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秋季始,我县七年级进入新课改实验,数学使用苏科版教材.2004年12月8日,期中考试后不久,我在我县千沟中学七年级(4)班为全县七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堂研讨课. 上课课题是,苏科版第六章<数据在我们周围>第一节.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摩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研究课《从问题到方程》,感受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独特优势:①课前借助微课学习,使学生对新授知识理解透彻;②尽情探讨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例题教学是数学学习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将只能获得一堆零碎、杂乱、干瘪的数学知识,难以建构知识体系,解决数学问题.基于此,我们对教材中部分习题的教学过程进行了重点研究,充分认识课本习题的作用,挖掘习题中潜在的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现以《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9页例2的教学为例,展示部分流程.1.第一次教学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一课的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列表法在不同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以期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几种典型应用题.  相似文献   

5.
上课老师:徐利老师(07.4.22全国数学初中段赛课第一名)上课学生:金山桥开发区中学八年级二班上课内容:苏科版八下"证明的认识"预习课:  相似文献   

6.
初中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开展已有四年(03级使用华师版,04级、05级和06级使用苏科版),本人有幸感受了华师版九年级及苏科版七年级至九年级的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使我逐渐了解了新课程。体现“新课标”的新教材呈现形式灵活,能给人感觉耳目一新,它能体现数学回归了生活,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可亲、可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高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前一阶段听了一节区级研讨课,课题是苏教版七(上)"线段、射线、直线"(第一课时).在细细品味课例后,感悟到了"共生课堂"实现"共同成长"的课堂特质,也体会到了执教者的教学智慧.同时,笔者又细细研读了苏科版数学七年级教材内容,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引发了对课例部分环节的一些思考: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已经接触过,到了初中学段,学生再次学习这些内容时,到底还要学习什么?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一、背景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起始课,也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准确地建立数学符号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很多人对我国台湾地区的文科教育颇为推崇,那么,理科教育方面呢?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得到一本2011年翰林出版社出版的台湾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下简称"翰林版"),于是认真阅读,并与2007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简称"苏科版")教材进行了初步比较,希望能管中窥豹,从中看到两岸理科基础教育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2022年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从单元整体视角下设计教学,本文借助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6.2角(1)”这节课为例谈谈如何设计,以及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来解读教材.  相似文献   

11.
上课老师:徐利老师(07.4.22全国数学初中段赛课第一名) 上课学生:金山桥开发区中学八年级二班 上课内容:苏科版八下“证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数学实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猜想、发现、验证所学习的内容;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中一个重要元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以苏科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图形的运动"为例,创设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使学生经历体验和数学化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3.
"确定与不确定"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三章"感受概率"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该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体会概率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方式的差异,增强学生的随机意识,学会正确理解、区分事件的类型,从而发展学生随机观念.  相似文献   

14.
<正>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适应学生理解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最近,笔者有幸观摩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内容看似平淡,但教学过程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4月18日,我在苏州市吴江区实验中学参加了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考核,开设了初二数学《9.1图形的旋转》(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2.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分析的过程,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3.能画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南京市数学教研团队将苏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与第十二章"证明"进行了教材整合,并开展了数学教学设计大赛.笔者有幸在教学设计成果展示活动中上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节公开课,得到了广大同仁的一致好评.本文以该课的概念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2013年笔者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推开问题的大门",紧扣"课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简称为"四能")",在教学设计与实践时思考颇多,现以几个教学片断设计为例,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四能"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今年秋学期,我市初一年级走进了新课程.开学不久,市教科院要求每位教研员人人上一节观摩研讨课,笔者选择的课题是苏科版七(上)《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考虑到目前乡村学校的教学硬件现状,在这节课上,笔者没有使用任何现代化教学设备,而是自制了一些教学模具,准备了多张教学挂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苏科版数学七下“生活中的不等式”这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让学生在概念生成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确定与不确定”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三章“感受概率”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该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体会概率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方式的差异,增强学生的随机意识,学会正确理解、区分事件的类型,从而发展学生随机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