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朗读则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牵涉到朗读。朗读能促进初中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朗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搞好了朗读,课会上得轻松愉快;同时,还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标中关于7 ̄9年级的阅读要…  相似文献   

2.
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课文,与其过多地讲授,不如变换花样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诵读。比如利用晨会或课前时间,请学生上讲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朗读结束,再用自己的话讲出课文大意和诵读的感受;有条件的,让学生在家里朗读、录音,上课时教师抽签播放学生的朗读录音;还可以进行年级朗读比赛等等。在这样明白如话的诗词面前,教师任何自谓“精妙”的讲解不仅是拙  相似文献   

3.
张黎 《文教资料》2009,(34):61-62
学生通过朗读能理解课文的课篇布局,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熟悉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朗读很重要.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  相似文献   

5.
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段文章有感情地读一遍(三位学生读,教师依次评价).“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读得太好了.”这样“置学生于文本之外,评价简单而笼统”的朗读教学,是无效的.我觉得,真正有效的朗读指导应当是巧妙地融合在理解课文中,是润物细无声的,能给课文以生命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主要是通过朗读来进行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还不是很丰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有限,语文教师可以加大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吴立兴 《湖南教育》2002,(22):25-25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言语经验的重要方式。那么怎样上好低年级朗读课,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呢?首先,要想学生把一篇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攻破字音关。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练读时间,检查反馈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并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字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这时的感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能是“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其次,低年级教学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在教师范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可以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著名哲学家…  相似文献   

8.
“范读”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几乎都是听老师“范读”长大的。要是说教师的范读影响了我们大家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大家可能接受不了。在新课改的今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语文教师的范读,我们觉得将范读,尤其是将教师的“范读”前置确实弊端多多。教师范读似乎总留有对学生不放心的“教师主体”的影子。教师范读,学生只能模仿;教师范读里所流露出的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影响学生对课文其他角度的理解;用新课改理念来思索,它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而,要改变教师范读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位置,应将教师的“范读”放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之后。这时,教师的范读就变成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一个参照:朗读的参照,理解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通用小学语文教材要求朗读、背诵、复述、默写的课文很多,四者加起来约占80%。朗读、背诵、复述、默写绝不是学生自己的事,对教师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几年来,我坚持朗读、背诵、复述、默写“作业下水”尝到了甜头,现在欲罢不能。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朗读的课文,我首先朗读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首先背诵下来。要求学生复述的课文,我首先能复述。“作业下水”好处有三: 第一,能加深理解教材。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通过朗读、背诵,或者复述、默写,可以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朗读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朗读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朗读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操作层面的指导,使学生能有滋有味地读,使学生能恰如其分地读,从而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读“爬坡”。  相似文献   

11.
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好的朗读可以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化文境为心境。朗读绝不是对文字本身“轻、重、缓、急”的技术处理,而需要立足于课文情节的情感色彩,以声传情。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避免训练的单一性,力求做到读有变化。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整理出了以下几种特殊而实用的课文朗读方式:  相似文献   

12.
范读的灵魂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因此,教师本身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必须研究“声”与“情”的关系,也即“技法”和“感情”的关系。先来说说朗读技法。课文的“情”,通过朗读的“声”来表达,“情”与“声”是互相依赖的。“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的声音,最科学的发声来取得“表情…  相似文献   

13.
张熙 《广西教育》2013,(29):26-27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学生能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课文读懂读明,读出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课文读好,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是否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往往成了一堂课好坏的判断标准,学生通过朗读表情达意,教师通过听学生朗读来检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范读的灵魂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因此,教师本身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必须研究“声”与“情”的关系,也即“技法”和“感情”的关系。先来说说朗读技法。课文的“情”,通过朗读的“声”来表达,“情”与“声”是互相依赖的。“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的声音,最科学的发声来取得“表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激趣朗读初入课文时 ,先由学生自己选择习惯的方式自读 ,包括“阅读揭示”在内。初读之后 ,教师可以激趣。例如 :师 :大家初读课文之后 ,已经知道了鲁本的秘密是什么。现在 ,老师要问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大家猜猜是什么。这时 ,学生可以自由猜测、发言。如果猜中 ,教师要表扬要及时肯定 ;如果猜不中 ,教师可以这样说 :老师想问的问题是 ,谁愿意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请举手!这样 ,学生就容易被教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激起兴趣 ,进入朗读境界。二、感悟难点本课的难点是 ,有些句子的情感不易把握。教师只注意提示…  相似文献   

16.
范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学生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它还可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提高欣赏和朗读的水平。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感的熏陶。但是,在实行课改的今天,有的教师为片面地追求课堂的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教师的范读似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即使偶尔被记起,其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范而不实,成了“泛读”(泛,肤浅),存在着许多症状。[症状记录]一、以生为本”失主导“这是你的感受,不错!”这是你的理解,很好!”课堂…  相似文献   

17.
张颖 《快乐阅读》2012,(18):46-47
朗读作为一种常用的阅读方式,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环节,它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即:通过朗读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蕴涵;可以让学生学习文章的遣词用句、段落结构方式等等,活化其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还可以通过朗读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起到衡量理解能力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以更好地提升其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自身的朗读能力,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依照朗读的形式不同将"有感情地朗读"划分为: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分角色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从而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李淑杰 《山东教育》2005,(13):33-33
选读课文作为单元内课文的补充,编写的意图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自我阅读检测提供材料。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独立阅读、自我检测为主要形式,训练、检测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是选读课文,教师可以在“选”字上下功夫,在“练”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7,(12):180-18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朗读素养,朗读中抓住重点词句,有利于促进朗读的效果;朗读中了解人物心理特点有利于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泛读,可以让学生爱上朗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