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品牌是识别符号与象征意义的统一体,品牌定位是针对目标消费者所制订的一整套品牌的含义.纪录片栏目<见证·亲历>的品牌定位可以概括为属性的历史感和情感的亲历感.这样的品牌定位策略是基于栏目的内容、形态、栏目所占有的资源和市场竞争状况做出的选择.纪录片栏目整体品牌的打造要求我们必须以品牌定位统领内容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的三个风格迥异的纪录片栏目形成了一幅奇异的景观,这种奇异景观的形成其实是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主义合谋所引起的复杂而敏感的变化.正如詹姆斯·凯瑞关于传播的仪式观的观点,传播的仪式观是为了建立和维系一个有意义和有秩序的文化世界.本文期望在对纪录片栏目制片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央视科教频道的三个纪录片栏目当前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媒介融合视角出发,结合近年来媒介融合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阐述中国电视纪录片叙事理念的拓展。同时,结合一些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段的创新。最后,探讨电视纪录片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下实现更高层次的媒介融合,提出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要关注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坚守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5.
2005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10套科学教育频道全面改版。在科教频道连续5年获平均收视率排名第一的《讲述》栏目,在改版后发展为全程外拍的口述纪录片节目。不过,它的定位并没有改变,始终将自身定位为是献给所有关注人们命运的观众的电视节目,每天为观众讲述一个真实生动,曲折传奇、充满悬念、给人启迪的人生故事,希望用许许多多真实的感情倾诉,汇聚成一个以情动人、以情慰人,以情励人的充满温情的栏目。纵观改版前后的《讲述》,最大的变化就是进一步以口述纪录片的形态来叙述故事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纪录片的大力扶持,以及一批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的热播,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纪录片的繁荣之后,纪录片又呈现出复兴的姿态。频道化为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媒体环境也为纪录片带来新的变化与方向。顺应潮流,与时代同步,《新视觉》这档已经播出十四年的文化艺术专题栏目,也相应地在选题方向和节目形式上作出改变和突破,尝试纪录片的制作形式。但周播栏目内的纪录片,决定了其小成本投入、短周期制作、片子时长固定的特质,如何在诸多的限制中制作出不失水准、仍具有人文关怀的纪录片?本文拟以《新视觉》栏目曾获得第23届中国纪录片十佳短片的《打开嵩口》为例,从角度切入、主题提炼、片子架构等方面探讨怎样从实际操作中提升栏目内纪录片的质量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媒介生态和业态环境下,纪录片中的媒介仪式成为建构国家认同的主要渠道之一.《行进中的中国》是中宣部国际传播局"纪录中国"传播工程的重大外宣项目,该片以媒介时间的组织、媒介空间的搭建和媒介参与者的引导,建构了一场媒介仪式,最终强化了受众的国家认同情感.因此,《行进中的中国》的媒介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8.
何子佩 《东南传播》2024,(2):148-150
探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具有优秀示范意义的纪录片《从北京到北京》对“双奥之城”的媒介记忆建构策略及意义生产,以挖掘主流媒体对“双奥之城”记忆建构的典型策略及体育赛事记忆建构的策略创新。纪录片《从北京到北京》通过筛选“竞赛—工作—生活”三场域日常记忆、递进式叙事框架及平凡人叙事视角、重大灾难社会语境及奥林匹克文化语境移用的策略建构“双奥之城”记忆,通过媒介记忆这一中介,再生产出“城”之立体感、“奥”之纵深感以及“国”之自豪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跨媒介叙事的视角探讨网络游戏IP的运营模式,从跨媒介叙事、跨媒介呈现、跨媒介互动、跨媒介消费等多个维度分析《阴阳师》这一游戏IP的运营模式,进而探寻网络游戏IP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十集大型纪录片《雪板的尽头》全景呈现了冰雪运动纪实拍摄生产的技术书写特质,从遗产形成的技术性和传承性看,这部纪录片呈现出我国在冰雪运动的视觉传播方面的技术创新,技术书写表现了冰雪运动的空间美、动感美和人文美,也赋能纪录片形成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冬奥会纪录片的媒介遗产功能的重要表现维度。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12,(23):37-38
1922年,弗拉哈迪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被公认为是民族志影像的开山之作,此后,理斯芬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国内近二十年来的纪录片,如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武汉记者陈为军描述艾滋病人生活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央视大型的纪录片《再说长江》等,均在不同层面对“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进行了各自的诠释与延伸。  相似文献   

12.
苑文刚  顾翔 《现代传播》2015,(3):102-103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制造了史所罕见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多万同胞惨遭屠戮,六朝古都成为人间地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重而血腥的一笔。这段日子以来,在国内众多媒体纷纷回顾这段惨痛历史,探寻大屠杀真相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历时两年打造的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石破天惊,独树一帜。该片站在全人类共同谴责侵略暴行的道义高点,以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为载体,以中国、美国、日本的几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是新时代外宣的重要课题,业界和学界对此已经展开积极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本文结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海丝国家《视听福建》纪录片展播项目"的对外传播实践,就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策略进行探讨,从实践中总结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突出普世性和地域特色、传播渠道的精心选择与融媒组合、海外传播的效果评估等具有实操性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创作层面,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表达风格的作品.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让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药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电视艺术作品有效结合的新的认知和期待.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与视听语言角度解读该片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15.
李琪 《新闻前哨》2023,(15):53-55
本文基于媒介记忆相关理论,考察纪录片《新三峡》媒介记忆的内容和建构方法,并分析媒介记忆的建构价值。《新三峡》从真实场景和鲜活人物层面构建出关于长江三峡的媒介记忆,采用将宏大叙事与个体讲述结合的路径建构媒介记忆,体现出重现历史面貌、唤醒情感认同和传承薪火精神的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雨洁 《新闻传播》2023,(16):122-124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用微观视角展现宏大叙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平凡人为切入口,真实地展现中国的乡村面貌,具体而又深刻地诠释了每一个普通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从纪录片的选题、叙事以及传播价值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索其创作理念与传播策略,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树立良好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内容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是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是记录当代中国发展、对外展现较为真实、客观、立体的新时代中国的窗口。聚焦人物,以人物命运来反映时代变化的人物纪录片尤是如此。但当前,传统电视媒体的栏目化纪录片普遍受到创作周期、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如何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并有所创新,这也对创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纪录片《蔡美月·为天下女儿做嫁衣》的创作实践,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创作条件下把握主题架构,通过真实客观的记录塑造更立体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环保纪录片的兴起与近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以及西方媒介行动主义有着重要关系.文章从媒介行动主义理论的角度关注环境保护纪录片的创作,以《难以忽视的真相》为例,探讨媒介行动主义对环保纪录片阐释框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策略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提示:当今中国,电视节目丰富多彩。但是,在热播的节目中,却很少见到纪录片的身影。纪录片节目有没有市场?纪录片的出路在哪?栏目化能救纪录片吗?创作者与观众的契合点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电视纪录片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付春苗 《今传媒》2012,(10):74-75
大型口述体文献纪录片《大鲁艺》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引起强烈反响。该片以百位平均90高龄的耄耋老人深情口述为线,真实再现了难忘的延安岁月,生动反映了延安鲁艺的成立、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本文从传播理念和创作特点上对该片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