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合奇胜,奇正相生 孙子兵法"奇正虚实"中指出:"有正无奇,虽整不烈,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其含义是,作战只有正兵而无奇兵,阵势虽很严整,但不能给敌方造成突然猛烈的打击,就无法取胜.  相似文献   

2.
正合奇胜,奇正相生孙子兵法"奇正虚实"中指出:"有正无奇,虽整不烈,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其含义是,作战只有正兵而无奇兵,阵势虽很严整,但不能给敌方造成突然猛烈的打击,就无法取胜。只有奇兵而无正兵,攻势虽然很锋锐,但无可作依靠的钳制力  相似文献   

3.
兵法上有“正不着则奇之一的策略。子日:“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就是说,统帅全国军队,即使遭受敌人的进攻也不致失败,这是由于“奇正”运用得正确。“奇正”是古代军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中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在这些兵法的论述中,强调了出奇制胜的策略,蕴含着“奇正相生”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奇正”一语,在古代经典著作中多有论述。《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是说用光明正大的方法治理国家,用多变出奇的战术指挥部队作战。《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性。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  相似文献   

6.
孔尚任之传奇《桃花扇》缘何以“桃花扇”为题?作者自谓:“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基业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  相似文献   

7.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孙武在《孙子兵法·势篇》中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意思是率领全军与敌人对决,要保持不败就必须正确地运用“奇”“正”。“正”,指依规依矩,循序渐进,正面临敌;“奇”,指打破常规,避实就虚,出其不意。唐代名将李靖对战东突厥,先以“正兵”行军数千里,稳扎稳打,后又趁其不备,迅速出击,以“奇兵”制胜。  相似文献   

8.
刘勰结合列于《文心雕龙》总论的《辨骚》篇及其有关篇章,以屈原《离骚》等楚辞为典范,提出了文学创作中“执正驭奇”的“奇正”美学观,“酌奇而不失其正,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观,以及“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的继承与创新的通变观,确立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尚任之传奇《桃花扇》缘何以“桃花扇”为题?作者自谓:“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挑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基业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  相似文献   

10.
任伟栋 《甘肃教育》2007,(3X):30-30
这里的“势”指的是教情、学情。教情、学情会因主观的、客观的诸多因素发生变化,与预设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不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的具体变化而灵活选用教法。“正”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基本的教法,比如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朗读。模式固定未免机械,做法常规难免死板,这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用“奇”。《射雕英雄传》中“无招胜有招”即是这个道理。再用一种说法。“奇正相生,因势而变”实际上是指在教学中主线不变,局部伸缩;多方刺激,强化注意。  相似文献   

11.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麃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抵有两种见解:一是本诗有具体之所指;一是诗人“自为蜀咏,别无他意”。对于前者,已有论者考证其不合理之所在;对于后者,仍在争论之中,笔者也想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精妙,用王蒙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的艺术品位。而文学作品(当然也包括古诗文)的教学也要追求这样的品位,在其策略上,借用《孙子兵法》中的观点来说就是“凡善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正”是指以主要精力和时间,以优势兵力从正面直接对教学目标实施攻击突破;所谓“奇”是指出其不意,迂回包围,从侧面切入教学目标。它注重打破常规,出奇出新,有时是曲径通幽,有时是旁敲侧击,有时是声东击西,由彼及此地解决落实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奇正策略的运用上,应该讲究以“奇”为先,以“正”为主。之所以要以“奇”为先,是因为…  相似文献   

13.
前人有《方言》多“奇字”说。《方言》中的所谓“奇字”一为不见之奇、二为不用之奇。经考:《方言》不见于传世先秦两汉献的“奇字”共有297个;见于出土献的古字和传世献的异体古字或俗字人41个;依《方言》通例推定属西汉通行字的9个;根据《方言》词语记载要求,从字意义方面考明114个字的构成时代早于扬雄时代;真正的不见之奇的“奇字”,包括扬雄听所制字,共有132个。《方言》“奇字”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实词,而以名词居多;《方言》“奇字”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义词,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一词在不同方言地域的音变词形。  相似文献   

14.
第三期的《当代》只有两部长篇小说:程琳的《香水》和王华的《傩赐》,都是以“奇”取胜——前写“奇警察”,后写“奇风俗”,足够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15.
《逍遥游》的主旨,历来理解不一。晋时向秀与郭象的注释是:“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认为大鹏与鹅雀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逍遥的。按照以上的观点,欲望得到满足,快意于一时,就可以算是逍遥了。东晋支道林却认为:“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而“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鹅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都不算逍遥。只有“至人乘天地之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才是“至足”,是绝对的满足,真正的逍遥。(均见《庄子集释》郭庆藩注)王仲镛认为: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势篇》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兵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可见,孙子兵法特别强调“奇”、“正”互用。那么,什么是“奇”,什么是“正”呢!历来兵家众说纷纭。不管怎样解释,各家都承认,“正”是用兵的常法,即遵循战争的一般规律;“奇”是打破常规的变法,是指在特殊情况下的灵活机变。用兵应当正兵合战,出奇制胜,把“正”和“奇”结合起来。当然,“正”和“奇”也是相对的,一些奇法由于有效的解决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就变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正法了;一些正法由于竞争双方普遍熟…  相似文献   

17.
“奇服”禹意新说江苏宝应县汜水中学于其“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鬼。”(《涉江》)人教社所编教参中的有关“课文说明”及“思考和练习参考答案”均认为“奇服”用以比喻自己“德行的高洁和忠直以及志向的远大,虽连遭打击而被迁逐...  相似文献   

18.
分析奇偶函数定义中隐含着一个重要条件:有奇偶性的函数f(x)的定义域D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则这个函数无奇偶性.  相似文献   

19.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照料我们,让我们可以茁壮成长;还有人把老师比作一部永远不停工作的机器;而我却把老师做枝红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老师默默无闻地传知识给我们,带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里邀游。而我的老师,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两奇一特”:名字奇,服装奇,说话特别。  相似文献   

20.
大奇爸一直盼望有生之年能到国外去瞧瞧,没想到儿子大奇倒比他先出去。大奇在国内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被选入国家奥林匹克竞赛队,准备出国参加世界比赛!平时老听爸爸唠叨:“地球这么大,不出去瞧瞧枉活一生。”大奇对国外也充满了好奇心。赛前集训时,大奇已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离集体出发还有三天,大奇终于忍不住了。“爸爸,”大奇考虑着怎样才能说服爸爸,“您不是说,只有亲自走一走看一看,才能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吗?”“没错。”“可我们参赛是集体行动,老师不让单独乱走,这还有什么意思呀!”大奇循循善诱,“换了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