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再论孙中山与"中日盟约"的真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耿雄 《历史档案》2000,6(4):116-125
《历史档案》1997年第3期刊载《孙中山与“中日盟约”的真相》一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日本的美军总部官员在东京霞关外务省绝密外交文书中,发现了一封大正四年(1915年)三月十四日孙中山给日本外务省政务局长小池张造的密函(日文),附有“盟约案”十一条,并有“孙文”签名。该密函记载着与“二十一条”极为相似的内容,丧权辱国。但这封密函前面“孙文”签名(见图一),经国内外研究专家考证其笔迹是伪造的,否定了这封“密函”和“盟约案”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与福建闽南地区护国军反袁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又称“宁赣之役”)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1914年,他为了重新组织革命力量,于日本东京成立了以他自己为总理的中华革命党,同时发表著名的《讨袁檄文》,号召全国人民继续开展以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为目的的武装斗争,“誓殓元凶,再奠新邦”①。1915年5月,孙中山在致邓泽如等人的函中指出,袁世凯不顾反对,帝制自为,“(我)党中重要人物,已冒险深入内地,急思发动,成败在此一举,不能复待”②。同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中华革命党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中华革命军,并派党人骨干奔…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帝国主义借机大肆扩张在华势力,妄图独霸中国。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当面递交"二十一条"文书,其亡华之心已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4.
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二十一条》,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完全应允,否则“将执认为必要之手段”。与此同时,日本政府颁布关东戒严令,命令驻山东和奉天日军备战;日商纷纷回国,日舰队游弋于渤海,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二十一条”的签订,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政府双方进行秘密谈判,历时近四个月。兹从馆藏有关“二十一条”签订经过的档案中,选出这一组史料,虽属片断,对研究“二十一条”的签订经过,亦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达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一位拓荒者。从幻想“实业救国”到马克思主义者1890年10月2日,李达出生于湖南省零陵县一个佃农的家庭里。中学时代,曾怀有“实业救国”的思想,发奋攻读自然科学。1913年他考上留日公费生,到东京第一高等师范学习理科。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留日学生奋起斗争遭到失败,亡国惨祸迫在眉睫,他痛感“实业救国”的幻梦破灭了,但却找不到出路。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一声惊雷,使他在苦  相似文献   

7.
●端纳最早披露21条密约提起英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不少中国人都知道他曾先后提任过岑春煊、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等人的顾问,担任蒋介石的顾问时间尤长,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曾发挥过一定作用,是一个被人们称之为“中国通”、“中国第一顾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端纳早年曾经当过新闻记者,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二十一条密约”就是他最早披露报端的.  相似文献   

8.
本组电报,据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收发报底稿译出,档案号为1.6.1.4——2——1(2)。其中英文手写体八件,日文手写体两件。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积极准备在中国南方发动起义,建立共和政府。9月25日,偕日人内田良平、山田良政、平山周、尾崎行昌等自日本神户启程赴台湾,28日抵基隆。其后,山田良政转赴汕头,尾崎行昌等赴厦门,孙中山与平山周留台北,与日本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的代表后藤新平会谈。后藤“许以起事之后,可以相助”。孙中山即在台北建立指挥中心,聘请日本军人参加,并命郑士良于10月8日在广东惠州举义。本组电报即产生于这一时期。 日本政府原计划乘机占领厦门,侵据福建。但在9月底,由于担心欧洲舆论反对,也由于与沙俄的矛盾,放弃了占领厦门的计划,因而也相应地改变了对孙中山起义的态度。过去传统的说法是,山县有朋内阁出于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支持”孙中山起义的,只是继任的伊藤博文内阁才改变了方针。孙中山本人在《建国方略》中也曾自述:“不图惠州义师发动旬日,而日本政府忽而更换。新内阁总理伊藤氏对中国方针,与前内阁大异,乃禁制台湾总督不许与中国革命党接洽 又禁武器出口及禁日本军官投效革命军者,而予潜渡之计划,乃为破坏。”本组电报说明,孙中山的这一看法并不准确,日本政府态度的转变,在山县有朋内阁辞职前即已开始。 本组电报,英文件由杨天石译,习五一校;日文件由尹俊春译,邹念之校。电报书写极为潦草,在辩读、翻译过程中,承沈自敏同志相助,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狭间直树教授又远道寄来补充资料,均此致谢。各电原无题,现题一律为译者所拟。  相似文献   

9.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大功告成,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窃了去。袁一心要建立独裁专制统治和复辟帝制,于1912年指使无耻文人薛大可创办《亚细亚报》,为其做宣传舆论工作。他还采取各种手段,收买一切可供利用的报纸,左右它们的态度。1913年9月初,袁扑灭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同时镇压了一批国民党系的报纸。1914年他又公布《报纸条例》和《出版法》,对不利于己的报纸严加禁限。1915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作为支持袁  相似文献   

