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书刊博览     
《图书馆》1996,(3)
书刊博览“跨世纪的中国人该读什么书”专题讨论读者推荐书目─摘自《中华读书报》1996年3月27日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指导阅读的书目,和以往一些书目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的这一份书目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人读书经验的产物,它走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  相似文献   

2.
张光斗、杨对《“知识就是力量”吗?》的批评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了朱光烈先生的谈话录《“知识就是力量”吗?》,之后,北京《中华读书报》和上海《新民晚报》等报纸报道了谈话录的、王要观点。再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光斗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杨先后致函《中华读书报》和...  相似文献   

3.
书的故事──摘自《中华读书报》1994年第2期原作:周有光什么是“书”?“书”是写印文字的纸页编订起来的本子。这个解释只适用于今天,不适用于古代,更不适用于未来。中国是“东亚”的文化源头。中国的“书”大约有三千五百年历史,可以宏观地分为三个时期:一、...  相似文献   

4.
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现在来写此文,有下列几个原因:第一、我于1979年写出《中国文化史要论》一书(1980年出增订本),开了一张《中国文化基本书目》.有些读者看到,就来函说,我那张书目共有一百二十多种,太多了,他们不可能有空来读它.请我再为他们开一张更精华更现实的书目,最好是在三、四十种以内.我几年前也听见一位从所谓名牌大学文科毕业的中年教师说:"我在大学读书,只读间接书不读直接书,连一本中国古籍  相似文献   

5.
漫谈当前的古籍编修金开诚舒年(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10月15、22日)甲:我看现在大部头书编得那么多,真有个“盛世修书”的意思。特别是大量的传统古籍编成了新的丛书和总集,这与汉唐宋明清的古籍编修是一脉相承的,给人以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感。看来一...  相似文献   

6.
书业内外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日推出了张驰的《北京病人》。70年代作家洛艺嘉的新作《中国病人》也刚刚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书评人王黎明说,改天我也写本《亚洲病人》之类的书——继加拿大  相似文献   

7.
广州大学生,在读什么书?──摘自《中华读书报》1995年10月25日符文祥这种说法似乎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可:“广州的大学生读书不够用功。”于是忽发奇念,想了解广州大学生到底爱不爱读书?爱读什么书?对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二百余名学生,作了...  相似文献   

8.
是先有编辑还是先有书,恐怕是一个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说不清楚的问题。这不去说。编辑和书倒是天生有必然的关联,不仅仅是因为工作,不仅仅是要制作书、从如下旧事里我们或许可以觅得一些启示的。 书目之争 1923年初,胡适曾给青年开过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初有190种书目,曾引起轩然大波。后精简为39种。而在此前的1920年后,开风气之先的胡适也曾拟有一个大致类似的书目叫做《中学国故丛书目录》。不过影响并不太大。 梁启超就很不以为然,也应《清华周刊》之约拟了一个书目(26种),并写了《评胡适之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和《治国学杂话》两文,其中指出:“胡君这个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它文不对题。”又说:“一张书目名字叫做《国学最低限度书目》,里头有什么《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却没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岂非笑话?”“若说不读《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便够不上国学最低限度,不瞒胡君说,区区小子,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浅陋,但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却不服。” 章太炎1924年在《华国月刊》上也开列了一个《中学国文书目录》计39种,自然他侧重的国学是以经学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读书报》1999年9月15日登载的王春瑜《红豆、劳什子及其它》一文(副标题为“煞风景的考证之二”,以下简称“王文”),旨在反对浮躁学风,提倡好学深思,读后觉得用心甚佳,但其中对王维的名篇《相思》所作的新解释,也令我十分疑惑。  相似文献   

10.
韩少功现象──摘自《中华读书报》1995年9月27日旷新年韩少功与揭杆而起,进行“精神圣战”的张炜、张承志一道,有“文坛三剑客”之称。韩少功那篇在《读书》上“骂”后现代的文章发表后不久,一位先生满腔愤怒地跟我说:“呵,很凶猛。”后来,我又读到他“气怠...  相似文献   

11.
《心灵长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一书一问世,立即在学术界、舆论界、读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求是》杂志、《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  相似文献   

12.
论版本著录之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认为,最早著录图书版本的书目是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即称:“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近人汪辟畺也称《遂初堂书目》“一书兼载数本,则又开后世版本学之先河,又晁陈二家所未逮也”(《目录学  相似文献   

13.
他们终将向我道歉———韩少功答本报记者问(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1月8日)萧夏林问:现在张颐武指责你的《马桥词典》是“从形式到内容”“全盘照搬”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有的报纸还指责你“剽窃”和“抄袭”,这成了全国文坛的轰动新闻。事态还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家镛被媒体连续两次报道已经“巨星陨落”,惊动了学界,也给年届八旬的老科学家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中华读书报》在2005年1月。  相似文献   

15.
这套书为何叫“红罂粟──摘自《中华读书报》1995年8月16日语嫣罂粟,艳丽,诱惑,充满危险。在中国就带有更多的耻辱、敌意和痛苦的痕迹。而中国当代最新锐、最富有活力的一批女作家把自选集用“红罂粟”统一命名,张张场杨推出一套22种“红罂粟”丛书,这是不...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1995,(2)
《中华大典》成功在望──摘自《中华读书报》1995年2月22日记者:朱建国为建立包罗万象的中华文化典籍的超大型电脑数据库《中华大典》而研制的“全汉字操作系统”,经过8年拼搏,最近进入尾声。该操作系统一俟最后完工,汉文化典籍的保存、整理、检索将实现电脑...  相似文献   

17.
《译书事略》以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译、刊的西学书籍为对象,基于西方学科化原则进行分类,是我国西书独立编目的前驱,也是我国近代书目分类的创始之作。而姚名达基于民族主义立场的近代书目史书写,掩盖了其导夫先路的历史地位。《译书事略》所收西书包括中国人的汉文西学文献,并非蔡元培所云“译书之目”;该目据实而录,形成客观的书目清单,亦不具备蔡元培所云“ 导读” 的性质。《西学书目表》以降的西学书目虽承绪《译书事略》,但又因秉持中国传统书目的导读旨趣而另有精进。表4。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8.
《中华读书报》10月25日发表符文洋文章;《广州大学生,在读什么书?》文章认为,“目前广州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忧虑,以其今日的阅读状态,难以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基和获取广博的知识,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呼吁社会、高教工作者和大学生警觉。  相似文献   

19.
在图书馆工作经常遇到读者来问:“老师,最近有什么好看的书吗?”“老师,请推荐给我们有益的书。”每逢此时,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百多年前张之洞所著的《书目答问》。  相似文献   

20.
毛边本评点本白文本─—摘自《中华读书报》1995年3月1日作者:辛春林朋友寄我一本姜德明先生的《余时书话》毛边本,拆封后刚放在桌上,电话响了。接完电话回来一看,毛边已被一位心灵手巧且又热心的同事裁得整整齐齐,与普通本无异。他以为这是一本有毛病的书,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