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早人们就在探讨养生之道究竟是“动”好还是“静”好,也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见诸报端。但综其所述,无非是要求人们注意“心静体动”而已。运动有很多种,应因人制宜,量力而行。如加强心肺功能的运动有:走、慢跑、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强化肌肉功能的运动有:体操、保健按摩等。而太极拳则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并可安定情志。值得一提的是,运动要做到“形劳而不倦”。国外专家提倡“小量运动”,即每周从运动中消耗2000卡热量对健康最有益。他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参加小量运动的人较不运动的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低,平均寿命长四五年。心…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健康问题和运动健康锻炼.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可接受性强、上手快、没有激烈的身体对抗而且受场地限制较小的运动,深受来自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阶层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羽毛球运动的价值和健康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阐释出羽毛球运动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羽毛球运动,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动是保持身材最好、最安全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但是在热情高涨的健身氛围中,你选择了哪种运动方式?为什么运动健身进行了好久,身材变化却不理想呢?其实健身是要有一定的科学方法的,体形特征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与之相应的运动方式,才能更利于自身的健美,达到既健康又美丽的终极目的。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和手段进行锻炼都要遵守“因人而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瘦弱、脂肪少、肌肉力不强、体力不佳的人往往内脏器官也不太健康。运动时,应该先慢慢锻炼好基本体力,逐渐强化肌肉力量、持久力及身体柔软度,再进行重量训练,…  相似文献   

4.
1健康第一原则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关系1.1健康第一原则关于“健康第一”的原则在我国体育教育中并不是首次出现,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提到过“健康第一”的原则。但目前我们再次提出“健康第一”的原则并不是几十年前一个口号的简单重复。建国之初,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普遍较底,所以当时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健康”一词主要指身体健康,体育课考核也主要是从学生的身体方面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健康”已被赋予一新的涵义。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依这一定义,有人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三状态)的人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处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把它称为“第二状态”,国内称“亚健康”状态。过去我们的健康教育曾忽视了这近1/3的“亚健康”人群,今天的健康教育就是要把过去忽视的这个“中间状态”的人群纳入健康补课之列。目前国内对健康一词的理解有3要素说(生物、心理、社会)和5要素说(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会)。不管哪种学说,现代的健康教育要求学生作为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都要健康。换个角度看,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因为教育...  相似文献   

5.
刍议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人繁乱无章的生活中,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负担越来越重。在人们不断追寻和提高更好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养生”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观通过情志调节、缓速运动等途径促进人体健康,可使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回避和弥补现代社会给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勤于运动,身体硬朗] 如今,人们工作及生活中使用体力的机会已经日趋减少,但强健的体魄无论何时都是人们不变的追求.很多科学研究都表明运动对于人的健康长寿具有诸多益处,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把运动纳入日常保健的内容.当然,运动锻炼也要掌握尺度,以免身体受到伤害,还是医生和保健专家都认同的那个原则:“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  相似文献   

7.
冬泳与健身     
当今世界,长寿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长寿的根源在于健康的身体,长寿的大敌乃疾病。冬泳,这项被人们称之为“血管操”“肺部体操”的运动已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因其是一项集健身、治病、娱乐为一体的体育  相似文献   

8.
闲话地掷球     
《时尚球类》2006,(1):16-17
摩登年代的人们已经逐渐接受了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等新兴的体育运动,而且很多人更是热衷于这些运动并称其为“时尚运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毫无例外地发现那些所谓的时尚运动其实是价格不菲的奢侈品。因为这些运动都需要参与者花费大笔的金钱,所以被人们戏称为贵族运动。时尚运动是贵族的“专利”,这种现象虽然到现在依然很普遍,但这种局面将在不久以后被打破,因为近几年一种更具时尚魅力的运动已经崭露头角,并逐渐为人们所喜爱。与以往不同的是,它的大众化价格几乎使所有的人都能玩得起,  相似文献   

