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意境是山水诗的灵魂.完美的意境是自然美与心境美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完美相融。唐诗艺术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高峰.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唐诗的意境创造进行了划时代的开拓.尤其是山水诗的意境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形态.此文从三个方面对唐代山水诗意境的独特之处进行探讨.对于人们把握唐代山水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本文尝试用“意境”这一审美概念来分析一首经典唐诗《鸟鸣涧》,体会其中体现的意境的三个重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4.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是意境的主要特征.境生象外的空间美、高度的真实感和自然美、动态美与传神美、虚与实相结合等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既是情景的高度融合,更是研究诗歌艺术的重要凭证。纳兰容若巧妙地将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融入其作品,无论抒写相思的凄苦、哀叹爱妻,还是动伤春伤离之思绪,均能意到笔随,巨细必达。本文通过对纳兰词意境美、取境美和韵味美的分析,感悟了纳兰词凄婉而深蕴的意境以及纳兰容若纤柔善感的词心。  相似文献   

6.
文学形象正如文学作品的灵魂,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作者是否塑造出了经典的文学形象。文学形象中最常见、最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种高级形态——文学意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作为其中之一的文学意境主要存在于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的独创概念。文学意境之所以能位列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之中,主要是因为它本身具备三个审美特征:表现上的情景交融,构造上的虚实相生和审美效果上的韵味隽永。  相似文献   

7.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佳作。通过对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和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中优美意象的分析,欣赏这首词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深远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8.
论意境在摄影艺术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摄影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摄影家依照自己特定的思想情感、品格、性情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并通过摄影艺术(镜头的选择,景深运用,色彩,线条,质感表现等)把自己的意念渗透到景物中去,再通过摄影艺术作品表现出自然景物的形貌特征,使作品具有现实审美意义,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以心灵映射物象,代山川而立言,主观与客观高度契合,情景交融,形神结合,这便构成艺术的"意境"。有了意境,就有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就有一种扣人心弦,激励追求的感染力。这就是导游词创作着意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学意境作为中国古典学诗歌领域中的最高审美形态,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与感悟,今天让我们以化诗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学意境,探究出它的内涵即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作品是通过物象传达作画者的思想感情,让观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发。因此中国画的意境这一美学范畴在对中国画的评判标准中占有十分独特的位置,意境展现诗情画意,以独特的魅力感染人。  相似文献   

12.
意境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代室内环境的功能不再是仅为人们提供生存条件的物质空间,更多的是承载人的精神和情感追求的心理空间,成为连接人们情感世界的桥梁。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意境以及室内设计中的意境进行了简单的说明,然后分别从空间、色彩、材质、光照、自然景观等角度对意境在室内空间中的创设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告依托什么样的美学理念,是房地产广告策划工作者要首先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当前我国房地产广告中存在的怪现象,提出了中国的房地产广告应当依托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这一观点,并具体阐述了意境美在房地产广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美,写意油画依托于中国传统美学,合水墨精神以营造意境为其精神支柱。几代艺术家们在写意油画意境美表现上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寻觅自我阐释的语言,以及写意油画意境美的表现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1、景物虚实相生,追求气韵生动。2、研习传统笔法,融入肌理效果3、研习传统笔法,融入肌理效果4、运用传统构图形式,忽视焦点透视法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是绘画的灵魂,是权衡中国画成败、优劣的主要标;位。中国画的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华部分的集中反映,也是作者自己情感体验的化身,是我国古典美学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也是我国古典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意境理论研究多半从创作论的角度研究意境与作者的关系,或者从构成论的角度研究虚实相生的意境构成,往往忽略了意境形成的过程研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我们不单可以明晰地捋清文本、召唤结构与意境的生成关系,还可以勾画出读者接受与意境呈现的状态,更能明辨作者意境、作品意境与读者意境的消融,为传统意境理论研究探索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蒹葭》塑造了追求者及其目标两个独特的形象。抒情主人公执着地追求,开启了后世为信念、目标坚定不移、百折不挠追求的人格理想;追求的对象“伊人”虚处传神,意象朦胧,迷离惝恍,这与追求者意念相生、因痴生幻、执着追寻密切相关。《蒹葭》极有意境,该诗将物境与情境、思绪意念完美地融合,塑造了追求理想的典型范式。  相似文献   

18.
空白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白"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创造和人们欣赏时联想与畅神的空间媒介,它所蕴蓄的无限的、悠远的、空灵的审美"意境",使其在世界画坛中独领风骚."意境"也是中国画竭力追求的理想境界,意境的产生总是由"虚象"甚至"空白"来引发.所以,中国画家在艺术创作中,往往视"空白"重于"实象",在"空白"中探寻"意境"的妙趣.  相似文献   

19.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是每位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就是要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扩大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眼睛不受文字约束,使学生的感觉不受教室的局限,使学生的思想不受时代的限制,而且能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受。本文结合自己在诗歌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意境"和"境界"是王国维文学思想的重要概念,两者没有实质性差别。他的意境说始则受叔本华哲学影响,后有怀疑,故其内涵有变化。其中王氏提出的"无我之境",从意境的整体性、创作过程以及以往词作实践来看,实际是不存在的。王氏自己曾两度扬弃"无我之境"的旧说,值得人们体会和深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