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过后,首次由大陆导演执导的金庸 武侠巨片——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将与 观众见面。人们都知道金庸是武侠小说巨匠,但可能不知道他还是一个超级棋迷。 金庸先生的小说,在华人中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金庸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写武侠小说却却不懂武术;家财万贯却自甘平淡恬静的生活。金庸可算是一个超级棋迷,围棋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人们常常从他的武侠小说中看到围棋,围棋不仅是他的兴趣所在,更是他精神和情感寄托。在一方小小的棋枰中,金庸体味着东方文化的神奇与玄妙,滋生出无数的激情和灵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2.
我想这样下     
王雷 《围棋天地》2005,(14):25-34
王雷四段很有才气,据说他6岁时就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7岁时了解大部分NBA球员;8岁时开始读金庸……如今,他已经是我国实力派年轻棋手的一员。不久前的名人战8强战,他引人注目地与俞斌九段下出一局模仿棋,尽管名人战好局甚多,但棋迷的目光却长久地停留在那局模仿棋上。模仿棋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应该如何破解?就让我们来听听王雷怎样说吧。  相似文献   

3.
说起王建军的棋,的确有许多有趣的地方。爱好围棋的企业界人士,真实棋力大多平平,但是王建军却不折不扣地有5段的水平。和王建军下过棋的人很多都说他是本格流,但他自己却宣称自己是力战派,走本格的棋其实只是等待发力的机会。最有趣的是,他常常会受到邀请去参加一些联谊性质的比赛,  相似文献   

4.
留住根     
骆延峰 《中国集邮》2001,20(7):26-26
树无根而死,人漂流终要归根;根是始,也是终,从根开始,最后又到根而终。集邮,以怡情、怡志、增识、交友、储财的兼容性,吸引了众多的爱好,才使集邮久盛不衰,走过了上百年的历史。但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今天许多人对集邮开始迷茫,这东西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情感“密码”,可从他的某一段经历或某一处“牵连”中破译。上海是我工作过五年的城市,也是“革”后重新引发我自幼而生的集邮兴致的地方。这些年,沪宁线两端,有两本集邮刊物向邮坛投放,一本是《上海集邮》,一本是“江苏集邮》。我在这一端,为《江苏集邮》忙。而我的案头,却总是有《上海集邮》摆放。  相似文献   

6.
崔明勋日记     
崔明勋八段虽然与李昌镐九段是同龄 人,而且入段时间也差不多,但在多年的征 战中,却总也摆脱不了逢李不胜的厄运。在 LG精油杯的前两局中,已是二连败,而且在 第二局中还让李昌镐上演了千年一遇的“镇 神头”绝技,使得棋迷对崔明勋能否战胜李 昌镐更加怀疑,甚至有人说他是患了“恐李 症”。对此,崔明勋八段日前亲自撰文,自解 恐李之谜:去年我夺得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 一个冠军头衔——LG精油杯,心里非常高 兴。但是,LG精油杯是一项特殊的棋战,即 使是头衔拥有者也要打第一轮循环赛从头 再来。所以,作为这个头衔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7.
伟大与平凡总是相对而言的.伟大者超凡脱俗,令人仰慕,然而,我却有些偏爱平凡,因为任何伟大都源于平凡.有这样一个人,他处处显得很平凡,一举一动,很难找到惊人之处,而他却是著名的围棋国手.提起邵震中七段,棋迷们也许不会感到陌生.他那精湛的棋艺、独到的序盘功夫,简明的风格,一定曾震动过许多围棋爱好者的心扉.然而,更使我为之震动的倒不是他的棋……说起来,我与他也算是老相识了.1977年8月全国围棋锦标赛在哈尔滨举行.当时,年仅十九岁的邵震中在赛场上与山西女将陈慧芳相遇,给他们裁判的"执法人"就是我.执白棋的邵震中一直处于被动,可不知怎么搞的,他最后竟以?子赢了,他的后盘功夫,他的韧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数年前,《围棋》杂志上沈果孙同志介绍邵震中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父亲一直切望唯一的儿子成为国手,弥留之际还再三叮咛儿子努力提高棋  相似文献   