9.
《新体育》2013,(2):94-94
拯救行动No.1少吃多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抗疾病的技术越来越高,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但现代人还是面对很多“健康顽症”,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于一筹莫展。如,运动不足综合征、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概念体育”的提出、沿革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意义进行了阐析,并从课程改革需求的角度解读“概念体育”的实质与内涵。研究认为,借鉴美国“概念体育”教学理论的经验,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角色进行调整,坚持运动实践和活动教育,但重点转向“运动的人本价值”而非运动技能本身,使学生明了“运动对人和人的生存与生活如同氧气一样不可或缺”,努力实现体育课程与科学的高度融合,构建健康观念、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使学校体育价值长远有效,才能使学校体育教育迈上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在饭后散步、遛狗、跳舞,不仅进行了运动,还能借这个机会愉悦身心。其实,这些方式都属于时下正在悄然流行的“轻体育”范畴。“轻体育”,又称为“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一种形式。以往,人们一想到体育运动,往往会联想到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其实,“轻体育”更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美国某大学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他们对8000余名中年人进行了为期十二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坚持从事轻体育运动的人,比不参加运动或偶尔运动且运动剧烈的人死亡率降低67%,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早老性痴呆的概率减少…  相似文献   

12.
足球更多强调体能和体魄,足球人的健康体魄,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和向往的!健康形象的确令人为之羡慕,它只是一种健康的外在表现,但是内在健康比外在健康美更加令我们重视。对大众球迷而言,身心健康才是第—位的。尤其是“非典”疫情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整个社会的健康意识,增强了人们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潮流和时尚。那么运动可以带来健康,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也能够做人们健康的保障呢?  相似文献   

13.
《新体育》2013,(3):94-95
乔布斯说,“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苏格拉底说:“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他还说过,“运动能增进食欲睡好觉,是最好的健身法,为了健康进行运动竞技不必考虑年龄。”美国专家设计出一套能让人一生受用的健身计划,使注重健康的人从二十几岁开始,一直到60岁都能找到适合的运动方式,从运动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スポ一ツ”概念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站在分析哲学的立场上,在论证了“体育”及“スポ一ツ”在日本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后,指出了“实质定义”理论在概念定义中的界限,提出了根据人们的认识目的和认识水平去定义概念的“唯名定义”法,并将“スポ一ツ”定义为“スポ一ツ”是“在教育、竞技、健康、娱乐等方面有价值的、人的身体运动”。  相似文献   

15.
对体育教学流行理念的追问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章明 《体育与科学》2004,25(2):75-77,80
在体育课程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已不能涵盖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解读为“体育素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能落实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原则层面上,不能作为教学目标的本身;体育教学的第一目标是运动技能学习,并为健身奠基;“终身体育能力”不等同于终身体育锻炼,其有机构成是运动欣赏力、健身评价力、运动参与力。  相似文献   

16.
(一) 运动训练科学化释义汉语“化”具有名词与动词的双重词性。因此,人们可以给运动训练科学化以不同的定义。当“化”字表示一个运动过程时,“运动训练科学化”便是指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组织实施,并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全过程,进而实现理想目标的动态进程:而当“化”表示一个特定的发展程度时,“运动训练科学化”则意味着人们能够成功地将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于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能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何为体育之真义——重读《体育之研究》有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学锋  田玫 《体育学刊》2002,9(3):7-8,11
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所谈的体育是指通过身体运动,不断增强和完善人类体质的健身教育(Physical Education),而不是指少数人参加的,以取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运动竞技教育(Sports Edu-cation)。运动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讲究实效的健身运动,而不是那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供人们观赏娱乐的竞技运动和形艺、技艺运动。并明确指出,体育教师的价值与业绩应在全民健身事业建设上去取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禹  姜娟 《中华武术》2005,(10):40-43
本文研究的是太极拳的“健康文化”。我们认为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包含了“健身”“健心”“养生”三个层次。因此,我们对课题的把握,一是抓住“健康”,二是紧扣“文化”,三是建立“系统”。目前没有人以“健康文化”为研究的切人点,也没有人建立了“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我们的研究是奠基性的,它不仅可供有条件进行相当规模的科学测试做参考,而且它将同时给21世纪的太极拳运动带来有序的理性思考及对这份民族健康文化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新西兰学者发现:狼吞虎咽会让人体重超重的可能性增倍。最近,英国国民健康保险机构(NHS)正在推行“边聊天,边吃饭”的运动,旨在让人们放慢吃饭的节奏。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过快或过慢的习惯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状况,专家对此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训练原则,曾为我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起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进入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广泛应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竞技体育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剖析和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与运动训练的进一步结合,促使运动技术水平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运用现代科学有关知识指导、促进运动训练的主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