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无相生     
化景物为情思——艺术中的虚实 “有无相生”,实际上就是艺术中的虚实相生。所谓实,就是用文字、色彩、线条、音响、动作、表情等直接表现出来的实在形象,它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的感官直接把握到。所谓虚,就是艺术作品中间接显现出来的形象,它不直接为我们的感官所把握,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到,即‘思而得之’”(陆一帆著《新美学原  相似文献   

2.
有无相生     
宋白华先生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美学散步》第65页)。色,即是实;空,即是虚。前边讲过“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的问题,但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及说:以虚为实,以实为虚。这也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还以《陌上桑》为例,并且回到老问题上:秦罗敷究竟如何美? 秦罗敷究竟如何美?每一个欣赏者的心中,都有一  相似文献   

3.
欣赏完韩东老师的《折线统计图》,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冒出了老子的话:"有无相生"、"众妙之门"。韩东老师为什么能把一般老师不敢上、不愿上的一节数学课上得如此动人?如此深入人心?我想是因为——无中生有。他课中所设情境的"有",在我们头脑中"无",又是生活中本  相似文献   

4.
对"反者,道之动"中"反"义的阐释,是理解老子道实质的关键。学界多认为"反"有正反之"反"与返回之"反"两义。"反"具有"相反"(即"正反")之义欠妥。"相反"涵盖了"相生"和"转化",是相对立的双方具有的不同运动方式。但转化(包括强弱转化、祸福转化等)却不是老子之道。老子之道以相生抑制转化,其实质是有无相生。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说到《鹿柴》中以动衬静却不知如何解释。同学帮忙解围:学生1说,人的声音在寂静的空山中越发显得响,山静可知;学生2说,当声音渐渐消失时,就是空山愈发安静时,有无声音的对比使得山静突出。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是感慨。原以为只能从有声音的角度思考以动衬静之逻辑的。看来我的角度过于单一了。  相似文献   

6.
首先将老子的“有无相生”分为“有中生无”“无中生有”两个部分,结合朗格的观点,得出两个学说具有相通之处的结论。而后,又将朗格“虚幻的力”单独罗列,因为朗格“虚幻的力”这一观点在舞蹈方面是解开老子学说中“有”与“无”相互转化的关键要素,更加诠释了老子学说与朗格美学思想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7.
有赠人以实在、可靠之感,孕育着信服,无赐人以缥缈、空灵之思,营造着距离。建立在有无相生基础上的有与无的结合,便是将有限而具体的载体融入到了无限而抽象的氛围,给人以丰富而无穷的想象,从而创造出了一种超脱于形之外的、高雅绝俗之美。本文将带领读者从文学艺术中领悟这种超然之美,旨在陶冶性情,启迪智慧,纯洁心灵。  相似文献   

8.
9.
在中国古代美学,老子所谓的"有无相生"之所以成为一个基本命题,就在于它是自然万物构成的精妙表述,含蕴有"有"、"无"一体,宇宙万物和合交通、交相构成的思想。应该说,这一"有无相生"说,实际上也引发了中国古代美学意境理论。意境美学思想可以说最早就包含在老子"有无相生"说中,包含在老子对构成宇宙万物之"有"、"无"一体的"道"及其富有生机活力的描述中,并规定着意境所要透过"境"以表现其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光影相生     
白晓燕  王敏 《江苏教育》2022,(88):71-73
<正>故事梗概:初中时的小希成绩优异。由于中考压力巨大,父母对她期望过高,小希变得紧张压抑、缺乏自信。考入高中以后,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小希慢慢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学会了与自己的缺点和解……主要人物:小希:成绩优异却很自卑的高一新生。影子:不为人知的自卑敏感的小希。光:大家看到的自信阳光的小希。小希妈妈:一位对孩子充满过高期待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虚实相生     
方熏《山静居画论》:“石翁‘风雨归舟图’笔法荒率,作迎风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或指曰:雨在何处?仆曰: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说沈石田画的“风雨归舟图”笔法荒  相似文献   

12.
奇正相生     
正"一阴一阳之谓道",阴者奇,阳者正。"奇正相生,其用无穷"。如鸟之双翼,合则双美,离则两伤。然而,它们的地位是平行而不平等的,也绝不是平分秋色的。而且一定是以正为主、为普遍,奇为辅、为特殊;而绝不是以奇为主、为普遍,正为辅、为特殊。大而言之,国学文化,儒为正、为主,道释为奇、为辅。中国传统绘画亦  相似文献   

