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华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6):108-109
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中学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这个教与学的主体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既能“温故”又能“知新”,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对其效果的评价则采用新的评价体系,有学生自评、即时评价、实作评价、写真评价、考试测验评价、学生互评、档案袋评价等.  相似文献   

2.
我们传统的教学及其评价更多关注的其是“所摘果子”的数量与质量,忽视了在摘果子过程中学生的和谐发展,比如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其实只是在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诱导学生“发现”某种规律。这与直接告知学生某种规律并指导其熟练运用的教法,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这种所谓  相似文献   

3.
物理复习是在平时讲授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教学过程,是从厚到薄把各章节的内容综合起来,使知识深化、升华、简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存在的问题的查缺补漏的过程.在复习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在备课中确定的重点和难点,未必就是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讲解,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做到对症下药.在物理复习教学中怎样针对学生不同的难点、不同的存在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把复习中的“查缺补漏”改为“学生自觉查缺,师生共同补漏”,具体采用“回忆、复习、提问、归纳、练习”五步的复习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复习既要面向挑选人才性质的中考,又要面向合格检测性质的会考.中会考性质不同,要求不同,这就造成复习教学中不易解决好的一对矛盾.笔者在复习教学中,坚持复习过程和复习课堂的“三步曲”,较好地处理了上述的矛盾.1复习过程的“三步曲”1.1单元章节复习 这是物理复习的第一轮,约用1个月时间.这轮复习应立足会考,面向全体.注重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提高会考成绩的有效途径.决不能忽视差生,要多给他们关心,调动其积极进取心复习中应以中差等生为主角,多给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如提问让这些学生回忆知识结…  相似文献   

5.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或“分析新知难点.进行适当的铺垫”,而后展开新知探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前感知新知、接触新知,并利用知识间的联系采用迁移或类推的方法,使新知不新.难点不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先复习铺垫、分散知识的难点,降低问题的可探索度,就可能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并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可能性。可是,知识的复习、回顾,又是  相似文献   

6.
孙兵 《中学物理》2012,(1):16-17
1问题提出 在高三物理的复习教学中,常错误地认为高三的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点的一种回顾,复习教学停留在对知识点简单、机械地重复,或通过做习题来带动对知识的再认.教学模式趋于单一化,名曰:“高三复习”,实则是对学生原有学习状况的再评价和记忆能力的比拼.  相似文献   

7.
吴赟 《考试周刊》2010,(7):50-51
在初三语文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在课堂上往往走马观花温教材、轰轰烈烈战“题海”,以至于语文复习课“高耗低效”、“枯跺乏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提高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是语文复习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教师要在语文复习教学中.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努力为学生构建多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
如何摆脱高中物理基础内容复习过程中的“炒冷饭”重复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再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网络化、系统化和条理化,以实现巩固记忆、加深理解、提升能力和综合应用的目的?同时又能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真正使复习不脱离教材和大纲.本文将探讨一下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做法,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导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中的复习课与学业评价如同一对“孪生姐妹”。我们经常是先进行单元或学期复习,再开展学生学业评价,这样的复习是教师对于学生“学的结果”进行预设后的“查漏补缺”,很难保证教师的“假设”与学生个体真实的“学”完全匹配。因此,我们认为复习可以评价先行,根据评价反映出的结果,基于学生个体“学”的真实情况进行复习。下面,笔者...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数学新课程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课就是“点睛”.复习课是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技能及方法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归纳与总结,达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技能自动化,基本方法思想化的目的.由于复习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学生往往会感到没有新鲜感,老师也感到不好上,上不好,但其重要性人人皆知,所以近几年来,如何上好复习课便成了教学研讨中常见的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测试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教学策略的研究却较少,大多数老师是采用“上复习课、出卷测试、讲评试卷”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这种模式实质上就是老师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如何,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想搞好测试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下面就这一问题从测试教学的三个阶段(复习,测试,评价)谈些个人看法和做法,敬请同行批评指正.亚复习阶段按传统的复习方法,是先由老师讲复习课,把内容的重点、难…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概念的学习和复习.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概念不仅多,而且比较枯燥、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在高考备考中,如何对这些概念进行复习呢?本人在多年高三生物科的复习教学中的做法是:在第二轮的复习中,把教材中涉及到的生物学概念全部整理出来,作为一个专题.复习这个专题时,并不是就概念本身进行简单的复述,而是注重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举一反三的讲练,使学生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实质,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避免了死记硬背.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讲练结合”的方式对生物概念进行复习,其效果是明显的.学生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在高考中遇到类似的概念题时,都能正确、快速地完成,可谓是得心应手.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黄经建 《中学理科》2007,(11):84-85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均占有很大的分值,因此搞好这一部分知识的复习至关重要.在高中理科学生进入高三以后,在复习有机化学时,有的学生认为其太繁杂,有的学生认为其规律性强,学起来很简单……正可谓“众说纷纭”!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搞好有机化学的复习?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思路,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沈长生 《云南教育》2001,(23):43-44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总复习”及相应设计的“练习三十五”中,共编排了50道习题,其中分数应用题约占一半,显然这是复习的重点。应怎样组织复习呢?实践证明,注重分单项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质量。一、透彻理解“分率”句的含义选取“总复习”应用题中的“分率”句,如“乙船每小时挖的泥比甲船少15”(总复习第8题),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乙船每小时挖的泥是甲船的();2.应把谁看作单位“1”;3.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甲船每小时挖的泥×(1-15)=乙船每小时挖的泥二、变换条件的叙述形式如“…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下面就本人从事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与研究的实践谈点体会,敬请老师和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阶段,“距离”的概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对“距离”这个概念的认识的不深入,从而对很多题目无从下手,或是由于认识的不清而出现错误,这也是造成他们在考试中失分较多的重要原因.那么,在初三复习阶段将“距离”作为一个专题,来理清学生的思维是很有必要的.本将就“距离”这个内容,围绕初三的复习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现在流行的高三复习一般是:一轮复基础、二轮练综合、三轮搞模拟的“三轮”复习模式.这种模式既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高考成绩又不尽人意,特别是对能力要求稍高,“面孔”较新的试题学生就更加不能适应.这种现象引起了不少学校领导和高三数学教师的深思:为什么我们付出了汗水却得不到硕  相似文献   

18.
复习课“固化”的模式已经是当今数学复习课的主流,其单一乏味的形式不仅使任课教师教得累,更使学生学得苦.为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实践对复习课的形式、内容、讲授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化枯燥为趣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中考试题与课本内容巧妙结合,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挖掘题目中蕴涵的教育价值.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课本中“渔”的方法和技巧.为此,笔者围绕“黄金分割点”进行折纸探究活动的教学分析,以期对中考数学复习课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更要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解题的价值并不是答案本身,而在于思维探究的过程.在复习课上,我们将苏教版教材习题7.5第5题以及第七章复习题第16题进行了改编、延伸和拓展.从学生产生“错误”或“想不出来”的原因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对某些几何习题中相关的知识点还是很熟悉的,但由于没有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指导,思维盲目而混乱,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缺乏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