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及教育的对外交流,人们一般的理解,认为只要加强对外交流,教育的发展必定会走向开放和多元.这样的理解固然是不错的,但不可绝对化.读了田正平主编的<中外教育交流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通过对中外教育交流历史过程的全面考察和整体审视,你可以从中得到更为深刻的启示:如果对外交流的取向和交流方式出现了偏差,教育的发展不一定就是走向开放,甚至还可能会走向封闭.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大陆教育史学界,以田正平教授为首的浙江大学教育史研究团队,是以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而著称的.<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问题研究-以清末民初乡村教育冲突考察为中心>,作为该团队持续不断之学术努力新成果,在视野下移中拓展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的研究领域,以"乡村教育冲突"为核心透视了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深层历史问题,修复了从清末兴学到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研究的缺损环节,是一部"费了功夫"也"费了脑筋"的学术力作.若能走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视野重叠,在全球化视野中界定中国问题,在多层次不同教育主体的博弈中审视国家的现代化规划,或将开创出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一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教育交流史。可惜的是,在过去汗牛充栋的近现代史、近现代教育史学术著作中,虽然多有涉及,但毕竟没有系统而科学地总结明末清初以来中外教育交流的方式与方法、经验与教训。颇令人欣喜的是,田正平教授慧眼独具,组织了一支研究有素的精干队伍,经多年的研究,在卷帙浩繁的档案资料、报纸杂志、文人著述、日记年谱中沙里淘金,  相似文献   

4.
中外教育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需求。中外教育交流活动肇始于古代,往往与外交活动相伴随。不过,古代的教育交流就流向而言,大致可以说是顺向交流,即在教育领域以中国为定点,通过相应的渠道和途径,将自身处于先进地位的文明因子和文化成分传输给其他国家或民族,这是在中华文明占优势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种交流。  相似文献   

5.
李喜平主编的《辽宁教育史》是中华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大课题,已由辽海出版社出版。全书38万字,共计10章,内容丰富,论述深刻,结构合理,体例完备,是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一部开创之作。该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辽宁教育放在全国教育的背景下,以史实为依据,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辽宁自“查海文化”、“红山文化”的古文明时期起至新中国成立止七千多年间教育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并且注意教育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影响,做到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教育思想、教育行政、教育内容、教育人物兼顾,史料翔…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交流,没有交流,个体的生存、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均将陷于不可能的境地。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所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在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研员是教研活动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涉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及其研究是生活化活动,教研员的专业生活状态影响着他对教学的理解和教学指导水平,深入研究教研员的专业生活是揭示教研员工作内涵、探讨教研员专业发展方向的重要路径。时间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保障,空间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条件,关系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机制,以此为框架是讨论教研员专业生活的理想逻辑。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他必须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接纳才能对教学产生影响,他要能够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构建出学术共同体,组织大家为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努力;教研员自身的行动是高质量专业生活的最重要内驱力。教研员要有坚定的教学信念、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精深的专业知识、强大的反思和专业指导能力,它们构成教研员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华中师范大学丁成泉先生,积数年心力精心结撰的《中国山水诗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山水诗和自然美研究的空白。山水诗史的研究,难度颇大:一是千百年来,由于儒家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影响,以及“诗言志”传统的束缚,使山水诗的研究起步甚晚。客观上,中国历史深嵌于中国诗歌之中,大量的借物言志的抒情诗与表现自然美规律的山水诗杂揉一起,难以厘分。二是我们民族虽然创造出大量精美的山水诗与山水画,受到世界其他民族的喜爱与艳羡,却没有形成自然美的理论,没有总结出山水诗创作的系统艺术经验。只是到了清代,沈德潜、叶燮、乔亿、朱庭珍、魏源等,才对自然美的本质有了些微理解,才开始探寻山水诗创作的艺术规律,但仍谈不上科学化系统化。这就造成了山水诗研究中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近30年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教育步入了近代以来最佳的发展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 ,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干扰教育、课程改革 ,必须坚决克服。它有复杂的社会、思想根源和片面道理 ,要认真对待。它未能全面把握个人发展的社会机制和认识机制 ,对教育改革误解。我们必须赋予素质教育以全面发展教育的科学内涵 ,加强教育理论建设 ,倡导多样综合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以十余年来通识教育理念和制度反思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现有中国现实环境下的通识教育理念、意图的解释,探讨“通专结合”的理念和做法对深化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尝试性地探讨当前中国通识教育深化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的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四十余年的曲折缓慢发展后 ,正快速向大众化迈进。尽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公平原则就成为了发展大众高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但是 ,公平问题仍然严重地存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之中。城乡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不同社会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 ,地位、不同地区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以及教育质量的差异、女性较男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利处境等已经严重地威胁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大众化将由一个主要以解决处于优势社会地位人口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的阶段转变到一个主要以解决处于弱势社会地位人口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的阶段。这是一个困难更大的阶段 ,是一个攻坚阶段 ,政府在这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类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人类自身心理的发展,文化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文化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器。观念更新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发扬民族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固然需要崇高的精神劳动的创造,但这种创造也需融入中国人自身心理的成熟发展等更广泛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中国人自身的心理调适与心理现代化的发展,促进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获得成功举办,武术已经成为奥运会期间表演项目的背景下,进一步弘扬中华武术,推动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是我们广大武术工作者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对武术在国际上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策略,有助于中国武术的更好发展,也有利于武术在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教育发展与现代教育法制理念和法制实践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起步较晚,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教育法律规范体系建设还是教育法制化建设都显薄弱,在教育法制实践中呈现出的多层面、多类型的缺陷或缺失,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教育法制效率的提高,最终影响着教育效益的有效实现,因此,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