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渤  杨峰 《湖北体育科技》2015,(3):235-236,220
削球打法众多打法中的一种,在世界乒坛有着"秘密武器"之称,为中国乒乓球队征战世界各种大赛中屡立奇功。随着乒乓球项目的发展,削球打法走入困境,削球打法的可持续发展,要从青少年削球选手中加大培养力度,在培养过程中对于削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反映不知如何对付削球。大多数人觉得平时与削球选手练得少,对削球的旋转和节奏不太了解,但只要改变一下观念,往往就能取得突破。 我们在面对削球手时,不要有畏惧心理,只要将削球当作是搓球的延伸。就不会对削球束手无策。由于对方削球的弧线较长,旋转变化与搓球相似,因此我们对来球旋转和落点的判断就较为容易。当我们的观念转变之后,再根据打削球的三大原则,逐渐学习攻打削球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顶级选手在对阵削球手时的作战方法——“连续拉加转弧圈球”、“调短压长”和“大力冲杀”,这是进攻削球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3.
专家信箱     
我是一名青少年网球教练,本打算下一步教授球员削球技术,但身边许多教练认为削球技术已经过时,没有再传授的必要了。我有些犹豫,所以想通过《网球天地》,求教一下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情报站     
希斯菲尔德:健康至上一方面拜仁俱乐部总经理赫内斯及董事会成员强烈希望在冬季继续续约,一方面瑞士国家队又频频发出邀请——站在天平两端的就是拜仁主教练希斯菲尔德。权衡再三,老帅最近透露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退休。"除了足球,生活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对于我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健康。尽管现在一切看起来都很不错,但我不希望继续从事这份高危的工作,谁也不能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意外。"不过这并不是最终的决定,58岁的希斯菲尔德还有时间改变主意。  相似文献   

5.
削球纵横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削球打法当前在乒坛不够景气。我认为,为了使这一打法能够振兴,有些问题首先应当澄清认识。先从削球的发展史谈起。本世纪20-40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当时球台窄,球软,网高,对稳削打法有利,所以欧洲当时以稳削打法为主。自1937年第11届世乒赛后,规则有所变动,球台加宽,网降低,为攻球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削球、攻球及削攻结合打法便逐渐形成了。由于当时攻球水平较低,还不能与削球抗衡,所以,削球打法仍占主导地位。1952年,日本利用海绵拍提高了远台长抽和放高球技术,在第19届世乒赛中拿了五项冠军,冲…  相似文献   

6.
陈洁 《乒乓世界》2003,(10):13-13
我是一个全面型打法的选手,既能防守也能进攻。但我内心来讲还是偏爱削球,也喜欢看削球选手在场上的英姿。前国际乒联主席徐寅生先生推崇40mm大球,因为它能减慢比赛节奏,使乒乓球更具观赏性,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削球选手。我很信任徐先生,同时也尽我所能让大球成为现实,因为我觉得大球也许会对削球选手有利。便是2001年大阪世乒赛上削球选手的表现很让我失望。我专门看了日本削球手松下浩二的比赛。  相似文献   

7.
杨绒男 《乒乓世界》2004,(8):i005-i005
我是一名小削球手,今年只有9岁。别看我年纪小,但接受削球训练快两年了。说起我选择打削球,还有段小故事呢。  相似文献   

8.
张颖  赵晖 《乒乓世界》2006,(7):34-34
1995年世乒赛,丁松具有突破性的削球反攻打法,不仅搅乱了欧洲乒团的阵脚,还作为中国队的"秘密武器",为中国男乒重夺阔别六年的斯韦思林杯立下了汗马功劳。丁松用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为中国乒乓书写了闪亮的一笔。面对曾经的辉煌,丁松却用"老黄历"来描述那段经历。他只是觉得,"那时候各个方面都还不错,技术,思想都很过硬。"在经历过辉煌后,"秘密武器"变得不再神秘,丁松打法的威力就变得小了许多。1998年,已不再是国家队成员的丁松前往德国开始了自己五年的漂泊生活。丁松觉得在德国的五年把自己的棱角都磨光了,人也变得平坦了好多。大家都说丁松  相似文献   

9.
在38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埋伏”了近两年的福建选手陈新华弛突上阵,用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削”得林德和瓦尔德内尔飘然落马,一人独得两分,圆满完成了主教练许绍发的战略意图。于是一时之间,陈新华是“秘密武器”之说鹊起。笔者不揣冒昧,对“秘密武器”说作孔窥蠡测之谈,愿为引玉之砖。如果熟悉中国乒乓球队战史的话,人们都会发现,出削球奇兵,以奇致胜,是中国乒乓球队教练的一着“杀手锏”。以团体赛论,27届用张燮林,所向披糜;28届女团用了林慧卿、郑敏之,一对削球  相似文献   

