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栽培能力、饲养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的常识.  相似文献   

2.
自然课中有许多考察型的课,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和热爱家乡的美好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如何带领学生进行自然考察呢?下面以《考察自然水域》一课为例谈谈自然考察课型的教学环节。1 提出目标,明确任务考察前,我向学生明确提出:本次考察主要是了解当地自然水域是否受到了污染,污染的程度以及为什么会被污染。这样,使学生明白了考察的动机,让他们在考察过程中带着任务、有目的地进行,而不是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3.
2.春天里的歌洪曦(赣州市西津路小学)[活动要求]1.通过活动培养儿童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2.知道春天到了,万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活动准备]1.录音:《春天在哪里》、《小雨沙沙》两首歌曲。2.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3.让学生事先抄好本次...  相似文献   

4.
园艺课程教学中的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获得健康成长。在中学园艺课程教学中进行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一些探索,颇有成效。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园艺与大自然的关系最为密切。大自然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它的美主要表现为形状美、色彩美和声响美等,是一般美感中最基本的形式。初中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我结合《认识十大名花》、《绿化环境》等内容的讲授,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去观  相似文献   

5.
创造能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自然教学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作好以下几点,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不断进行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求知欲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处理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条学生创设新异的教学环例如:在讲《磁铁游戏》一用硬纸板刻的桃树,并且针固定在树上,再刻一铁。上课开始便问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吃什么?”“桃子”“谁能帮?”接…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总目标中这样表述:"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其中,"创意物化"的提出,既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编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一册教材,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自然教学的目的要求及低年级段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编写的。本册教材供一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及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注意选  相似文献   

8.
李艳 《湖南教育》2002,(17):44-4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和能力;4.训练学生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师:(演示课件1:《大自然与星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你们能征服大自然吗?生:能!师:我们该如何去征服大自然呢?(学生讨论)生:多学本领,上课认真听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生:多动脑筋。生:不怕困难,还要不怕失败。师:同学们说得挺棒,老师…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小学自然教师,要完成教学的目的要求,就必须重视考查、了解教学效果的信息皮馈,把握调控教学进程。 一、学习效果的考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低年级,《大纲》中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我在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时,就重在“参与”。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农业概述》一节内容与《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及《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两章内容前后呼应、互相联系 ,是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农业生产发展和分布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是学生必须学好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①识记农业的概念 ;②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和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2 .能力要求 :在诱思、探究与讨论的过程中 ,继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等方面的能力。3 .思想教育 :使学生懂得 ,只有按照自然和经济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农业 ,才能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教学重…  相似文献   

11.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在能力培养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重点 《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在能力培养方面,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与现行自然教学大纲是一致的。 所谓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 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是学生在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获取直接的事实、形成感性的认识所必须  相似文献   

12.
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在中学开设《生物》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是大自然的使者,将人与大自然互为一体、共生共荣的关系呈现给学生,让大自然成为“爱的器官”,陶冶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将来成为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3.
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在中学开设《生物》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是大自然的使者,将人与大自然互为一体、共生共荣的关系呈现给学生,让大自然成为“爱的器官”.陶冶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将来成为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求《PLC系统编程与维护》课程教学更加突出实用性,与实际生产更贴切,并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生产一线工作。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重点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和开拓能力加以培养,传统的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因此在《PLC系统编程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中采用项目式一体化教学,并对其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版)第六册中的教材,它与《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温度计》、《测定物体的温度》三课构成第六册教材的“热”教学单元。本课的课型从教材内容分析,是属于认识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心内容的课型。在教学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①在知识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在冷热条件下的变化规律;②在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③在科学自然观方面,要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观看…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为了人类的生存,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多姿,必须保护大自然,认识和改造大自然,使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此,必须使学生认识人和自然界中水、土、植物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以达到改造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之目的。例如在学习《水、土、植物、人》一课时,做完水土流失情况模拟实验后,我着重讲述了人、水、土、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学生明确,如果其中一种受到破坏,都会造成旱、涝灾害等。这些自然条件好,人们就生活得好;这些自然条件不好,  相似文献   

17.
3.找秋天     
3.找秋天陈梅华(余江县教研室)[活动要求]1.通过找秋天活动,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通过找秋天的活动,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绘制"秋景图",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活动准备]1.学习完课文《...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对周围的自然界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鲜明的记忆力,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为此,我注意将教材尽量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 在学习《自然水域里的水是不纯净的》、《水的净化》、《水域的污染和保护》这一单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尔·培根说过:“没 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不能深知”。因此,实验能力的培养,不但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实 验习惯,而且给了学生一把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他们就能 自己去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在自然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对每节自然课的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力求激发孩子们探 究问题根源的兴趣。如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个盛满水、盖着纸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