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畲族人民追忆历史,以歌吟诵;小说故事,以歌讲述;教育孩童,以歌晓志;生产劳动,以歌消累;迎宾送客,以歌相贺;闲暇休息,以歌自娱;相恋嫁娶,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为荣;丧葬祭祀,以歌致哀;典仪承俗,以歌作乐。尤有即情即景以歌咏物、以歌拆字、以歌猜谜等等,可谓“凡事凡物皆有歌“。若按其词意,我们可把它分为历史传说歌、神话小说歌、生产劳动歌、情歌、对歌、劝世歌、神曲歌、礼俗歌、诉苦歌、常识歌、儿童歌、拆字歌、咏物歌、谜歌、杂歌等15个类型。在这些形式中,《高皇歌》以叙事的方式,追述畲族神话传说“盘瓠“的不平凡来历、平番救国的功绩、弃官隐居广东潮州凤凰山劳作、生息、畲族的来历和不断迁徙的经过等。它是畲族多种形式民歌中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
畲族人民追忆历史,以歌吟诵;小说故事,以歌讲述;教育孩童,以歌晓志;生产劳动,以歌消累;迎宾送客,以歌相贺;闲暇休息,以歌自娱;相恋嫁娶,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为荣;丧葬祭祀,以歌致哀;典仪承俗,以歌作乐.尤有即情即景以歌咏物、以歌拆字、以歌猜谜等等,可谓"凡事凡物皆有歌".若按其词意.我们可把它分为历史传说歌、神话小说歌、生产劳动歌、情歌、对歌、劝世歌、神曲歌、礼俗歌、诉苦歌、常识歌、儿童歌、拆字歌、咏物歌、谜歌、杂歌等15个类型.在这些形式中,<高皇歌>以叙事的方式.追述畲族神话传说"盘瓠"的不平凡来历、平番救国的功绩、弃官隐居广东潮州凤凰山劳作、生息、畲族的来历和不断迁徙的经过等.它是畲族多种形式民歌中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丽水位于浙江西南部 ,因其地理位置、资源结构等原因 ,在全省属于欠发达地区。近几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逐渐加速。 2 0 0 1年提出了“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发展战略 ,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指出了明确的目标———把丽水建设成“浙江绿谷”。但是 ,目前丽水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如产业结构的不够协调 ,经济结构与发展目标的重叠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等等。因此 ,为把握丽水经济发展新的契机 ,提高其竞争力 ,从而保证丽水经济持续、快速…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工作考察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罗源县霍口民族乡、连江县小仓民族乡等地区畲族乡、村寨关于福建省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现状进行实地考察,探究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发展历程,阐明福建省畲族传统体育保存的必要性,展望福建省畲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努力将本土特色与现代体育文化特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户。它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和安徽等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和浙江的广大山区。畲族操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9%的畲族人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话完全不同。该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畲族文学艺术十分丰富,山歌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每逢佳节喜庆之日,这里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或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一千多篇、四五万行。在长篇叙事诗…  相似文献   

6.
刘莉莉 《家教世界》2013,(8X):34-34
<正>俗话说得好:"民族的文化更是世界的文化。"民族民间艺术是基础美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畲族民间艺术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学生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我尝试将畲族服饰图案融入美术课堂,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感知积累,储存表象1.通过多种途径欣赏畲族服饰图案,储存丰富的表象让学生自己通过采访、调查、翻阅书籍、走访民间艺人等渠道寻找多种畲族服饰图案,进行丰富的形象储存;教师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土家族人口约为803万人,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主要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部分区县、贵州省部分县。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土家族虽然早已形成,但作为一个民族正式被确认,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了5次调查,于1956年10月确定了土家族的民族成分。1957年1月,确定土家族为  相似文献   

8.
鄂(è)伦春族集聚在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鄂伦春这个族名最早出现在清朝,有两种含义:一是使用驯鹿的人,二是指山岭上的人。鄂伦春人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9.
林秀珠 《文教资料》2009,(2):117-1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目前许多人类学家愿意接受的文化概念如下:"文化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技术、价值观念、信仰以及规范."'梁漱溟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这样来看待文化,表明了民族的区分不仅仅取决于种族,还区别于生活方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代代相传的文化生活方式.而现在少数民族文化"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对"谁是民族文化的守望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对人的品格、思维、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教育模式成了大势所趋。针对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了解决的政策建议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寄宿制学校是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已为实践所证明。但是民族寄宿制学校从建立到运行,面临着许多问题,这需要借助制度的力量规范和协调,制度建设已成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环。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制度更好的实施;调整制度相关内容,使其更切合实际;加强制度执行和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巨大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分成两个阶段。前30年,民族教育史上发生了几乎从无到有的一次历史性的重大飞跃。从根本上解决了千百年来少数民族子女“不能上学”的问题。后30年。我们基本解决了少数民族儿童“都上学”的问题。王军(以下简称“王”):在过去的60年里.我国的民族教育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分成两个阶段来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教育》2013,(1):2+49-50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民族小学1976年建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1983年,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委将陇川县民族小学正式确定为云南省16所省定民族小学之一。学校面向全县各乡镇招收读完三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及偏远山区的贫困汉族学生。学校开设民文课(傣文、景颇文、载瓦文)。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学习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民族偏远山区小学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无论是学校条件还是生源素质都有待提高,所以其班主任工作显得格外费心。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的角色扮演来阐述如何才能做好民族偏远山区小学的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为提高我国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民族教育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拚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来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永远没有最好的、万能的、通用的教学策略,只有更佳的、更适合于某一课的教学策略。在合理的教学策略指导下,我们只有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才能不仅既重现象、结论又重过程,还要注意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以"探究学习"为教学策略,设计"为民族独立而战"一课,引导学生以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更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教育须先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以及国家安全、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均离不开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包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为推进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京剧进中小学课堂将逐步在全国推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