10.
削球打法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比赛中,我国的削球选手曾被国外同行称为“秘密武器”,在团体赛上为我们长盛不衰作出了很大贡献。从第27届世乒赛开始,中国队出现了“魔术师”——张燮林。在31世乒赛上,梁戈亮的攻守结合型打法,在对日本队和瑞典队的比赛中都立了大功。到第33、34届时,出现了陆元盛、黄亮。  相似文献   

11.
削球推为主     
赵晴  远峰图 《网球天地》2013,(3):128-129
在当今职业网坛,运用单反的选手凤毛麟角,削球这项技术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展示空间。如果时光倒退若干年,我们可以看到海宁、毛瑞斯莫、格拉夫、桑普拉斯等一批世界顶尖球员打出漂亮的削球。但在业余层面,由于削球可以突然改变比赛的节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业余球员应该掌握削球技术。  相似文献   

12.
十大经典战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世界》2003,(6):22-25
这是1969年以来,削球选手第一次进入决赛。朱世赫以往取得过不错的战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世界排名比较低,没有得到韩国队的重视。这次比赛他发挥得非常出色,一路过关斩将,说明他具备了很强的实力。削球打法各国都比较少,包括中国,对朱世赫的研究也比较少,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很正常。  相似文献   

13.
在石家庄举行的六运会乒乓球预赛,集中了国內最精锐的男女二百名好手,但其中以防守为主的削球选手寥寥无几,直拍削球手竟然没有一人。曾在六十年代以一手变幻莫测的直拍削球技术威震乒坛的现中国乒乓球队副教练张燮林最近分析了削球手日见稀少的五方面原因:一、当年新闻记者们把我  相似文献   

14.
朱世赫与陈卫星都进入了8强,但两人的打法有所不同。朱世赫反手削球旋转变化很强,削得稳,他反手的胶皮比长胶要稍微短一点,但削过去的球很下沉。正手抢拉比较凶狠,力量也大,中台的反拉能力很强。以前丁松有这种球,但是丁松的削球功底和稳健性没有朱世赫好。陈卫星还是以前中国运动员的削球打法,突出了正手中台反拉技术和前两板的抢攻技术。目前中国高水平的削球运动员只有侯英超,与朱世赫有点相似,他打欧洲选手也有胜绩,正手的抢攻和反拉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削球的稳健性还不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5.
我钓鱼有14年了,但从未钓到过较大的鲇鱼。今年7月14日,我在汉中市南郑县淌金沟水库意外钓上一条长0.97米、重8.70千克的大鲇鱼,让我和众多钓友欣喜异常。这条鲇鱼与各地钓友钓获的大鲇相比,"级别"虽不入流,但在汉中来说,近十年来还没有人钓到这样大的鲇鱼。这说明淌金水  相似文献   

16.
丁松终于打出来了! 迎来这一天并不容易,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丁松和我最明白。今天在探究丁松成功的秘诀时,人们往往归诸于他手中的那副“魔拍”,其实,在行家眼中那不过是块普通的海绵胶皮。不错,正是凭着这块普通的胶皮,我带着丁松打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削球的攻击性削球打法。我从中体味到创新的可贵,但我更深的感悟却是如何当好一名球拍之外的教练员。  相似文献   

17.
易建联,这个干净俊朗的小将一次一次掀起着篮球场上的热浪,也一点点提高着观众对中国篮球未来的期望。而对于阿联来说,最让他喜悦是那件新得的“秘密武器”——Nike Pro贴身运动服。作为耐克的签约球员,易建联总能够比其他人更早地尝试到耐克最新科技带来的革命性体验。谈起他的秘密武器,他反复说着“舒服”这个词,“这是我第一次接触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3,(11):74-74
管建华是1985和1987年连续两届世锦赛季军,她用独门绝技削球消灭了无数欧亚强手,故被封为“清道夫”、“狙击手”以及不太好听的“千年老三”。“削球这种技术,其实能代表国家出战就已经完成自己的预定目标了,至于打出世界水平,那是因为中国队的技战术水平确实高。所以,能拿到铜牌,作为削球这种以守代攻的选手,我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象:以1952—2006年中国队所参加的世乒赛和5届奥运会上削球打法选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1.有关削球打法的科学研究停滞不前首先,在技术的研究上,一是没有呈现出当年进攻打法落后时所研究的力度。二是没有像以前研究削球那样继续去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方文 《乒乓世界》2001,(10):32-33
1、正手削球放不开,削得少,前后找削球点步法跟不上。 2、正手削球旋转变化不大,弧线太高。尤其正手削直线技术的使用率和质量都不高。 3、削接重板,步法退得不够,没有缓冲低点削。 4、削球的落点重复过多,角度调动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