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啸山庄》以19世纪英国社会动荡为背景,讲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凄美的浪漫爱情故事及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希斯克利夫在爱与恨的情感交织之中一步一步走向极端,呼啸山庄在希斯克利夫的极端冷酷的统治之下变得十分凄凉和冷漠,无论是环境还是人性都如此,但是仇恨之际,却迎来了人性复苏,哈顿和小凯瑟琳的爱情感化了希斯克利夫,让他在冰冷的性情中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人性的善良,即使在冰冷的夜晚,也阻挡不了人性善良的再次觉醒。  相似文献   

2.
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学者经久不衰的研究,被誉为世界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希斯克利夫是艾米丽·勃朗特所创作出的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复仇者。本文解读了希斯克利夫的人生悲剧及成因:自身性格特点;社会环境及小说作者经历与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经历了悲剧命运,而产生了复仇的心理。本文通过希斯克利夫的家庭关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悲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是一个"人性与兽性"集于一身的形象.他何以从一个天真善良的少年沦落为一个残忍暴戾的复仇狂?辛德雷与林敦所代表的阶级压迫和社会摧残是希斯克利夫悲剧间接的和外在的原因,其直接的和内在的原因则是源于希斯克利夫的挚爱凯瑟琳对他爱情的背叛,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他个性中原始野性的爆发.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爱情的悲剧,更是他个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心理复杂的希斯克利夫的形象。然而,希斯克利夫并不是一个魔鬼。他只是在不断的虐待与抛弃下,人性开始扭曲,成为一位疯狂的复仇者。最终希斯克利夫在复仇的思考中选择重新回归纯净的人性,实现了本我、自我到超我的转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爱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出版以来,有关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性格及其复仇的评论不少.该文指出,对希斯克利夫的评价应建立在更全面更客观的基础上,并通过分析探讨,认为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普通人,其复仇行为是人极度痛苦的一种扭曲表现.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描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性格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造成希斯克利夫性格扭曲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主要讲述的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突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强烈的爱恨情仇。这部典型的婚恋悲剧,其悲剧性主要体现为爱情和婚姻的错位。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林顿和伊莎贝拉等几个人物的婚恋错位的分析,进而挖掘其悲剧意蕴,也探究其悲剧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希斯克利夫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有爱的,然而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成为一个暴虐无情的人。希斯克利夫的一生,最终演变成复仇的一生,仇恨甚至危害到下一代的成长。小说的结尾,希斯克利夫最终实现了人性的回归,通过自杀,了断了爱恨交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唯一一部小说,其中男主角希斯克利夫是英国文学里颇具特点和魅力的人物。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试图剖析希斯克利夫童年生活对其后来性格扭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勃朗特所著《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原本是一对彼此深爱的恋人,在凯瑟琳抛弃了希斯克利夫嫁给比他富有成熟的林顿后,希斯克利夫进行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最后放弃一切结束了生命。本文试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小说《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真诚相爱,然而由于复杂的世俗背景,他们被逼分离,希刺克里夫从一个具有诸多美德的少年变成遭受伤害后人性扭曲的复仇者,直至最终人性复归。他的性格演变和心灵扭曲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与无奈,他近乎疯狂的复仇和最终人性的复苏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小说《呼啸山庄》中,童年与少年时代的希斯克里夫遭受了欣德利和约瑟夫等的躯体虐待和精神虐待。虐待造成了希斯克利夫对周围人们的负性认知、自我意识异常等病态心理素质,进而造成了其异常人格。成年后的希斯克利夫是各种形态家庭暴力的施行者,他由曾经遭受虐待的对象变成了虐待行为的施行者。希斯克利夫虐待行为涉及的成员有其配偶伊莎贝拉·林顿(埃德加·林顿的妹妹)、儿子希斯克利夫·林顿、凯瑟琳·林顿(埃德加·林顿的女儿)、哈顿(欣德利的儿子)。希斯克利夫实施虐待行为乃出自复仇及企图控制上述受暴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英国女作家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勾勒了被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因此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文中通过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的分析,阐述了人性在扭曲社会发生折裂、扭曲和毁灭的社会根源。说明了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勃朗特向来被评论家们称为"文学斯芬克斯"。她的《呼啸山庄》一直是研究者们着力探讨的奇书,被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作者爱米莉·勃朗特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人性因扭曲而引发的强烈报仇,通过希斯克利夫的爱与复仇的行为进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本文就主人公的痴狂爱与疯狂复仇行为分析人性,探索人的内心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畸形社会的成长环境中备受身心折磨和摧残,因而形成了极其偏执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种偏执性格为其悲剧性的命运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畸形社会的成长环境中备受身心折磨和摧残,因而形成了极其偏执和扭曲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种性格为其悲剧性的命运埋下了根源。本文根据希斯克利夫不同的人生经历分析其性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社会关于复仇的态度不尽相同。先秦时期,复仇停留在相对自由的阶段,秦统一全国后以严刑峻法管控,一度使复仇事件近乎销声匿迹,而汉建国以来不仅承秦制,同时生活风俗方面带有先秦的烙印与痕迹,复仇在汉代也是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因此,中国早期历史上呈现出以秦为分界两个复仇盛行的局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比较二者差异,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复仇习俗的来源以及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借鉴警醒意义和文化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是爱米莉的代表作,在作品中,她刻画了希斯克利夫这样一个饱受苦难,忠于爱情的主人公形象。通过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发展过程———从一味忍让到被逼反抗到最后的绝望,作者表明了她对社会的态度。希斯克利夫的悲惨境遇及他的忍受、他的失败,说明作者并不赞同对不平社会的妥协。作者用事实说明希斯克利夫的反抗是被迫的,是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反抗。对希斯克利夫的悲惨结局的安排则表现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绝望,是她消极人生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复仇有三个意义变型:复仇生活、复仇意识和复仇文学。复仇文学不断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使复仇的主题模式和结构模式从传统跨入现代的转型。《红旗谱》在继承传统复仇主题模式与结构模式的同时,实现了复仇模式的现代性变革,在复仇与革命的主题与结构里表达了丰富的历史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