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孔子强调的“仁”已经不是处于伦理道德领域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而变成了一种治国学说,既教育统治者为政时应持有的态度和对为政者的一种评价;孔子的“克己复礼”落脚点是“归仁”,是孔子政治观的实现方式。孔子把“仁”作为政治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一种新的治国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论孔子的天命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文化解释权下移的年代,孔子的天命观虽主要得力于周文化,但它对夏、商文化以及老子学说均有新吸取,从而显示出多层面的文化追求特征。孔子天命观的构成可分为“天”和“命”两个层面,其“天”主要有两个意象,一是指自然规律;一是讲“天”的意志性。与“天”对应,孔子讲“命”也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表示生命和寿命,与自然之“天”相对应,一是表示命运,其内涵与有意志的天联系在一起。进而言之,孔子的天命观虽受宗教神学的制约,但包含着非天命的文化因子。与天命观联系在一起的是,孔子给人的定位。在天与人的对应关系中,孔子认为人事比敬天更为重要,进而希望在“天”和“人”之间寻找出一种新型的天人关系,即这种天人关系既不否定天的意志性,又能肯定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由强调人事到倡导仁学,孔子以宗教神学为支撑点的天命观受到了一定的动摇。  相似文献   

3.
(一)孔子在雨中歌唱 林语堂尽管孔子缺点难免,言行不一,经常疏忽大意,但他不失为一位富有魅力的人物。其魅力在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情味和幽默感。《论彳吾》中记载的许多格言,只有当作孔子与其亲近弟子之间轻松幽默的谈话来读,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到泗水河畔游玩,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40余年教学经历的教育大师。他在一生的教学中,所以能“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教学成果累累,与其“谈话法即问答法”的具体贯彻不无关系.“孔子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指谈话法,引者注)”。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孔子师生之间质疑问难的记录。“论,凡言语循其理,得其谊谓之论”;“语,与人相答问,辨难谓之语附.更是精辟地概括了《论语》的实质,也说明了谈话法在孔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囹根据孔子谈话法这一重要的敦学形式和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学热”是当前新文化建设中的一种新思潮。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回到孔子”和“发展孔子”的原则:一是要认真地学习,反复地对照,还孔子思想的本来的面目,全面地理解孔子对有关问题的论述;二是要用历史观点来看待孔子这一历史人物;三是要用孔子的深刻思想为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这更是发展孔子所应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正名”思想的重要表述。考察孔子原意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要求君要行“君道”,强调的重点在“君”一方。今天所说的“君臣、父子、夫妇”尊卑等级思想并非孔子思想的本来面貌,是后儒对孔子思想的过度阐释,是对孔子思想的偏离和歪曲。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在编排上,它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仁""义""礼"的政治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9.
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时,被匡城人“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极度困顿。孔子的门生颜回好不容易弄到了一点粮食,就连忙生火煮饭。当饭快要熟了的时候,孔子偶然看见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饭送到嘴里吃了,他很不高兴,于是,就对颜回的为人产生了怀疑。过了一会儿,颜回把饭送到孔子面前时,孔子故意说:“刚才我打瞌睡时梦见了死去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7中孔子相关知识的复习。二、学情与教材分析第七单元《孔子游春》一文中对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以及孔子和学生之间浓浓的师生情谊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伟人的风采。在练习7中"语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中华传统美德李文春,顾成昕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一生所从事的教育、文化及其社会活动,对继承、创造、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做出伟大贡献。一、孔子推行德治论、强化伦理道德教育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素...  相似文献   

12.
李战华 《中国教师》2010,(23):49-51
<正>孔子是举世瞩目的教育家,他培养了大批人才,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已成为中国教师的典范。孔子在教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很多,但不能不提的是,他与弟子之间建立了一种如朋友般默契、如父子般情笃、符合教育规律的师生关系:孔子深爱着弟子,也深得弟子的敬仰和爱戴。孔子与弟子形成的师生关系,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孔子推崇《诗经》,这在《论语》和《孔子家语》1多有反映:"不学诗,无以言",是孔子对诗的作用的解读;"诗"三百、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的总体评价;虽重"诗教",但就"六艺"之间关系来看,孔子认为"诗"的最终旨归应为促进礼和乐的培养。孔子"诗教"观始终围绕"君子"这一理想展开,具有强烈的道德说教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在孔子眼里,理想的君臣之间是一种有原则的合作关系,而并非臣子一意愚忠君主。这挣脱等级禁锢的思想意义非凡,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论语·阳货》第一则,记载的是阳货和孔子之间的一次交锋:阳货希望孔子出山,帮助自己,但孔子自小讨厌阳货,长大后看到阳货陪臣执国命,更是厌恶他。阳货是有架子的,他不会亲自登门拜见孔子。他也知道,孔子是看不上他的,不会主动投怀送抱。但阳货毕竟是阳货,他是有手段的。他先放出风声,要孔子去见他。但孔子不傻,不去见。阳货苦思  相似文献   

16.
高山 《现代语文》2006,(12):36-36
关于《诗经》中的郑风、卫风之诗,历来学争论不休,有些认为不适合孔子的“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的诗学观点,有些虽然认为这些诗不属于孔子的批判范畴,也多是采取含糊的说法,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这些问题其实是对于古代儒家的乐声关系理解不清晰所致。简单地认为乐和声是同一概念的不同名称,没有真正理解孔子对于二之间关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孔子和谐思想的价值取向是“道”,核心观念是“中”与“和”。其和谐理念渗透在人与自身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三个方面。重温孔子和谐理念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第三讲 宽恕     
孔子的一位学生,有一次问他的另一位学生,老师学问之道的精粹在哪里?那位学生想了一想,说:“夫子(先生)之道,忠恕而已。”意思是说,先生的学问,可以用“忠”和“恕”二字来概括。这是完全正确的。孔子在个人对国家关系上,强调了一个忠字,要求人们对国家忠心耿耿,而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力主宽恕,在不涉及重大问题的前提下,尽量能谅解别人,以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协调相处,孔子的那一套,被称为“恕道”。其实,不只孔子,也不只孔子所代表的那一个儒家学派,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也是奉行宽恕之道的。中华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一生没有留下论诗的专门著作。由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撰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通过孔子与学生的一些片言只语的简洁的对话,发表了他对《诗经》的~些精辟独到的见解,是其闪烁光辉的论诗真言。孔子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诗经》的评谈中。孔子是第一个深知《诗三百》的艺术价值和政治思想意义、也是第一个接受《诗三百》教益的大人物。在诗方面,孔子的主要贡献在诗论。春秋时代的一些美学和诗论的新观点在孔子的发挥下趋于成熟,且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诗论奠定了基础。与孔子的中庸思想相对应,他诗论的一…  相似文献   

20.
略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戴哲人一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庸》中总结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八个字,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完全对。孔子是理想主义与实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家,说他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是在尧、舜、文、武的基础上形成的,说他不完全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