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洁 《现代教学》2009,(11):35-35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李白的代表作,执教之前,我反复思考:学生读这部作品,会遇到什么困难并渴望得到怎样的收获呢?编者选入此篇,希望学生学到些什么呢?作为教师,我又准备借此向学生传达些什么信息呢?综合以上三点,最终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巩固文言知识,读通诗文内容,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学会以知人论世的方法,读懂诗人借助文字传达的丰富内涵,从而整体把握李白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田宝国 《现代语文》2013,(12):45-47
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的重要作品。围绕该作品的赏析,笔者从导学案预设的角度,提出下面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学习,以引导学生形成对该作品的正确解读。这三个讨论题分别是:1.李白为什么要做梦(答案可多种)?2.李白梦中游历,那富丽堂皇的“仙界”对他意味着什么?3.诗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句中的“如此”指代什么?学生的答案虽有不同,但多数学生经过讨论,看法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我每年都按系里的要求,指导十多个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这些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不久,习惯了那种归纳主题的方法,读完一部名著,想到的问题往往是,这部作品表现了什么思想,体现了作家的什么态度:三五个主题思想、创作意图之类的概念就把作品打发完了。然后他们的问题是:这个《源氏物语》有什么好看的?这个博尔赫斯,我怎么没感觉呢?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头疼的是:学生不喜欢上美术课.没有必趣。为什么没有必趣?“画不好”长期以来从家长、其他任课教师、学校到学生都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学校考核美术教师也是看你培养了几个“画画”好的学生,或看你办一次画展,“画画”大赛获奖多少,形成了一个“定式”.美术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在小学低段学生兴趣很浓,到了高段兴趣减弱。中学就没有几个“喜欢”上美术课,我的同事问我“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哪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综合评价学生用鼓励的方法去欣赏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成绩     
一、教师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走进我们的教室,你有一种什么感受?(轻松、愉快,感到教室里很美观……)这些作品都是我们小朋友的成绩,大家想不想让别的小朋友喜欢你的作品?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介绍我们的作品,说说我们的成绩。随机板书课题:我们的成绩二、小组交流1.交流要求。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小朋友,说说是怎么完成的,通过你的介绍让大家都喜欢你的作品,好不好?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把自己对作品的喜爱和满意的情感表达出来。三、小组汇…  相似文献   

6.
小说教什么?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兴奋点往往集中在情节的曲折变化.某个人物的有趣上。关心小说讲了什么而不是为什么这样讲.怎样讲的。如何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直至触及作品灵魂呢?这是第二次教《故乡》,我花了整整两天备课.试图做一些突破。  相似文献   

7.
一幅抽象画     
一幅抽象画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们画一们抽象画。会儿工夫,一个男孩便交L了他的作品。老师看了又看,k面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一张白纸。“你画的是什么呀?”老师问。“牛在吃革呀。”孩子答道。“革呢?”“牛已把它吃光了。”孩子说。“那么牛在哪里.呀卢老师又...  相似文献   

8.
关于阅读,学生经常问两个问题:一是一部作品写的什么意思。怎么读了之后没什么感觉。二是也读了不少作品,可是到作文时却什么都用不上是咋回事。应该说这是当前中学生阅读普遍困惑的问题。溯本求源,两个问题都在于学生书读得似懂非懂、囫囵吞枣。许多学生虽然读了不少书,但都只是泛泛看过,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0.
夏云陶 《语文学习》2010,(7):115-116
从《祖国山川颂》中学什么?这是笔者常听到的一个问题。确实.爱国主义的作品在各级教材中是屡见不鲜的。对于这篇课文而言.文句的含义需要挖掘.但是没有什么难度:要了解的特殊情怀.顶多加个背景,学生自己看看也能懂。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找不到属于一篇课文独特的教学要点.会令人感到心里不踏实。  相似文献   

11.
当美术课上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一张张笑脸时,我曾经问过自己美术能给予学生些什么?是给学生一张铁一样让他们看了就害怕.不敢出声的阴森恐怖的脸.还是课上他们必须会画他们不会画的作品.还是在教师的命令下照着教师做的作品创作呢?试问学生内心恐惧、出于无奈而创作.能有灵感吗?学生能快乐吗?我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得到快_乐那是最重要的。为了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节早读课。走进教室时.几个学生正在说笑,还有几个坐在位子上发呆,懒懒的,好像有什么心事,就是没有一个学生读书。看看昨晚放学时就为学生布置好的早读作业,我无奈地叹了口气。早读的好处不知讲了多少遍,什么“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啦,什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啦,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啦……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用语言来表达的造型艺术”(高尔基语),它是以语言为物质手段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的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上.文学的生命力决定于语言的生命力。因此,语言鉴赏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品写了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历来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教师辛辛苦苦地,认认真真地评判。细心一点的老师,恨不能对学生的作文字斟句酌.在他们的作文本上勾圈点划,忙得不亦乐乎,希望把他们的作品变得完美,成为一篇成功的作品。或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修改让学生从中悟到一点什么,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但是,事实却往往与愿相违:学生偏不买账。  相似文献   

15.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调,叙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小片段,作者从种花生写起,然后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处处紧靠题旨,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议花生并在赞美花生的同时引出“做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民没有用的人”这个道理。笔者在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讲到议花生这一段时,遇到了一个意外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后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花生有什么好处?它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2.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  相似文献   

16.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理解它的实质,不理解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作用,而是死套它的步骤解题.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对这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我在“第一课时”中介绍了归纳法,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归纳法及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在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加强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一、复习: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数学归纳法?由学生回答。二、…  相似文献   

17.
妙笔生花令人叫绝猜猜看.这幅字画是个什么字?当我告诉你这是“人间正气”4个字时,也许你会拍案叫绝!说它“绝”就绝在这幅作品融书法与绘画为一体,充分体现出作者那丰富的内涵和富有想象力的巧妙构思。作品以飘逸流畅的气势贯通4个字.并借助草书笔法所特有的间架...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张磊 《甘肃教育》2008,(20):52-52
片段一:折纸操作,丰富表象,提炼出数学知识 1.让学生剪出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试一试拿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相似文献   

20.
一、遵循学路,整体感知1.揭题后,让学生说说从“只有一个地球”这个课题中你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2.师整理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解决问题。3.学生交流自学收获。4.学生再读全文,找出直接点明课题的段落。二、变序教学,提纲辐射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段中语句填空:因为(1)这个地球太,同时又太;(2)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3)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所以要精心保护地球。2.学生齐读填空题,说说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感到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