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珍 《传媒》2022,(18):86-87
《救国时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首份海外报纸,自创刊之日起,就肩负了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报道的重任,并成为海外创办发行范围最广的抗日宣传报纸,其在宣传党政方针、传递抗战信息、扭转舆论局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救国时报》早已停刊,但无论从内容形式来讲,还是就报道框架而言,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风格,本文通过对《救国时报》四大报道特色分析,对当代党媒海外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救国时报》是我党为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法国巴黎创办的机关报。1935年12月9日创刊,1938年2月10日停刊,历时两年有余,共出152期。创刊伊始,《救国时报》即严正声明:“以不分党派,不问信仰,团结一致,抗日救国为宗旨;以推动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使命。”该报的历史“即是为实现反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的历史。” 纵观《救国时报》,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思想指南和行动指南的作用,使共产党“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日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苏梦奇 《青年记者》2016,(19):88-89
《救国时报》前身为《救国报》,创刊于1935年5月15日.1935年春,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全面侵华步伐.由于国内白色恐怖严重,无法公开出版刊物号召广大民众团结救亡,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由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秘书廖焕星负责,在海外出版《救国报》,进一步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报纸发行期内,在号召海内外同胞一齐团结抗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润泽  王云宁 《新闻界》2012,(21):79-80
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关报《救国时报》(法文报名为Au Secours de La Patrie),1935年5月15日在法国巴黎出版,原名《救国报》,同年12月9日改为《救国时报》,1938年2月10日停刊,共计出版152期,发行43个国家,每期平均发行2万余份。《救国时报》最初为对开四版的周刊,从1936年1月第6期起改为五日刊,有时两期合并,分三日刊、双日刊出。该报是中共领导海外宣传  相似文献   

5.
于安龙 《青年记者》2016,(22):88-89
20世纪30年代,由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和自身宣传力量薄弱,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舆论宣传工作曾长时期处于滞后状态,致使其政策主张无法广泛传播,外界也缺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媒介和窗口.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创办的《救国时报》和《先锋报》,成为宣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喉舌.“在20世纪30年代,它们是西半球华侨爱国反帝的两面鲜明的舆论旗帜.”①其中,前者创刊于法国,后者创办于美国,两者成犄角之势,承担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海外宣传重任.相比之下,人们可能对《救国时报》比较熟知,对《先锋报》却不甚了解.事实上,《先锋报》在宣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斯诺的陕北旅行及其一系列报道,在世界引起轰动。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创办的《救国时报》迅捷作出反应。在一年多时间内,展示斯诺陕北旅行的各种成果成了《救国时报》宣传报道的一大亮点。这些报道宣传了红军及毛、周等红军领导人,也宣传了中共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陕甘宁宁边区这个红色并报世界,同时填补了国内中共中央级报纸在一个重要时段关于斯诺报道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的海外中文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文报刊的发展概况、历史地位及发挥的作用,并着重评介《救国时报》对抗战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文健 《兰台世界》2016,(11):107-110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抗日救国》专刊很快面世。在群情激奋的社会声音中,这份专刊亦极力呼吁对日武力抵抗。但同时也提出了很多理性的救国主张,显示出公共舆论的责任和担当。其自觉参与抗日活动的办刊实践,尤其展现了不同于一般言论机关的媒体角色。  相似文献   

9.
巴黎《救国时报》与红军长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3 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创办的中文报纸《救国时报》 ,立足巴黎 ,面向国内广大读者和世界广大侨胞 ,以“不分党派 ,不问信仰 ,团结全民 ,抗日救国”为宗旨 ,在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宣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读者誉为“海外权舆”、“抗日先锋”、“革命民众的喉舌”等。其报道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利用中外媒体资讯 ,传播红军长征信息 ;连载长篇通讯 ,系统报道长征 ;出版《长征记》一书 ,反映长征全过程 ;抢译斯诺陕北通讯 ,披露斯诺苏区见闻 ;刊发大量图片 ,展示红军风采  相似文献   