8.
西北刀客     
《围棋天地》2007,(23):99
自古时势造英雄,中日围棋擂台赛就成就了一个聂卫平时代,创造了一段历史。业余棋手的舞台没有那么大,虽不能轰轰烈烈一把.却也演绎出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来。  相似文献   

9.
《围棋天地》2006,(1):70-70
围棋是吃子的游戏吗?罗洗河用一场经典战役对此作出了最有力的回答。他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沙滩上煞费苦心地堆起了一座摇摇欲坠的城堡,然后弃如敝屣般将它一把推倒,很神气地站在那里说:这是属于我的领地。而他的对手崔哲瀚则不得不像吃毒药般吞进送上门来的数十颗棋子,最后将胜利拱手相让。这盘富有戏剧性的对局带给棋迷的快乐足足可以持续一个冬天,无论这只可爱的“小猪”是否能在三星杯决赛中登顶,我们都愿意相信,他还会不断地为棋迷生产这样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北洋军阀段祺瑞虽是一介武夫,但却非常爱好围棋。在他出任临时政府执政时期,围棋名手顾水如、过旭初等人,部被他网罗门下作清客。中华棋圣吴清源在少儿时代,也曾被纳入段府作棋客。一个少年儿童,为什么会和段祺瑞弈棋呢?吴清源的二哥吴景略教授所著《中华棋圣吴清源》一书中,道出了其中的原委。1925年,吴清源的父亲病逝,全家入口生计维艰。吴清源的母亲便去拜访围棋名手顾水如,托请他将吴清源推荐给段祺瑞。一天早晨,当时11岁的吴清源,被顾水如带到北京东城吉兆胡同去见段执政。段祺瑞问过吴清源的年龄、家庭情况后,便叫  相似文献   

11.
“还集邮吗?听说这几年集邮不行了,是吗?”经常有朋友这样询问。有着十几年邮龄.对集邮有着深厚感情的笔对此无言以答。尽管他所指的“集邮”并不是收藏意义上的集邮,其中包含了若干经济成分,但我却无法用那些常挂在嘴边上的种种集邮益处来说服对方.因为底气着实不足。去年暑假期间.一邮友想举办一集邮培训班,到十几个中小学游说.最后只招了不足10名学生.不得不罢手。  相似文献   

12.
初段:5段,3段真是了不起呀,据说他每个月除了看我们的杂志以外,还要看两本其他的杂志和二、三本书籍,而且还看《围棋周刊》。 3段:也没什么了。我本想再多看一些书,但是,一方面是由于“财政状况”不允许,另一方面还要和老婆交涉(笑),所以,不够看的时候,就只好把以前的旧书再翻出来,反复读上两、三遍。 初段:这令人佩服。我是不是也应该多看些书来学习呀? 5段:到了我这个层次,通过看书能够提高的内容已经非常有限了,也只不过是偶尔浏览一下报纸上的围棋栏目,我现在是完全通过实战来磨练技艺。  相似文献   

13.
案头又堆满了国内外寄给我国名邮学家赵人龙先生的集邮书刊和信件,正好我计划对赵老做一次系统采访,于是打车前往赵老家。赵人龙先生把我迎进了他的卧室兼工作间。室内陈设简朴,窗明几净,最显眼的是书橱和书架。这自然使我想起这种爱书籍、爱干净的习惯可能与爱好集邮有关吧。  相似文献   

14.
记得2000年底第四届应氏杯决赛第一阶段期间,围棋泰斗吴清源先生向世人阐释了他的21世纪围棋理论,说:“20世纪的围棋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其中主要的便是定式。21世纪的围棋就不要定式。”“日本就是因为定式太多,大斜定式从百变研究到干变。定式越来越复杂,棋却越来越差。”他举例说:他的大弟子林海峰,年纪轻轻到日本便得了名人、本因坊等头衔。但此后30年没有进步,在老的下法中转圈。他认为:“一定要把老的下法忘掉才行。”  相似文献   

