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多屏发展成了电视行业的新趋势,并对电视节目的评估产生重要影响。作为电视市场"通用货币"的收视率效力已经下降,在电视节目评估指标体系中引入多屏指标势在必行。新指标与原有指标的关系影响到整个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此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以热播电视剧为例,展开了对网上收视度和线下收视率关系的探讨,并且对影响网上收视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多屏环境下新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构建,同时给视听媒体的业务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梳理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视节目评估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电视节目评估指标的讨论,并指出电视行业已进入多屏发展时代,在评估体系中引入多屏指标势在必行,最后本文构建了引入多屏评价指标后的新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新指标引入后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视体育传播的戏剧化情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体育节目在当今电视节目中所处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起来。体育节目不仅仅在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中占去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体育盲目更越来越多地占去了电视节目的黄金时段。我们国家的中央电视台,常常为了转播诸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体育盛会,而中断许多诸如整点新闻等固定时间播出的节目。像这样的“优厚待遇”,恐怕也只有党代会、人代会、政协等重大政治活动的专题电视报道才能享受到。体育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常常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电视体育节目的编创人员在作了充分的事先准备之后,能够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电视体育节目伴随着电视媒体的市场化运作、大众文化背景下受众需求的转变以及主流媒体的导向支持,在电视节目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具有个性特点发展道路.可以说,电视体育节目是对电视本位与体育本位的双重回归.面对新媒体时代全新的媒介格局和受众需求,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道路势必走向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成为电视节目传播的新形式,对于电视节目传播效果改善具有突出作用。文章简单介绍了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短视频化传播机遇,剖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短视频化传播挑战,并提出了几点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短视频化传播策略,希望为电视节目短视频化传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雅清 《东南传播》2020,(8):133-134
在万物互联、多媒共生的融媒时代,场景建构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化与升华,多种媒介形态同步传播活动共同渗入生活化、日常化的社会环境中,塑造沉浸式的体验和流动性的空间。戏曲类电视节目借助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构社交化融合与智能化服务的场景传播模式。在全息投影、多屏联动的场景特征关照下,赋予传统戏曲现代化的时尚魅力。  相似文献   

7.
王珏瑞 《传媒》2016,(6):63-64
美国体育电视节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电视媒体的一大掘金利器,有效拓展了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电视现场感与比赛悬念感的完美融合,使得电视成为体育赛事传播的最佳媒介,而体育节目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使其成为电视媒体的不二选择。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与趋势下,美国体育电视节目形成自己的传统特色和风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电视行业特别是收视率调查,电视媒体开始重新思考和探索全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电视节目现已不局限于电视荧屏这一"大屏",电脑屏幕"中屏"、手机等移动媒体"小屏"终端分散着传统电视节目视频的受众,单一以电视终端为收视调查的手段,已难以准确反映全媒体环境下的收视结果,重建收视率调查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李宇  巩向飞 《传媒》2015,(4):14-16
移动互联网为电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播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在逐渐改写电视的概念.从电视传播的特征来看,移动互联时代的电视呈现出业务融合化、节目碎片化、播出社交化和终端多屏化的特点.当前,移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还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并影响传统电视的产业生态、运行模式和竞争格局,并逐步改写电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全媒体、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广播、电视节目不再仅能出现于收音机和电视屏幕中,在手机屏、电脑屏、户外大屏等其他接收终端里,也能发现它们的"身影"。广播、电视节目的多屏呈现,意味着受众有了多种选择,这对依赖单一传播渠道广告收益的广电媒体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受众流逝—开机率下降—广告增收乏力—节目质量下滑",这一恶性循环,正在全国广电媒体内愈演愈烈,怎样走出困局是摆在广电媒体人面前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1.
体育电视节目在美国很受欢迎,观众很多。在美国电视史上,最受欢迎的节目有25个,其中有约一半是体育节目。美国橄榄球超级锦标赛的电视实况转播,经常有上亿观众收看。现在,美国各大城市电视台的体育节目播出量达到了每年1.6万多个小时。美国三大电视网的体育比赛实况转播量,15年内,增加了一倍多(1969年为725小时,1984年为1600多小时)。1980年,“娱乐和体育节目电缆电视网”开始昼夜不停地播出体育节目,为美国  相似文献   

12.
潘涛 《视听界》2014,(5):69-70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传播业态对新闻主持人的要求有了具体的细化和设计。本文以东方卫视"新闻梦工厂"为例,强调了全媒体演播环境下新闻主持人的三个主持概念——现场、多屏、借力,即在主持过程中突出现场、多屏互动、借力新媒。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受媒介融合发展与媒体传播形式的创新影响,短视频逐渐成为深受大众追捧和喜爱的一种新型视频传播形式,并且对电视节目的短视频化发展与媒介融合传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将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分析,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媒介融合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雅虹  王昊 《新闻窗》2011,(6):39-40
体育类电视节目是指通过电视播出体育比赛的实况画面、报道与体育有关的新闻评论、展现体育内涵的传播活动。对于电视观众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电视体育节目主要在体育比赛传播和体育新闻类栏目等方面,例如中央电视台CCTV5的《直播周末》、《体坛快讯》,上海电视台的《体育速递》等。  相似文献   

15.
何威 《声屏世界》2017,(4):27-29
2016年初,东方卫视推出社交服务类节目《四大名助》.开播仅半年,就凭借CSM524+0.791%的高收视率和3.11%的市场占有率成为省级卫视晚间节目收视之冠.不仅在众多模式雷同的调解类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而且让老旧的调解类电视节目焕发了新的光彩.本文通过对《四大名助》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的研究,试图找到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调解类电视节目的突围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英语电视节目起步较晚,在节目的制作和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而在当前文化环境下,英语电视节目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输出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我国英语电视节目的发展和传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迪 《今传媒》2012,(3):105-107
增强现实技术或称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虚拟现实领域最新创新技术[1],从当前体育节目直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应用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弥补现有体育节目直播手段的缺憾,而且能很好地对体育节目中的技战术对观众进行一个很好的诠释。通过介绍增强现实技术概念,及其现代电视直播节目的特点,以及增强现实在数字化电视节目上的具体应用例证,证明了AR技术在电视节目应用上具有较强优势和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媒体融合加速,跨屏传播、多屏收视成为大势.在重大政治事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共同参与,交叉互动,融合传播效果明显.然而在部分网络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表现吃力,大量议程割裂现象出现.传统媒体究竟该如何改变,才能有效实现议程融合?传统媒体跨屏传播中的议程割裂现象.目前传统媒体的跨屏传播方式主要有多平台、多终端直播,跨屏互动,短视频移动传播.在传统媒体的跨屏传播实践中,尤其是应对网络突发公共议题时,存在大量的议程割裂现象,表现为议题重要性判断割裂、议题报道取向割裂、议题属性割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媒介生态系统,在数字化生存的新理念下,包括电视体育节目在内的所有电视节目都面临着价值链的重构。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  相似文献   

20.
周楠 《青年记者》2017,(20):71-72
科教电视节目是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为内容,运用多样化的电视传播手段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以及弘扬科学精神的节目.①自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大力倡导科技文化教育,科教电视节目以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的传播优势成为战略实施的重要领地,它不但起着传播科学知识的社会功能,还发挥着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着显著成效.随着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科教电视发展态势良好,但相较于国外优秀科教电视节目,我国的科教电视节目在收视影响和市场化运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教电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科教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以指导科教电视节目的制作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