13.
曲直相生     
梦工场读时清香满口,读后才高入斗。赏美文,写佳作,让我们携手共圆一个梦!从家庭的怀抱中走出来,我是一条莽撞执拗的直线;注入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渐渐扭曲成为一条圆滑世故的曲线。直有直的精彩: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直截了当,可以省时省力;直捣黄龙,更是大快人心。直有直的无奈:李逵的憨直,虽然可爱,终究成不了大气候;改革开放前我们急于走最直的道路,大踏步向共产主义前进,无奈“此路不通”,结果发现走了最大的弯路。曲有曲的精彩:膑足的孙膑,围魏救赵,射庞涓于槐树下;邹忌以闺阁小事讽喻治国之道,竟使齐国开明修列,不战而屈诸侯之兵。曲也有…  相似文献   

14.
我们写记叙文经常会感到有许多的话要说,而往往写了一、二百字就写不下去了,且内容简单,平铺直叙,波澜不兴,令人索味,成了只有一小截的“鸭屁股”文章。怎么办呢?虚实结合可说是一个好办法。这里说的“实”是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而“虚”则是指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一篇文章如果以实打底  相似文献   

15.
虚实相生法     
一技:凡叙事散文、抒情散文都须借助“虚实相生”的手法。虚写,即文中真切的抒情、恰当的议论、巧妙的联想、入微的心理刻画等;实写,即生动、形象的描写,客观、具体的叙述。实写是叙事写人之作的主体,是一文之“本”;虚写既可以补充、丰富文章的表达,又有助于提升文章境界,从而彰显、深化主旨。虚写缘自实写,实写是虚写之基,二者相融相济。虚实相生处,就是佳构“出彩”处。一文:卖拐杖的女孩陈非我们是在再次上山的途中遇见卖拐杖的女孩的。上午10点左右正是游人最多的时候,清凉的山风中荡漾的花香扑鼻而来。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走进山谷。…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相生     
在神秘的植物王国,有许多的好朋友。你看,它们粉墨登场了。棉花、小麦的根能分泌一种促进豆类根瘤菌生长的物质,而根瘤菌可以固氮,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受益。大白菜易得根腐病。韭菜根部分泌的抗生素正好能杀死根腐病菌。因此,菜农常将韭菜和大白菜种在一起。植物的相生@李都  相似文献   

17.
痛幸相生     
南宋末年,异族入侵,武林纷争,天下豪杰并起,在这历史的滚滚潮流之中,也许人们都还记得那个小妖女--黄蓉。
  她是幸福的,她是“东邪”黄药师的独生爱女、“北丐“洪七公的爱徒、大侠郭靖的爱妻。她肌肤胜雪,颜如芙蓉,武功更是出神入化,身兼“东邪”“北丐”之长,任丐帮帮主二十余年,聪慧绝顶,料事如神,智计无双。然而时间就像流水在不停地洗涤,虽洗涤不了她的武功,洗涤不了她的聪慧,却洗涤了南宋子民的命运。襄阳城的最后一晚,她手执打狗棒,牵着靖哥哥的手,最后一次登上襄阳城楼。  相似文献   

18.
19.
读完这一组有关教学对话的稿件。对话教学的肌理便渐次清晰起来。透过发生在师生和文本间的对话活动,我们不难看到隐于其中的三个关键词:相视,相融,相生。相视。作为对话过程的主体,对话的双方或多方首先要能够对视。这样的对视,立足于同一个平面上的目光和心灵的交汇,来源于一种交往的冲动和接纳的情怀,体现为一种精神的敞开。目光的相逢,要尽量去掉有色镜,以便它们能够交会于话题的中心。相融。教学过程不应是某种接力传递,也不应是1+1似的简单叠加,教与学之间应该有一个明显相融的过程。一份知识,一种体验,一点感悟,只有相融于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有无相生”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灭不已的变化规律 ,因而必然通过人们的哲学—美学思想反映出来 ,进而影响到文艺创作和欣赏。在艺术文本中 ,“有”即直接描绘和传达之物 ,是有限的“在场”者 ;“无”指艺术的间空 ,是无言之言 ,“不在场”者 ,它隐而不显 ,却内涵“万有”,意味无穷 ;接受主体的积极参与 ,使“有”与“无”互为生发 ,相得益彰。以“有”带“无”,以“无”蕴“有”,方得艺术表现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