10.
该文献形成于1915年-1916年,共191件,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此文献反映袁世凯背叛中华民国,复辟帝制,云南作为边陲之地首举护国讨袁义旗,组成三军出师川桂讨伐袁军最终胜利,在1915年至1916年底护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及自开始至结束的全过程,有护国讨袁的檄文、孙中山与唐继尧等来往文电。文献中涉及孙中山、袁世凯、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意义重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选刊之八 云南护国首义档案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日本制造奉天挤兑风潮档案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我东北地方财政窘困、金融紊乱,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挤兑风潮,对奉天地方当局进行要挟。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其大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迫使袁世凯与其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并在袁世凯败死之际,通过奉天当局与朝鲜银行的借款合同,扩张了其在东北的特殊权利。现选辑一组有关这一时期日本在奉天制造挤兑风潮的史料,供研究这一时期中日关系史和东北地方史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郑萍如,浙江兰溪人。她的父亲名叫郑钺,清末留学日本,在上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宋教仁等奔走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娶了个日本太太,育有两男一女,女孩就是郑萍如。 袁世凯死后,郑钺回国。1935年被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二分院首席检察官。 郑萍如上完小学后,在法国人办的上海民光中学读书,后考入上海法政学院学习。卢沟桥事变后,郑萍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报纸是有宣传爱国主义传统的。民国初期著名记者邵飘萍,利用报纸披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的“二十一条”秘密协定,有力地推动了反日倒袁爱国运动的开展;后又揭露段祺瑞政府的卖国罪行。虽然多次遭到通缉、被捕,但爱国之心不改,最后惨遭杀害。冯玉祥称其为“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  相似文献   

14.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直到1916年2月25日,这一持续83天的闹剧才落下帷幕,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万人唾骂中狼狈死去。天津《益世报》成立于1915年10月10日,新成立的《益世报》在雷鸣远的带领下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表示拥护。文章分析了袁世凯称帝期间《益世报》报道以及言论,对其拥护袁世凯称帝这一立场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徐修宜 《历史档案》2000,1(4):132-133
1912年孙中山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孙中山让位的确切时间在我国的有关重要书刊中说法不一,值得探讨。以《中国国民党史纲》等为代表的专著,称孙中山于1912年2月13日让位袁世凯。此说较为普遍。以《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为代表的专著,称孙中山于1912年2月14日让位于袁世凯。以《近代史研究》等为代表的书刊,称孙中山于1912年4月1日让位袁世凯。  相似文献   

16.
正12岁认识毛泽东,35岁任"省委书记"在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逝世25周年之际,本刊转载此文,以寄托对他深深的怀念。小学作文名震浏阳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时文乡(现为文家市镇中和乡)苍坊村一个农民家庭。这一年,中国的命运正笼罩在重重迷雾中。12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称帝,同时孙中山、蔡锷等正在南方开展护国运动,讨伐袁世凯。1929年,胡耀邦从高小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浏阳县  相似文献   

17.
1913至1915年,宋庆龄婚前在日本期间,曾数次回国。一般宋庆龄研究文章或论著均认为宋庆龄在1914年11月和1915年6月两次回国,前一次是为了陪母亲回沪治病,后一次则是被迫与家人一起回沪,行前曾与孙中山商定回沪后争取父母同意他们的婚事。 日本外务省档案(以下简称日档)所录虽均系孙中山的活动,但由于宋嘉树、宋蔼龄父女1913至1915  相似文献   

18.
馆藏1915年7月13日徐祝平致袁世凯密呈,记述了日人组织之“满蒙农业协会”,以明租暗买手法谋占我东三省及内蒙古原清皇室官庄及分赐王公庄园之大片土地的罪行,对研究中华民国史、日本侵华史及东三省、内蒙古地方志的编修,均有价值。特予选辑公布。  相似文献   

19.
李书城,字晓圆,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湖北潜江一个小乡村。1902年5月,李书城赴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学习,1904年春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年11月,孙中山、黄兴、李书城在东京相会,商议组织革命大同盟之事。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举行。会上,大家签名入盟,李书城也在盟约上郑重地签了字。1908年10月,李书城以优异成绩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到广西桂林与黄兴取得联系,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担任陆军干部学堂及陆军小学堂监督,主管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同盟会”原名“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由原有的“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所组成。1905年9月18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大会一致推选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并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在东京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民报》,共出版了二十六号,《天讨》增刊一册和号外一张。它是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机关报。孙中山先生对于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