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出版业步入数字化时代,出版业发展出现了传统出版和数字平台融合的发展平台,跨媒体出版、深度数字化、深度绿色化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下内容捕捉能力和技术商业模式对传统出版业发展带来了冲击,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有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志坚 《今传媒》2016,(9):19-20
随着“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互联网+”对出版业的下一步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有力的推动作用。对此,传统出版业经营者既要改变思维方式,突出创新和跨界发展的能力,又要深刻意识到“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发行的深刻影响,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两种能力,来增强出版经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唐学贵 《出版广角》2016,(10):54-55
“互联网+”时代,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应如何应对,是摆在我们每个出版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国家相关文件的出台,为出版业面对“互联网+”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文以知识产权出版社融合发展实践为例,分析出版人应如何进行出版融合。  相似文献   

4.
祝元志 《出版广角》2016,(22):26-28
“出版+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出版”,出版人依旧迷茫.互联网进入2.0时代,出版业对互联网依然爱恨交加,图书阅读是全民刚需,是最大的流量入口,却有很多出版人依旧没有走出抱着金饭碗要饭的困局.本文试图论述“互联网+”对出版人的思维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于明明 《出版广角》2016,(10):33-34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培养、造就适应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的出版人才无疑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从分析“互联网+”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入手,探索新常态下出版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方法,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出版人才队伍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1月27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暨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在京召开.本届年会新加入了“行业互联网发展”的主题,将互联网与新闻出版业网站的发展放在一起考量和探讨.网站年会每年都会对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趋势释放一些重要信号,那么本届年会又透露了什么呢? 新闻出版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出席第八届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
2015年的中国数字出版业发生了很多变化,顶层设计促使数字出版业高速发展,“互联网+”思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版权运营与资本运营彰显威力,手机阅读规模化推动数字产品多样化。这些变与应变,将有助于国内数字出版业形成全新的、更加成熟的数字出版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8.
苏振华 《今传媒》2016,(8):136-137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迁,我国出版业也在不断发展,出版形势、技术手段、出版体制等都在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在“互联网+出版”的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需求,出版业必须在具有时代使命和文化坚守的基础上,有效推动出版创新。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为未来中国各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出版行业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人民邮电出版社在“互联网+”思维下数字艺术类教材的开发与实践为例,认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影响下,传统出版业应发挥自身优势,依靠“互联网+”这一强大的引擎驱动,通过开发微课版纸质教材和在线课程相结合等形式,满足用户需求,适应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李爽 《出版参考》2015,(12):25-26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任何产业都将受到其辐射,不断地思考和寻找与之融合的入口与路径.如果说互联网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系统,那么物联网对应的就是互联网大脑的感官和运动系统,大数据对应的就是互联网大脑的自主意识和智慧生成的基础,云计算则相当于产生智慧的结构基础——中枢神经.其实推广到出版业也是如此,物联网技术采集各种数据汇总起来,传递到云平台进行分析和挖掘,得到的结果又通过物联网应用于各个方面,从而实现智慧化出版.本文将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实现“互联网+出版”的有机融合,推动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与出版相结合,"互联网+出版"是出版业的新方向。本文在剖析了互联网对现有三大类图书(即大众类图书、专业类图书、教育类图书)的冲击后,分析了"互联网+出版"的优势,对现有三大类图书的出版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出目前"互联网+出版"与传统出版可互相补充,推动出版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亟待转型融合发展.一个全新体系——“现代纸书”的出现,为传统出版和整个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路径.文章以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壁垒为入口,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对“现代纸书”的核心概念、运营模式进行系统讨论,以期把握“现代纸书”体系的本质,为传统出版单位和编辑突破壁垒、真正实现“互联网+转型融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个行业,给出版业带来“新常态”,主要体现在跨界与去中心化、可视化嵌入与阅读介质迁移、内容的交互与可重构性成为必需等.这要求出版业主动应对,进行变革.其可行路径在于以互联网思维统领全局,重构编辑出版的价值链,掌握大数据分析的利器,激发编辑创意与设立首席策划师,提升编辑学习力与拓展学习场域,打造面向未来的信息化编辑工作室,从而掌握信息时代的发展先机与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出版广角》2015,(16):121-122
第四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业界热议培养“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
  2015年11月5日,时值邹韬奋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第四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在京举行。全国出版界近200位代表相聚在一起,畅谈如何继续弘扬和传承韬奋精神,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巡视员李潞在致辞中说,韬奋同志的爱国、奉献、创新和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几代人。在“互联网+”背景下,弘扬韬奋精神,培养新型出版人才,要求我们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规律,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通过产学研和行政部门共同努力,为出版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在主题论坛上,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做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才思维》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弘扬和继承韬奋精神,就要做好“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高度重视生成内容专业人才、知识经济管理人才、信息营销复合人才、客户服务管理人才、既懂互联网又通传统出版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围绕“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打造新型出版人才队伍、媒体融合时代出版人才的需求与应对等议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春迟、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建尧等10余位代表先后发言,其中既有理论上的探索,也有对实践的总结。大家认为,唯有对新生业态积极学习并迅速适应,既懂出版专业又懂网络传播的出版人才,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展露身手,成为行业翘楚。  相似文献   

15.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互联网+”成为2015年的热词.互联网可以做加法,报业同样也可以做加法.可以说,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整个报业都处于转型期,在“互联网+”风口下,做加法是报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北青社区传媒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周怡 《出版广角》2016,(9):36-38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对出版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出版业在富媒体时代要寻求生存空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必须摒弃传统思维模式,适应新环境,培养新思维,制定新战略,积极推动自身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7.
李玲 《出版广角》2015,(16):78-79
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是法治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运用大数据思维,通过当当网分析了现今我国法学教材出版现状,指出在创新开发法学教材时应秉持“法治思维、教育思维、互联网思维”三维互动的开发逻辑,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材开发路径,完成出版者任务转换,应对“互联网+教育”对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培养的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刷微博、刷朋友圈等行为已成为习惯的“泛社交时代”,出版业需要改变轻视社交的传统观念,建立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的社交化战略,因为社交(社交中的大数据)是发现用户、认知用户和留住用户,并且是寻求新的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所构建的万物互联环境下,出版业社交战略需要经营者把握社交发展的三大方向,在充分挖掘社交两大价值基础上抓住社交构建五大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了出版业一个极具冲击力的发展支点.产业规模及用户群体的不断突破,体现了数字出版强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把握“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的新趋势,调整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是促进数字出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新趋势:全面重构新业态 数字出版不是传统出版内容的数字化,而是涉及出版理念、内容生产、运营模式等全面重构的新产业形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跨界整合资源引导传统出版业转型的“出版+”实践,为调和新时代纪录片产业发展期待与纪录片“破圈”困境所形成的落差提供了启示。结合“出版+”实践相关研究聚焦以出版业为主体的局限,文章立足纪录片和出版物互为主体视角再探“出版+”实践,提出旨在实现纪录片和出版彼此赋能的“纪录片+出版”模式,并结合纪录片与出版物既有组合案例思考“纪录片+出版”模式路径建构的举措,进而阐释助推产业“破圈”的“纪录片+出版”模式将成为促进“大纪录片产业”建设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