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口!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把“怨”列为诗歌的四大作用之一。《诗序》说,“乱世之音怨以怒”,指出了“怨”诗是对乱世而发。《诗序》的首句可信者较多,其中指明风雅为怨刺诗者凡一百二十四篇。这说明《诗序》的作者很重视怨刺诗的作用。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所说的圣贤发愤之作,显然是指《诗经》中的怨刺诗。  相似文献   

3.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列文章和注释,宗成文后习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①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奏,《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②。 注:①摩:通“磨”。②思来者,意思是想让以后的人知道自己的志向。 1.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 A.倜傥B.称 C.道 2.文中提到了7位古代圣 贤,他们都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愤”同文学创作联系起来的是屈原,他在《九章·惜诵》中明确地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而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个把“发愤著书”作为理论提出来的是司马迁。他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反复说: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追往串,思来者。”(《史记》卷一百三十)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论诗,曾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的著名论断。不妨说,这篇《醉翁亭记》也是“穷而后工”之作。他一贬夷陵,再贬滁州。这篇传颂千古的名篇正是写作于滁州被贬时期。此作一出,流传极广,当时有一位名叫沈遵的音乐家,看了《醉翁亭记》之后,为文中所描绘的滁  相似文献   

7.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相似文献   

8.
吴凯 《成才之路》2012,(6):17-I0012
欧公《六一诗话》的诗歌评论对象主要是唐代及当代诗人。在具体评论中,表现了一些重要的文论主张。首先,在作家生活和创作的关系上,提出了"穷而后工"的理论。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曾说:"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  相似文献   

9.
谢榛在《诗家直说》里提出“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一说之后,有人赞同或与他的观点一致。叶燮在《原诗》里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马里翼以“善观诗者,亦自不求甚解”作为“不必解”的依据。吴雷发在《说诗营蒯》里认为,有些诗“宜细参,不得强解”。因为,  相似文献   

10.
晋春 《中文自修》2007,(3):50-51
“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而作者则从生活和创作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的观点,论述了苦难生活给作者的体验,使他们的作品表达出常人所难以表达的情感,因而使诗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2007年,胡润在上海公布了一个有意思的榜单——"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庭企业榜"。榜单突出显示"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穷孙子"的问题。司马迁深有感悟地说过这样的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相似文献   

12.
<正>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写道:"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这句话是说,并非诗歌让人困顿穷厄,而是创作主体在人生困顿、饱经失意与忧患、背负枷锁艰难前行之时,会直达内心最深的体悟,创作出工巧精致、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这一说法,只要我们细细品味一下中学语文教材所选作品的作者人生经历,就很容易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3.
<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  相似文献   

14.
太史公《报任安书》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千年之后的朱熹却对之提出异议,他在《诗集传》中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者也。”朱子论出,继者群起,清崔述、方玉润中流砥柱,而近现代诸《诗经》学家,更是莫不公认《国风》之大部分为民歌无疑。今我们以《桧风》《曹风》为例,逐篇加以讨论,来作为我们对“国风民歌说”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王弼说的“卦者,时也。爻者,适时者也。”说卦是“时”,交也是“时”。不过“适”之而已。孙奇逢说:“交者,象之变也,乃卦之趋时也。[1]。“卦体,其合者;而爻体。其分者。”[2]这两说意思是一致的。如果说一卦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特点。那么,六十四卦连接起来,就是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六十四卦整体的对立统一性,乃是客观世界整体的对立统一性的反映,客观决定主观,物质胜界的发展是永恒的,所以,《易》道也不可能有穷尽之时,故而,孙奇逢说:“《易》之道,以未济终焉,未济则未穷也,未穷则有生生之义。此天地之道也。亦圣人之道也”[3]很显然…  相似文献   

16.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其产生具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为"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为"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为"人穷则诗工";四为"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诗穷者而后工"其实道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创作主体的内在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文如做人,诗意的表达首先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真切的体验。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注重这一层面的指导,纵使能富有文采地表达,也只能落人“伪圣化”的俗套,与作文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司马迁《报任安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学生作文也应该“在心为志”“以文言志”,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以达摒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的教化之功。  相似文献   

18.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人云,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然而惟有那些敢于“直面者”,才会以一种坚韧、刚强的心态去对待它,也就有可能像司马迁所列举的那些人物一样成就一番不同寻常的伟业。  相似文献   

19.
陈剑锋同志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发表了《陈子昂诗文编年考辨点滴》(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几点新见,读后获益良多,颇受启发。然而,似有一些可商榷之处。 一、由于对原诗文理解的错误,造成了编年的不当 《陈文》说,《感遇》第十八、二十两诗,“当作于刑狱既盛而酷吏又未除之际”。其主要根据是:此二诗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奸党酷吏横行的世态。为此,陈同志作了这样的解释: 《感遇》十八曰:“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慨忠直之士寥寥无几,公正之道丧失殆尽;看透昏虐之道者大有人在,然而又慑于奸党酷吏之势只好缄口沉默。这种“道弊”之风,连绵已久。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表面上说低劣鄙陋之荆棘生长在皎好的园陵中,是如此不配,实质上慨叹、咀咒(应为“诅咒”)那些祸国殃民的奸党酷吏混进了把持国家命运的朝廷…… 这段文字,有两点明显的错误:一是“逶迤势已久”以下四句,本是作者感慨骨鲠之风久颓,自己忠诚报国不得器重,刚直不阿难容于世。如清代闻人谈在《古诗笺》卷十六中释此诗是如此。另一位清代学者陈沆《诗比兴笺》卷三联系陈子昂的著作和作为,对此诗笺释得更为明白:  相似文献   

20.
《毛诗序》是汉学《诗经》的义疏中心,尽管它多以穿凿附会的方法曲解诗义,但因被托为圣贤所作,汉唐及宋初诸儒“皆不敢背弃《小序》,未有舍《序》而自为之说者。”诗本义一直晦暗难明,自北宋庆历(1042——1048)以后,疑古创新之风起,《毛诗序》的迷信地位开始动摇。欧阳修作《诗本义》,对《毛诗序》产生了怀疑,开创了宋人说诗的风气。其后,苏辙作《诗集传》,仅存各诗小序之首句,删去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