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无法预期的速度发展成为全球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在探求自身市场化过程中也将面对新的契机与挑战,品牌策略将成为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传播环境下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探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在融合传播的时代中进行纪录片的品牌建设,发展纪录片产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无法预期的速度发展成为全球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在探求自身市场化过程中也将面对新的契机与挑战,品牌策略将成为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传播环境下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探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在融合传播的时代中进行纪录片的品牌建设,发展纪录片产业。  相似文献   

3.
新的传播环境与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无法预期的速度发展成为全球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在探求自身市场化过程中也将面对新的契机与挑战,品牌策略将成为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传播环境下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探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在融合传播的时代中进行纪录片的品牌建设,发展纪录片产业.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内的新媒体环境迅速成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新的机遇,也对纪录片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媒体呈现出一种信息量大、传播方式多样化、覆盖面广的态式,这改变了以往国内纪录片主要在电视和电影院进行播出的单向传播模式,也改变了纪录片的传播途径和制作方式。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国内纪录片走上了新的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5.
李宁  韩柳洁 《传媒》2014,(8):58-60
正纪录片与新媒体的结合一度被视作纪录片产业的一股春风。传统媒体的有限播出资源及收视率导向的评价机制,导致纪录片的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而互联网海量储存、自主选择、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等一系列特性,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纪录片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尽管学界、业界对新媒体平台可能给纪录片带来的发展前景不乏乐观的预期,但是回顾这两年纪录片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路径,在美好前景的  相似文献   

6.
刘颖 《传媒》2021,(19):42-44
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和媒体融合发展为纪录片生产传播带来了更多机遇和途径.5G时代来临,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仅重构了新的传媒生态,也使得纪录片产业与互联网并轨,有了更多新的创作形态和时代内涵.与此同时,纪录片受众的审美取向以及参与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新媒体纪录片呈现出新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丹丹 《今传媒》2015,(1):121-122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在强势推进。市场化进程中,新媒体如何影响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是摆在业界和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以《舌尖上的中国Ⅱ》为例,试从新的机遇、传播平台、生产形态和营销思路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究新媒体对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对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新媒体给纪录片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丰富了纪录片的传播平台;新媒体创新了纪录片的生产形态;新媒体拓宽了纪录片的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海量存储、互动性强等特性给纪录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笔者通过分析纪录片网络化传播概况、现状及建议,以期了解当下新媒体纪录片的发展形势。只有发挥互联网蓝海优势,利用多元化途径,才能多管齐下地推动我国纪录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特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于新时期中纪录片的转型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新媒体可以促进纪录片更好地拓宽目标市场,而这也需要将纪录片与新媒体进行深入的融合。在这样的情形下,从传播主题和对象这两个方向作为切入点来讨论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传播性。本文将阐释纪录片在新媒体传播中所产生的变化并且将纪录片拓宽市场的问题做深入的探讨,为纪录片的传播特性做出更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8):32-35
随着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变化,纪录片也应当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去面对新的形势。《客从何处来》第二季将"明星效应"与新媒体的特点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而"明星纪录片"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很多成功的案例。借助"明星纪录片"吸引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关注,进而开拓纪录片的发展空间,这对中国纪录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传播与发展,媒介环境与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更好的创作与发展之路,需不断优化创作方式。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给纪录片带来的积极影响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何加晋 《新闻世界》2013,(8):265-266
中国纪录片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道路曲折。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开始发力。在与新媒体的联姻中,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本文通过梳理新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崛起之路,阐述了新媒体如何为纪录片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并对如何促进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而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对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新媒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为研究前提,旨在对新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特点和传播途径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纪录片创作及其传播带来深刻的变局,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大众化特点,打破了以往的时空限制,进入大众化、开放式的传播格局,以新媒体为制作和传播渠道的纪录片创作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大众化、小体量、快节奏的发展模式。本文重点对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的新特点以及发展对策等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何苏六 《传媒》2013,(2):31-33
2012年,中国纪录片行业有诸多起色,可以说是整体回暖的一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2010年10月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改变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气象.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首开纪录片专业频道——纪录频道,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变化,使得2011年成为中国纪录片新的开局之年. 而2012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出现了全面涌动的态势,多年不见起色的产业化方面,也有了新进展.首先是国家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得以落实并推进,成为引领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一种内在原动力.其次是,原本几乎由国家电视媒体机构独占的纪录片生产,也逐渐开启社会化创作的新思路,使得纪录片生产能力大大提升,纪录片的多样化得以实现.新媒体对于纪录片的热情和效应日益彰显:一方面技术上的巨大能量,让纪录片的传播能力大大拓展;另一方面,平民化个性化的特征,让纪录片的门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在当前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结合区域的发展特征来制定出新内容,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的推动,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区域环境的传播。本文主要结合晋东南的区域形象塑造,对新媒体时代下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品牌战略化发展观点,有助于我国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制作,结合传播区域的主体化特点,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优化纪录片内容,提高纪录片的整体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电视纪录片逐渐式微。在新媒介技术推动下,为了顺应时代变化,纪录片也逐渐演变出来一种新形态,即微纪录片,新媒体也成为传播纪录片最便捷的渠道之一。本文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分别从内容创作和传播渠道两个方面对微纪录片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创新之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子淳 《今传媒》2024,(2):51-54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一系列快节奏的新媒体平台,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时代传统平台的流量优势不可避免地向新兴平台转移。在传统平台竞争中略显弱势的纪录片面临着更为艰难的环境,传播方式创新成为纪录片传播的必然选择。当下,纪录片传播领域虽有国家政策扶持,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吾家吾国》系列纪录片通过平台化传播策略针对不同平台特征有的放矢,并通过平台选择、内容转化等方面的有效建设实现了口碑、流量的双收,成为纪录片平台化传播的优秀案例之一。本文基于平台化传播理论,对《吾家吾国》系列纪录片在B站平台化传播的现状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有效提升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依托技术发展起来的动漫产业在于新媒体结合之后也有了新的特点。新媒体不但为动漫产品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还对动漫产业链的各环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该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理解、把握新媒体和动漫产业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国在新时期发展动漫产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电影电视产业发展迅速,各种纪录片的题材也更加丰富,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求对纪录片创作的技术进行改进,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引入到纪录片创作之中,本文就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