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不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爱情是人类的重要情感之一,为了表达这种抽象的情感,人们往往把它隐喻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用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各自语言的独特性.其相同的原因是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及物质经验,具有相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则是导致两种语言中爱情隐喻概念独特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演说词离不开修辞,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情况都是一样的。但英汉两种语言的演说词文体风格的形成有各自其历史背景。因此英汉演说辞文体风格有它们的共同点,也有它们的不同点。本文拟用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fics)的研究方法,试作一番对比。  相似文献   

3.
被动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之一,被动语句同时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概念的结构形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从英汉被动句的结构形式、语义功能两方面入手,分析二者的差异,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意义范围。了解二者的差异,将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语言,并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称代词在代词系统中是比较复杂的,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更是如此.本文将从第三人称代词本身的变化,第三人称代词是否影响句中与其所对应的动词的表达形式,语义差异三个方面来阐述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下第三人称代词的具体差是.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文化差异,人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有了解其相同及不同点,了解各自的文化背景,才能准确无误地理解英语作者的意图,达到准确、形象地使用所学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构词法为理论基础对英汉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网络语言在发展趋势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是网络这个特殊的语言交际环境决定了英汉网络语言以经济原则为主,在造词上的随意性、显著的缩略化趋势及赋旧词新义等现象体现了网民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及语言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英汉网络语言的不同点则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言体系、文化背景和网络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视觉动词是五官动词中较为重要的一类。作者在英汉对比和认知的理论框架下.先从宏观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动词时比入手找出不同点。随后在对视觉动词研究后发现即使两种语言存在差异很大。但是在认知语义上也存在着三点相似性:心理空间投射、社会关系域投射、其他知觉域投射。  相似文献   

8.
郑慧 《考试周刊》2011,(51):116-116
本文从英语音系和汉语音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揭示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某些特点。读者在学习和研究这两种语言时,特别是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两种语言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有声思维录音和看图作文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叙述文体中使用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频率和习惯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当代口语及书面叙述文体中,英语较之汉语更多地使用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汉语较多地使用原词重复和省略主语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还显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用于指代动物时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