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占"半边天"的学术期刊女性编辑,依然未能挣脱性别刻板印象的窠臼.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形象表现为:惯常定势的按部就班者、敏感脆弱的自信缺乏者和自我发展遭遇瓶颈的职业倦怠者.在探析其成因后,提出重塑女性编辑形象的路径:普及社会性别观念,真正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女性编辑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做到自我认可和自我平衡;挖掘女性编辑气质特征,发挥独特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2.
刘红  昌蕾  辛凤 《东南传播》2012,(10):40-41
本文以云南省主流网络媒体的代表——云南网为研究对象,选择佤族女性作为个案,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云南网中相关佤族女性的新闻图片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在网络传播中的媒介形象特点,分析存在问题及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梁璐 《新闻世界》2010,(7):173-174
在电视剧题材日益丰富,剧中角色职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产电视剧将剧中女性角色设定为新闻工作者,她们的事业、情感等方面都通过电视剧这一媒介得以再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力图探究现实生活中女性新闻工作者的生存现状,以及电视剧将她们作为艺术表现对象时有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广告中的性别表现上,针对两性的刻板定型十分普遍,其不仅仅体现在针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当中,同样,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也存在着刻板定型的误区,而这种对两性的刻板印象的表现与强化,不利于两性多元化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两性在广告中形象的考察,探究在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犯罪女性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新闻报道中呈现的形象被高度类型化,媒体倾向于将其塑造成"受难者"、"牺牲者"以及"不良行为者"等形象,从而制造出关于该类群体的刻板印象。而在报道的语词使用方面,则力图突出犯罪女性"柔弱"的特质,并将其违反传统角色的行为进一步夸大渲染,凸显出其与理想女性角色的距离感,通过污名化、色情化和贬损化的描写,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进行框定,体现出了媒体报道鲜明的性别偏向和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社会性别、传播学、广告学为理论基础,从商业广告的表现入手,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广告中女性出现的比率、场合、广告代言的商品品类、女性身体暴露尺度等几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媒介中女性刻板印象,并在此基础上从传者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最后本文以一项小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媒体潜移默化下形成的男权社会业已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甚至成为男权统治的护旗手。  相似文献   

7.
自2014年6月9日开播一期后至今已停播一段时间的深圳卫视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来吧!孩子》,因用64个固定摄像头直击产房中孕妇分娩过程而饱受争议,另辟蹊径的深圳卫视给这档节目的定位是国内大型首档用固定摄像头拍摄的观察类真人秀,真实记录幼小生命的降临与初为人父母的喜悦。分娩是女性在生理上区别于男性的重大差异,从性(sex)的角度来讲,其生物学功能造就了人类的繁衍与发展,而从性别(genda)的角度讲,则是社会性别建构的重要依据,本文拟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档真人秀的价值理念在社会性别视角下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女性图书馆员的媒介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丽 《新闻传播》2010,(2):28-28,30
本文选取电影作品和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女性图书馆员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改写女性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相关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女性在媒体上被展现为形象刻板的符号,充当着"被看"的客体。我国的大众传媒仍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媒体中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女性形象从以往的以家庭为主转为独立的职业形象。但是,即便是这样,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仍有很大差别。本文探讨了媒体是怎样对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化塑造的,并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促进媒介多元呈现女性形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最近收视率较高的电视相亲节目,越来越注重女性的主体地位,但是男权中心的文化现象并没有让位,女性的刻板形象仍然存在。本文将以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作为案例,通过对该节目文本的内容分析,探讨其如何通过媒介符号传达女性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总是以类型化的眼光看待女性角色和女性形象。当今大众传媒重点建构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贤妻良母、女强人和受难者等三种社会类型。构成社会性别的文化标识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运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媒介所塑造的性别刻板形象、所反映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社交媒体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行分析:社会性别在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下,在影视剧、广告、文学作品中被建构,性别刻板印象在社交媒体中通过网络语言和图像被强化,虽然社交媒体用户自身也试图通过相同渠道、男女之间性别气质的交换与聚合来消解性别刻板印象,但标签化、污名化的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将禁忌话题儿童图书列入禁书名单的同时,以举办“禁书周”的形式鼓励儿童阅读禁书,力争在保障表达自由和保护儿童受保护权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儿童阅读禁忌话题儿童图书可以认识人、家庭与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包容心、同情心以减少欺凌与暴力,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非主流文化、社会阴暗面和进入成人社会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对保障儿童的发展权以及儿童的未来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简力 《新闻传播》2010,(8):91-91,96
本文认为.造成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刻板印象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别等级秩序中霸权式男性特质占据主导:传媒领域中女性工作者人数和地位相对局限;媒介组织和社会制度层面上男性依然占据主导。这种模式化的展现会隐性强化男权制社会规范,误导受众对女性之美的解读,并导致女性的消费主义。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在于实现由广告即销售到以人为本广告观念的转变,并提高公众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当前我国儿童阅读自治权利得不到保护的情况,本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图书出版和管理经验,认为在儿童阅读事务与儿童的理解力和智力发育水平相适应的情况下,应当将决定自身阅读事务的权利交还给儿童,改变儿童阅读事务由成人决定的现状,并从政府出版管理部门、行业自律、家庭等方面对保护儿童阅读自治权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苏状 《新闻大学》2012,(4):139-144
自辛亥革命禁缠足,兴女学,办女报揭开中国妇女解放序幕,中国女性发展已走过百年历程。一个世纪以来,不仅有记载女性历史的浩瀚文字,更有再现女性理想的丰富影像。如何将性别研究置于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框架之内,追溯、发现、分析、反思影像视觉资源之于女性形象建构的方式与变迁,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学术命题。2011年12月16-19日,为期四天的"华人女性与视觉再现"大型国际研讨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特别出席开幕庆祝酒会并为大会致辞。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密西根大学社会性别研究所、复旦大学新闻  相似文献   

18.
谍战题材电视剧中的女眭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十部谍战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作为研究案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涵化理论、刻板印象重点分析当前谍战片中女性形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女性在该题材剧中的刻板印象对受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饶岚 《青年记者》2008,(8):42-43
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和视角考察电视媒介的传播,电视媒介对男性和女性呈现的频率有很大的差别,焦点报道的次数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对女性的忽视和性别歧视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词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既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意识的发展与转变,也能够发挥其工具属性维护社会主流的性别意识、稳定既有的秩序。在两分化的社会性别背景下,网络词语形成、传播、以及跨媒介使用,不仅承担着对社会性别的描述与刻画,还能通过选择性曝光的行为方式,巩固与强化既有的社会性别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