15.
俞斌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不管你喜不喜欢他都得承认这一点。 俞斌是中国围棋的英雄,不过这个英雄有点“另类”。 不久前曾在一本围棋杂志上看到一张俞斌的照片,这位九段高手圆睁着两只不太大的眼睛,嘴巴微张,明明是在作沉思状,那副表情却充满喜剧色彩,要不是有文字说明,真差一点把他当成了那个说相声的冯巩。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个看似永远孩子气的俞斌为中国围棋狠狠地扬眉吐气了一把,“抢”来了苦盼五年的世界冠军,当了一回“民族英雄”。我敢说,这是几乎所有中国棋迷在事前都不易想到的──俞斌?不就是那个没事爱跟小孩混在…  相似文献   

16.
吴鹏 《围棋天地》2005,(13):66-66
1993年高考,我从那座以黄山闻名的旅游城市考到了上海财经大学。文科类高校的学习总是不那么紧张的,对于我这样一个棋迷来说,更是如鱼得水。我把大量的时间毫不吝啬地挥洒在方寸纹枰之上,棋艺也日见精进,大三时我终于获得了全校围棋比赛冠军。就在这年九月,我校特招了一个围棋特长生——夏支江6段。他是上海业余围棋界的知名高手,据说当时分先与胡耀宇对弈,他执黑仅仅贴不出目。有这样一位大高手压阵,加上我,再加一位苏州籍的业余2段,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出战1997年上海市高校围棋比赛的参赛阵容便新鲜出炉了。  相似文献   

17.
难舍的邮情     
尤民 《中国集邮》2001,(12):44-44
收到《中国集邮》第10期,像往常一样端好茶,放好烟,往沙发里一躺,准备一气读完新一期杂志?当把目录浏览完,刚进入正时,第一个标题“告读”立即吸引了我,当读完这则公告后,往下阅览的兴趣已没有了一半。此时,遗憾的心情胜过了读书的兴趣,干吗好好的一本集邮杂志要停刊改刊呢?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棵树     
《围棋天地》2002,(5):29-29
“一开始我教永训下棋的目的就是想使家庭生活过得更有趣味一些。”当谈到朴永训是如何走上围棋之路的时候,父亲朴光浩总是这么说。、朴光浩是业余5段,对围棋的热爱非常执著。教棋伊始,他并没有期望儿子将来有多大作为,也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却不曾想把围棋深深地扎根在朴永训的脑海,开出了花,结出了果,培养出了韩国围棋的冠军头衔保持者。  相似文献   

19.
夏雪莲 《围棋天地》2006,(18):76-76
初识李建兵老师,觉得他外表孤傲冷峻、难以接触,又听说他棋力高强、名声远扬,于是,心底里便对他有些敬畏。李老师讲课时,作为教师的我十分好奇,便在门外旁听。只听李老师讲课不温不火,一直在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充满友爱的氛围,让全体学生都感到平等、自由,同时受到关爱、激励、鞭策和鼓舞。李老师讲课不要求孩子们呆板地运用定式、死记定式变化,而是从每个孩子们的下法入手,先询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对方想干什么?你自己的目的是干什么?然后再根据孩子们的想法,讲解他们的每一手有无道理。用李老师的话讲就是“围棋是最能体现个性的智力体操,我们是在育人不是在批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的愿望,是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开启围棋宝库的钥匙;我们的愿望是启迪灵智,让学生积攒面对明天的能力;不能让孩子们成为一群一个模式的李建兵,他们每人都要超过李建兵”。  相似文献   

20.
童年吴清源一九一四年旧历五月十九日生于中国福建省一个古老的世家中。他的父亲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法律。但他对围棋似乎比对法律更感兴趣。吴清源的父亲虽然留过洋,但思想却意外地保守。他为孩子们请了一位私塾先生,终日把那些陈腐的“国粹”一本本塞进这些天真孩子们的脑袋里。每天,父亲都要亲自考核。背不下就要挨打。不过父亲自已从不动手,而是叫孩子们自己打。吴清源天才的记忆力使他每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