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宋代民间体育活动的动因,探究了宋代民间体育休闲文化的内容,指出宋代民间体育文化与当时经济、民俗文化发展相适应,具有自然朴素、大方适当的独特个性,已成为传统的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后世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社会背景下,基于国家文化安全视域,对体育文化安全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我国体育文化安全面临以下问题: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西化,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日渐萎缩;体育运动的物质和制度文化受制于西方经济利益集团现象日趋严重;“物理体育”文化理念与金牌至上原则被无限扩大;体育文化的内核——体育价值观的异化;奥林匹克文化的中国式误读.提出应持的文化态度:体育文化自觉;体育文化多元发展;体育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与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角度出发,阐述体育与体育文化的概念及其关系。分析学术界使用的体育文化概念与体育实践中体育文化概念的差别,并重点论述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定位与发展导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加速转型时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这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文章运用文化学相关理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文化定位、文化取向及发展导向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以农业文化为背景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向工业体育文化为背景的现代体育转型是目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点燃了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热情。这是中国千年不遇的体育大事件,也为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如何借鉴西方体育文化、完善我国的体育文化建设、推动中国体育文化振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从体育全球化、体育产业、休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未来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体育思想史中,体育文化思想极为丰富,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体育界一直缺乏对于中国体育文化思想的梳理和总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体育思想研究的深入,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同时,体育文化思想的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体育精神文明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秉承这样的想法,笔者撰写了这篇论文。笔者希望透过本文的研究,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最终关怀"为基点,兼收并蓄奥林匹克文化精髓,使之成为现代体育文化体系和价值内涵的重要部分,实现古代体育文化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体育思想史中,体育文化思想极为丰富,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体育界一直缺乏对于中国体育文化思想的梳理和总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体育思想研究的深入,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同时,体育文化思想的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体育精神文明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秉承这样的想法,笔者撰写了这篇论文.笔者希望透过本文的研究,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最终关怀"为基点,兼收并蓄奥林匹克文化精髓,使之成为现代体育文化体系和价值内涵的重要部分,实现古代体育文化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NBA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其渗透力和影响力甚至远远强于CBA。NBA从传入至今不到30年,却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我国体育史上形成一道经济和体育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命、文化、制度视域下对中美学校体育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与美国相比,我国学校体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意识和融合度上还不成熟;我国学校体育的比赛文化氛围不太浓烈、对校园体育文化"人本位"价值的定位不太明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重视不够;我国学校高水平运动人才的培养与美国相比,选拔制度和选拔程序还需完善,在培养模式上过度注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培养。基于此,提出以生命教育深度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为前提,充分发挥以运动竞赛为载体的全面育人功能和"人本位"的文化价值定位,实现学校体育的本源回归。  相似文献   

10.
休闲是人在除了恢复体力之外的,对精神、心理和文化的更高的需求。休闲作为一种积极参加生活的方式,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和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识。体育休闲是人类创造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高级理想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已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的自觉。体育与休闲的结合并不是体育的一种新的形式,而是在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体育异化现象的反思,是体育以人为本的回归。与西方的体育休闲文化相比,我国的体育休闲文化以“静”为主,在内容形式和功用具有明显的中国文明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中央电视台1983年-2007年二十五届春节文艺晚会节目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当今中国最具竟争力的主流媒体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关注程度存在一定的缺失,在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体育文化方面表现不足;关注、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及传统体育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实现民族文化的回归与复兴,始终应该成为媒体尤其是中国主流媒体和全民族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NBA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其渗透力和影响力甚至远远强于CBA.NBA从传入至今不到30年,却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我国体育史上形成一道经济和体育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开幕式已成为各承办国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对比分析法,对近8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体育艺术文化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体育艺术的特点和创新点,提出其文化发展趋势,以期为日后的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和体育艺术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时期.传教士对于清末民初西方体育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还引发了中国人体育价值观念的变化,催生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中国化.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路径主要有:大众传播,通过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介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组织传播,通过教会学校、基督教青年会等社会组织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人际传播,通过体育竞赛这种特有形式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三人篮球赛在我国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特点,阐明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功能,三人制篮球运动对于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丰富多彩,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甚至不为多数体育工作者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汉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而不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当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而不同”,独具中华人文特色的体育文化与全球体育文化的“和而不同”,这是文化生态链的层层递进,体现当代体育的文化多样性价值。面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历来以汉族为中心的主体部分的日渐萎缩,尤其是多年来武术的发展已陷入不土不洋的窘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使中华传统体育重新焕发多样化生机,为世界体育的文化多元化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肖斌 《体育风尚》2021,(5):87-88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人类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传统气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对我国人民具有依赖性、持续性和普遍性。因此,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基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分析了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结构、重要性和价值,并根据文化价值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更多可能途径和战略。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体育本身,还体现在经济、人文和社会价值等方面。体育文化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文化的时代价值必将进一步被彰显出来,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桑帅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726-727,716
啦啦操运动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难易程度和锻炼普及性强,成为大学生锻炼的主要项目之一。随着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研究啦啦操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结果表明把啦啦操列入体育教学课程,不仅丰富体育文化内涵,还促进了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等,对扩大我国体育消费需求的文化障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是受着“文化之手”制约的。我国传统的消费文化以其历史的惰性力,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制约着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已成为扩大内需,启动体育消费的文化障碍。因此,我们应当扬弃历史传统,构筑新的体育消费文化,确立新的体育消费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