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叶 《时代教育》2010,(1):184-184
歌曲的演唱是和演唱者的嗓子以及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密切相关的,不同的演奏者有着不同的歌曲的演奏类型与风格,本文着重论述歌曲在演唱过程中呼吸频率的把握,分析了演唱中咬字与吐字的训练方法,同时倡导加强歌曲演唱过程中情感处理的训练,旨在为演唱者唱好一首歌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歌唱中清晰的咬字吐字,会使声音更集中,更柔美,要想成功地演绎一首声乐作品,首先必须做到发声和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也就是用优美的歌喉和清晰的语言向观众表达歌曲的内容,所以,清晰的咬字吐字是学习声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歌唱实践和演唱过程中,咬字越来越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它对于调节气息、调节共鸣腔体的大小,对语言和情感的表达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处理咬字与气息的关系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是声乐技巧的能源。怎样处理咬字与气息的关系呢?在《卡鲁索的发声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正确的语言发音紧接着用同样的结构,去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歌曲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它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诗词歌曲极好的借鉴和吸收我国传统音乐的很多方面,如:咬字,气息,表现手法等;古诗词歌曲的美展现在歌曲的演唱方式和风格上。《杏花天影》的旋律流畅优美,没有很宽的音域,学习这首歌,会对我们演唱者在歌唱气息的控制、咬字吐字技巧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探讨了古诗词歌曲的发展起源、旋律、演唱和情感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之一,是由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青主根据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作品所谱曲创作的。全曲以长江水为贯穿始终的抒情线索,巧妙地借用原诗词所表达对爱恋之人的相思之情来抒发自己对昔日峥嵘岁月与已故战友的真挚怀念,同时透露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较高的艺术水准。通过对歌曲的歌词阐述和演唱分析的深入,希望能进一步把握歌曲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我住长江头》属于中国艺术作品中的瑰宝,其音乐的艺术性非常浓厚,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演唱难度,至今是各大专业院校教学的必选作品,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及掌握中国艺术歌曲的特色,并能正确将演唱技巧运用其中。从一定程度上这首艺术歌曲也是女高音的试金石,检验其高音区和中低声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处理在歌曲演唱中十分重要,是歌曲演唱的重要环节。歌曲的风格不同,语言的处理方式也有相应的变化。在歌曲演唱中,要处理好"字""词"以及语气的运用,做到字正腔圆,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你是我,我是你》选自歌剧《原野》。笔者通过对其相关资料的仔细查找和反复聆听、演唱,对其演唱时的处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结论,在演唱歌曲时必须把握好对歌曲的艺术处理,从而使歌曲的艺术特性完整地展现在观众和听众面前。如何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是本文的关键所在。笔者从演唱时力度的控制、演唱时音色的处理、演唱时整体情绪情感的把握及演唱时作品风格的表达这四个方面,结合作品,浅谈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为演唱者如何表现音乐作品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在歌曲演唱中为了更好的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正确分析与处理歌曲情感,早已成为歌曲演唱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些年来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在歌曲演唱中“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用歌声让听众得到美的享受,早已成为歌曲演唱的关键.本文笔者从歌曲演唱中的情感处理入手,对情感处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艺术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给汉语歌曲的演唱和表达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美声唱法重视流畅的气息,具有线条美和穿透性的声音,受到广泛的欢迎,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成为当前一种流行的音乐形式.但是在应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咬字吐字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歌唱者的正常发挥,也影响了歌曲情感的表达,无法在情感上引起听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培养歌唱能力即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记忆听辨能力,丰富学生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构建美的音乐心灵,又可以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唱歌能力,我们从音准、气息、咬字吐字、歌曲处理多方面入手进行训练,就能使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达到更高的艺术表现层面。  相似文献   

12.
13.
一名优秀的演唱者要演唱好一首音乐作品,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字正腔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声情并茂地驾驭作品,从而和观众、听众产生共鸣。文章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咬字、吐字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即归韵首尾、学习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遵循"以说带唱、夸张说话"的原则、朗诵歌词、演唱歌曲之前要学会分析作品和理解作品、练习普通话、多听多练好的音乐作品,从而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歌曲演唱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我国20世纪30年代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青主和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相似文献   

15.
读罢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之后,我认为前人对这首《卜算子》的评价“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的精巧”,十分中肯。这首词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百读不厌,感受良多。在这首词里,“长江水”三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全词的抒情线索,  相似文献   

16.
通感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是一个美学范畴.本文在论述通感和音乐通感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音乐通感的契合,并从演唱的角度分析了音乐通感在歌唱技术运用中的意义.认为演唱者需要注重从音乐通感的角度去运用歌唱技术,才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表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方面的享受,他们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顺应人们生活的需求,各种英文歌渐渐地传入了我国,并且受到了许多青少年的喜欢。随着英文歌的不断传入,人们渐渐的开始学习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歌曲,但是,受国内外文化差异的影响,人们在利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歌曲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就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咬字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最基础的是掌握运用气息的方法;其次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而咬字吐字又是歌唱中准确表现语言的基本功;我们的声乐学习,就是希望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用歌声及语言的完美结合来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想要描写的人物性格,因此,把握作品的风格也是很重要的;最后就是临场的心理.本篇文章将从上述的四个方面来阐述笔者对学习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气息不足、喉咙打不开、咬字吐字欠准、情感表现不够的毛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解决以上这些不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同一首歌曲不同的人唱出来效果截然不同,要让歌曲唱得生动感人,应重视气息的运用,发声点、"焦点"的寻找,音色的训练及情感的理解与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