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的基础;而读又是写的基础。读书是吸收过程,作文是表达过程;只有吸收得多,才能表达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目前,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不会读书。读文章,抓不住要点,读一本书,抓  相似文献   

2.
冒石宏 《小学生》2010,(1):22-23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能光靠课内阅读,还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相似文献   

3.
作文与读书     
熟语云,“书痴文必工”。意思是,喜欢读书的人写的文章必定很漂亮。这话充分揭示了作文与读书的关系,说明要写好文章必须多读书,喜欢读书。为什么多读书、喜欢读书就能把文章写好呢?或者说,读书对写好文章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回答是:作用多得很,也大得很。简单地讲,至少可以列出如下这些来:一是优化心灵,提升人品。书教育人、感染人,使人的品质得到增进,感情得到丰富,心胸得到拓展,心灵得到陶冶。一句话,使人各方面都变得美好。美好的心灵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证,所谓“言为心声”(文章是心灵的声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章要写得好,首先必须…  相似文献   

4.
目前,职高语文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读书的时间少。课内听不到读书声音,课外看不到读书情景。笔者认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多读书。一、课内:把读书的“权利”让给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语文教师习惯于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讲得摇头晃脑、津津乐道,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昏昏欲睡。这正如人们在全神贯注欣赏一部好的电影、好电视剧时,如果旁边有人不断说故事情节如何曲折动人,武打场面如何精彩,烦不烦人?这样的语文教学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往往是一篇课文两三节课才学完,但学生读原文还是结结巴巴,疙疙瘩瘩。上海特级教…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那些流传千古的读书古训或名言,无不彰显着读书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从文化积累和文化构建的高度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是《语文课程标准》只规定了阅读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语文教师恐怕都得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历来高考语文成绩优异者,大都是语文本身素质好的学生。同时,恐怕还得承认另一个事实:语文素质好的学生又常常是那些多读书、会读书、勤写作、会写作的学生。这两个事实所构成的结论无疑十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上所谈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的道理。这个结论无疑更符合我国传统的诗、词、曲、赋等成就卓著的大家的经验之谈。有诗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是一个人获取知识、自我提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学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认知程度。而学好语文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读书的多少,不仅影响到学习成绩,更对小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在语文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红英 《考试周刊》2014,(32):53-54
正语文教学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完一篇篇课文就算结束了,它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吕叔湘先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乃至语文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凡爱好课外阅读的学生,其语文水平、语文成绩往往比较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九  相似文献   

10.
孙静 《辅导员》2011,(17):22-23
古时有"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不好读书时好读书。"之说,意思是说,青年时期是读书的好时候,精力充沛,却不能好好读书;到老了时,好读书了,却老眼昏花、记忆力衰退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可要引以为戒呀!因此,同学们要培养自己爱读书的好习惯,对于学习语文来讲"爱读书、读好书"是最基础的,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思考、  相似文献   

11.
段天喜 《辅导员》2013,(12):44-45
<正>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一、大的教材观,是阅读语文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段天喜 《辅导员》2013,(18):44-45
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一、大的教材观,是阅读语文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的确,再严谨的理论,再高深的道理,都必须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通过阅读来学习理解,最终为人所用,发挥作用。阅读还是多方面吸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是表达的基础,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  相似文献   

14.
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与挑战从儿童没有适合的读物到儿童阅读市场令人眼花缭乱,出版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解决了儿童阅读“吃不饱”的问题。如今儿童读物多了,但水平良莠不齐,怎么让孩子们“吃得合适,吃得好”又成为语文教育新的忧思。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最近几年多次呼吁:“中国语文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学语文不读书,读书少。”要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把学生败坏了的胃口调试过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要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教好语文、使得语文教学富有魅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不断思索的问题。要想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富有魅力,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不只是记好生字词,更重要的是学会读书和做人。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书、自主探究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读书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语文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提高,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才会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我家有各种各样的书。另外,从一年级到现在的语文课本,我一本也没有丢,保存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18.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把阅读对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抓得好,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均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吴建良 《海南教育》2014,(12):28-28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日得鱼;授人以渔,终生得鱼。"由此可见,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对语文学科来说,这是提高学生读写质量,发展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使学生获得阅读方法,达到会读书、能读书、乐读书的境界?这是语文教师教学需要用心推敲、不断探索的问题。由数十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笔者得到了点滴见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奏效的路子不是简单地、直接地把所谓的阅读方法告诉予学生,而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大概只有三成。在大语文教育观看来,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大语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