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作文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消除他们对习作的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习作、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可以从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培养习作能力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作文的批改是提高学生习作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既要呕心沥血地指导习作,又要面面俱到地指导习作,又是横批,又是眉批,形式上热热闹闹。学生是否看批语,还是个问题,而这样做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次作文从指导到批改循环下来,教师累得筋疲力尽,而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却往往收效甚微。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引起了我的反思。改革作文批改的传统做法,达到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婷 《考试周刊》2013,(27):48-48
<正>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教师教学时感到无从下手,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一、激发写作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如此,习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关键在"好"和"乐"二字上下工夫。"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如果教师能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则作文教学就已成功了一半。因此,要让学生有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教师如何把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呢?在长期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这样的经验——得心应手写出来,推敲琢磨改精彩。就是先让学生尽快地把习作的草稿写出来,然后细细推敲,反复琢磨,把习作改精彩。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评价往往只见“文”而不见“人”,教师眼中多的是如何找出一些缺点来给习作减分,却少有找到优点给加分的.许多学生对教师给予的评价也只是瞄上一眼,便将作文本塞进抽屉,造成了教师评价的“劳而少益”甚至“徒劳无益”.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教师批改下功夫很大,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该改变改变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进行习作评价,便能使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呢?对此,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阐述。1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笔者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  相似文献   

7.
赵红阳 《生活教育》2008,(10):49-50
修改学生习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沿袭已久的修改模式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绞尽脑汁。而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账,改与不改都一样"。朱自清先生回忆自己在中学教语文的经历时也感慨地说:"批改学生作文是一件最徒劳无功的工作。"为改变作文修改中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耗时低效的现状,笔者尝试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应用到作文修改中.洞开了学生习作修改的另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8.
王强善 《考试周刊》2013,(32):47-48
作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应更加"给力",给予学生"正能量",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评价应走向自主、开放,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丰富体验,提升习作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在快乐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有两点:一是学生怕写作文,二是教师教学作文无从下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感困惑和疲惫,而学生的习作教学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而快乐作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意写作,实现"习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体现"让作文快乐起来",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关注学生心灵,从多渠道入手,让学生打心底里乐意写作文。一、发挥美文独特的优势,让学生乐意作文  相似文献   

10.
关爱的起点     
"作文评语"是教师批改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现在教师的作文评语往往只是公式化的语言,生硬的说教,怎能起到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的作用呢?偶然,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位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面前放一张纸,凑近一看,上面写满了一些文字: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原来是"评语大全"。这样"分解组合",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如此套话般的评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将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语文教师花大量时间辛苦批改和讲评作文,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和评讲却并不"买账",作文教学往往出现"教得累,学得苦,效果差"的局面。这样的作文教学把着力点放在了学生的写作上,其实只是关注写作的结果。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作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探讨与实践。一、帮助学生懂得评价标准,让学生树立评价意识许多教师的作文课就是纯粹地评判学生习作,似开"表彰大会"或"批斗大会",梳理出优秀习作的成功之处和问题习作的存在问题,一一举例进行分析。这些教师的评判尺度,基本是套用中考作文阅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创新及修改习作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这个内因才能通过外因起作用,以达到不断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在长期的教学探究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感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惧怕作文成了习作教学的最大障碍。如何消除学生习作的惧怕心理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令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习作指导课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学生.如何让作文成为学生快乐的游戏.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有创作灵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习作课的幸福、快乐……在教学中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我们要反思作文教学,开放作文教学视野,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使教学突破课堂,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到更多的写作源泉,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一提到作文,学生厌倦,教师头疼.如何通过"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提高习作实效"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积极认知归因,强化语言表达,范丈模仿练笔,培养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7.
詹军波 《考试周刊》2011,(53):76-7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写作前的指导上,作文修改、批阅以教师的思维定势进行,这样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改革作文教学,应从作文教学全过程入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张奇凤 《学子》2013,(6):79
作文是学生语言素质的综合体现。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指导学生如何习作,而忽略了作文的修改。如何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在此,本人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帮学生树立信心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写  相似文献   

19.
许多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修改是很伤脑筋的事。教师在改作中往往精雕细刻,对习作中的错别字、用错的词语、用错的标点和一些语病等都一一订正出来。这样花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学生只是看看分数就把作文塞进了书包,至于老师在作文中的圈圈点点连看都不看,所以学生写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