10.
《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创办的,面向海内外发行的一份中文报纸。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里,构建出强大的媒体公信力。本文试图结合当时的历史语境,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探析《救国时报》媒体公信力的构建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救国时报》从1935年12月9日创办,到1938年2月10日停刊,历时两年多,出版l52期。它大力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老(玉章)在法国巴黎办《救国时报》的事,早在四十年代初,在革命圣地延安,有一次我去杨家岭找他谈工作时,就听他提起过。1935年10月,吴老在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以后,奉我党的派遣,秘密赴巴黎去扩大正在那里出版的报纸,以加强反法西斯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救国时报》是我们党在国外的机关报。它从1935年12月9日创刊,到1938年2月10日终刊,历时两年多,共出版了152期。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我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创刊号起,就明确地指出,在民族危难空前严重的条件下,中国的唯一出路,就是全民族一致对外,建立全民族救国的联合战线。它发表了许多论文;刊载了党中央的许多文件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不断报道国内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情况;并经常揭露蒋介石进行反革命内战和对日妥协投降的阴谋活动。所有这些,对于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斗争国内人民和国外华侨来说,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玉章奖金1987年10月首次发奖,新闻界有两部学术著作获奖。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吴玉章是我国的老革命家,老教育家,也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他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后来思想急剧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从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他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抗日战争前夕,他在巴黎创办中文《救国时报》,辗转运回国内秘密散发,在推动抗日高潮中起了极大的动员作  相似文献   

14.
訾辉 《档案天地》2013,(11):17-18
创刊于1940年1月1日的《救国报》是冀东地区第一张党报,也是今天的河北省唐山市委机关报——《唐山劳动日报》的前身。从诞生之日起,它就高举抗日的伟大旗帜,宣传党的政策和纲领方针,成为鼓舞军民斗志、坚定人民信心的不可忽视的力量,真正发挥了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滨江时报》是哈尔滨现代时期地方大报,从1932年哈尔滨沦陷前的"抗日"到之后"亲日"的历程中始终未改"反赤化"论调;虽然其在沦陷时期对满、日、苏外交关系等的报道袒护满方、亲日反苏,但依然难免停刊的结局。《滨江时报》从"抗日"到"亲日"的立场转变令人惋惜,一贯反"赤"而被"合并"的命运更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内形势所迫和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国外先后创办了两份报纸,一份是《先锋报》,一份是《救国时报》。《先锋报》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人和革命  相似文献   

17.
正杜重远,抗日期间是一位"最热忱的爱国主义者和最坚决的民主战士",原名杜乾学,1898年3月15日生于怀德县杨大城子镇。20岁时参加救国活动,失败后追随中国共产党南下京沪并组织救国会,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34年2月,创办《新  相似文献   

18.
万京华 《军事记者》2005,(10):64-64
我党历来非常重视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如1920年7月在上海成立的中俄通讯社,就是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领导下工作的,当时中俄通讯社不仅翻译和报道来自俄国和共产国际的材料.还编中国报刊上的重要消息,译成俄发往莫斯科,在苏俄报刊上发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曾在海外出版《救国时报》(中),向海外侨胞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红色主流期刊,自1923年创刊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百年办刊历程经“三停三复”。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是第二次复刊的产物。延安复刊后的《中国青年》把宣传抗日政策、动员青年投身抗日救亡作为当时的中心任务,在指导青年运动、鼓舞青年斗志、培养优秀青年干部、建立全国青年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坚持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始终围绕青年关切话题展开讨论,将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有机结合,真正“为革命的青年作革命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红灯》周刊的办刊实践,探讨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中的动员作用。文章基于对《红灯》周刊办刊过程和刊文内容的考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办刊实践与革命中心工作的关联,包括引介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党的革命主张,鼓励民众参加革命,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本质。指出《红灯》周刊通过办刊广泛而深入地开展革命动员活动,为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地区领导的革命活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