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珂 《教育革新》2007,(5):16-17
课程改革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管理中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并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这些足见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很多地方校本课程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校本课程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信息技术领域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校本课程在政策上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它提出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课程管理方式,这推动了教材的多样化。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一部分的课占周总课时的20%~25%。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001年国务院颁布《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还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3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3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12%。学 校课程将由国家…  相似文献   

6.
一、开发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25%,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新的变化,使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校本课开发的准备。1.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以人为本:《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巾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从这可以看出:课程管理的开放,必然带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培养: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青年教师个性的发展以及创造潜能的发挥,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特色,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权,但整体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而近年来京、沪、浙等地在课程政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动了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他们调整地方课程计划、协调课程运行、改革评价方式、扩大学校的课程权限,协同建设学校课程资源等,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空间支持、权力支持、资源支持、能力支持和方向引领。这表明地方课程管理的政策供给是制约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地方课程政策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要赋予学校课程建设的权力和空间,对学校课程权限的规定要具体、明确,要规范地方的课程管理行为。应制定和颁布国家课程管理指南、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9.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颁布实施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任何一个层面的课程都需要通过学校对课程的管理来实现其目标。因此,学校不仅要在国家强调课程改革时进行课程管理,而且要在经常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课程管理。强调课程管理的常规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综合课程、课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逐步深入与完善的,由不合理到比较合理。课程结构改革首先把活动粪课程正式作为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同学科类课程相辅相成,然后在学科类课程中又分为必修课程和多种选修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及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综合课程改革在各省市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课程的设置减少了学科门类和内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学生发展更有特长。但这些方面的改革,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了课程的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管理的改革,为学校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我校自2002年10月开设学校课程孝心教育以来,得到区教育局各级领导和济南教育学院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引起了家长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地方课程管理: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是我国课程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体现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趋势,而且也为地方课程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契机,为特色学校的创建以及学生优良个性的培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地方各级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从原先国家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体制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出现了一些误解,比如把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编教材,或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简单模仿,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对有关课程理念的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赋予了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权力,学校管理职能就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曹军 《化学教与学》2010,(9):69-70,68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建设的思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明确了学校的课程开发和管理权限.给予了学校开发并使用适合本校课程的权力。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呈共同繁荣之势,这为地方参与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也对地方管理课程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地方课程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走入了一些误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进行分析论证,以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不仅意味着学校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执行者,而且可以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不仅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而且也成为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媒体。课程内容的改革就是改变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易浩忠 《农村教育》2005,(1):104-105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本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明确了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