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岭南作家陈在谦在自己的散世界中,表现了独到的内容和风格,呈现出岭南学的浓笔重彩和岭南山川风物的浑厚内蕴,是岭南学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李莎 《华章》2011,(19)
岭南园林多为殷实的商贾所建,用色、风格、规划等方面都没有前两派那么的讲究,特别是近现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甚大,园林景观特有明显的世俗性和随意性.基于这点,岭南现存的园林大多都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思路和手法,因此并没有充分的依据记载其体系的发展,这就增加了延续岭南园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儒学在岭南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从儒学岭南化到岭南化儒学的发展过程.陈白沙通过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宣传儒家经典等方式,建立江门学派,构建“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从而促进了儒学岭南化向岭南化儒学的转变,江门成为岭南儒学的重镇.白沙心学开启了明代心学的源头,成为岭南化儒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世纪以来,岭南建筑师坚持不懈地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探寻岭南地域特色,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岭南建筑学派.三代岭南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夏昌世、莫伯治、何镜堂从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建筑意境三个方面对岭南地域特色的探索,发生了由表及里至核的转变与升华,而建筑师们自身的建筑教育背景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影响这种转变与升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岭南盆景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包括艺术风格和树种选择应多样化、盆景制作应小型化、生产应快速化和多样化、盆景销售应商品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而逐渐南移的大趋势下,岭南文学自元末明初开始崛起国中,与区域文学的发展同步共调。在这种后起的过程中,学界均承认有一个师承问题,然往往认为是以中原为师,诗风雄直古雅。事实上这是一种想当然。从对明初岭南士宦与宋濂等的交游考察可知,岭南文学师法江南但又充分保留了自身的特质,并反过来影响到江南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冯敏昌是清代中期乾嘉诗坛上继“岭南三大家”、“南园五子”等诗人群体后叉一著名诗人。其时,在已呈蔚为大观之态的岭南诗坛,冯敏昌与黎简、张维屏等人成为岭南诗坛的领军人物。冯敏昌内行诚笃、实学醇茂,出孝入悌、热心文教,诗歌牢笼百态,自出胸臆。他在钦州、岭南,乃至大江南北,都可以称得上是模范的士大夫,富有成就、风格独具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安徽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存完好,昆虫种类繁多。在春夏时节,利用学生野外实习,采用多种采集方法采得常见昆虫102种(含未定种),隶属21目,78科。  相似文献   

9.
岭南各地均有孔庙,它们在祭祀孔子、重塑儒学精神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实现,而祭孔音乐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雷州孔庙乐舞篇的辞谱对应关系与《海阳县志》记述的乐舞内容与用乐规范完全一致,二者虽地处粤东和粤西,但作为尊孔复古文化的外在仪式,各地的做法是基本统一的,有时在用乐规模方面还可以酌情设置。二者虽是地方文庙的用乐记载,却反映了国内文庙音乐普遍规范。历代宫廷供奉雅乐,用乐也参照周礼定制,但其实施形式尚无普及。真正得到普及的是清宫雅乐,其雅乐设置有了严格的定式。最具体的原因在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颁布的制雅诏令和乾隆二十六年(1761)颁制的中和韶乐。中和韶乐对不同祭祀场合的乐队编制及乐器数量均有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10.
落雨大     
纯子 《母婴世界》2013,(6):105-105
这首歌谣富有岭南风情,描绘的是岭南的雨景。广州是一个多雨的城市,“落雨大,水浸街”正是我们小时候那街景的写照。当我成为母亲后,这首歌便成了女儿的摇篮曲。当女儿稍大,每逢下雨。她都会把这歌儿挂在嘴边,打着小伞,踏着地面上的水滩儿……  相似文献   

11.
冼夫人作为俚人首领,接受汉族先进的政治文化和进步的国家观念,在政治实践中积极推行郡县制,严格遵守和大力推进封建法制,主动参与岭南外部的国家事务,极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岭南政治文明进程中,冼夫人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倪鸿是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生活于清代道光至光绪时期,系晚清粤西重要词人,传世有一卷《花阴写梦词》,收录词作48首。他寓居、游宦广东三十余年,其词的创作地点以岭南为主,故其词作富有浓郁的岭南风韵。倪鸿创作有纪游词、咏物词、题画词、酬赠词等,描绘粤东的风景名胜,赋颂南国物产,表现南疆人文。倪鸿填词取法浙西词派,瓣香姜夔、张炎,词风清空豪旷。《花阴写梦词》产生于独特的岭南,体现了近代岭南文学的繁盛,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爱的回报     
我坐在通往秦岭南麓的大巴上,一边望着窗外的景色,一边拿出笔在本子上写着:“我国秦岭南麓的小金井河流域,林茂果丰,禽鸟众多,生态环境优良……”  相似文献   

14.
史称岭南的广东,在近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斗争的前沿.随着社会的变化,岭南近代文学从传统的封建文学偏离出来,发生了新变.在变化中起导向作用的是文学价值观的变化,它突出地表现在人民的地位、两方的价值、文学功能政治化和文学语言语体化等方面.新的文学_价值取问,丰富和发展了岭南近代文学,而且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影响和指导着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明词>一编虽屡经时贤辑补,仍有遗珠可采.本文即从别集方志中辑得<全明词>未收岭南词人五家及其佚作,并对其生平略作小考.  相似文献   

16.
论岭南文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产生、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和交通道路的开辟相一致。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实现,主要通过不同民族、族群的迁移、杂居来进行。因此,“潇贺古道”的开辟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融合中,既有百越族群的族内融合,也有移民与百越的族际融合,特别是族际融合的层次性十分明显。依托交通要道及其岔道向周边展开,融合的程度呈现递减趋势,与当今岭南族群分布的态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岭南历史人文地理》一书阐述了岭南各民系的变迁、分布和发展的历史,及其不同的物质、精神文化层面的风格与异同,并提出建立民系人文地理新格局的对策和措施。该书选择典型区域,运用多学科方法,考证周详,见解精到,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民间道教俗信——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更是不断与当地地域文化发生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