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众多革命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更是成为党的指导性理论.因此,党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其中在延安的这十年中翻译、出版、发行了大量的马列经典著作,一方面满足了延安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干部群众学习理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已走过百年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典在中国出版传播,以便于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从源头活水中汲取大智慧.党在百年历程中,从最初引进译介马列经典著作的尝试,到后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出版发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成熟,这对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党不仅把马列经典著作编译出版,而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出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著作,这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著作的出版传播,为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回望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百年出版传播历程,可以深刻地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力军和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出版物引导大批革命者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革命道路,革命出版活动锻炼了一批党的领导骨干,马克思主义出版物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使大批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影视界历来高度重视运用影视作品来强化党的理论阐释与传播.影片《古田军号》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形象再现了古田会议前后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我党我军前途命运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探索前进的艰难历程,生动演绎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战斗性与生命力,阐释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化及党、人民军队和根据地建设思想的起始与形成,为重温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纪念日。在全党、全国人民隆重庆祝党的生日的时候,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尤能感受到身上担子的沉重。上个世纪初,随着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英勇奋  相似文献   

6.
恽代英是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对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其短暂而光辉的生命中,他译介、信奉并捍卫马克思主义;强调组建革命党团的意义,创建早期党的组织,阐明革命党组织建设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自身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央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的干部教育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央党校不仅是轮训培训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研究的重要阵地,多年来培育了一大批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名师.  相似文献   

8.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前后出版的"干部必读"丛书,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创造了一年印行300万册的"奇迹"。丛书的出版对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要具体地历史地"回到"经典作家文本,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要探索和丰富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载体和方式,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1927-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出版发行机构,党的出版事业在白色恐怖中发展壮大,打破了国民党的文化控制,促使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书刊的传播,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吸纳了更多的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多的工农群众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自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宣传马克思主义,广泛组织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在上海,中央局于1921年9月1日创建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近20种书刊,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上述报刊和出版机构成为党开展宣传工作的强有力阵地,把党的理论和主张传播到大江南北,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党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各类社会思潮争相涌动,而一批组织严密的知识分子、进步青年和产业工人等社会群体,通过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产主义小组和工人学校,以及发动联合爱国运动等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深刻而广泛的传播,并逐步融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大潮中,成为挽救中华民族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报纸副刊的传统《从“晨报副刊”和“觉悟”的四十周年说起》也许可以这样说: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运用副刊的特点来担当革命的宣传战线上的一支方面军,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报刊的优良传统了。我们可以把这传统追溯到党成立之前的年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阵地,主要就是依靠报纸、杂志。然而当时党还没有成立,更不用说有自己的机关报。马克思主义者就先通过副刊来吹起革命的号角。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新征程,在理论上概括、在实践中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模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议题和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宣教”模式。这一模式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价值观传播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关键在于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强调大众宣传与国民教育两种传播方式的并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生成于中国价值观传播经验的价值观传播模式,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传播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胡庆祝 《兰台世界》2016,(1):156-158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近代史中的大事件。由于地理、交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成为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城市之一,并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最主要的传播中心、"红色交通线"的重要枢纽。哈尔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东北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毛羽琪 《今传媒》2016,(2):60-61
从中央苏区时期开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逐渐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并且逐渐向共产党组织传递开来.为了争取更多的人民群众投入战争,最终实现革命胜利和人民自由,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党政府在中央苏区借鉴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时紧密的结合实践,在中央苏区组织了很多重要活动,例如读马克思重要文献、创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逐渐形成中央苏区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本文以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实践历程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以期给当代中国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及其中国化的过程,不仅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而且也包括将马克思主义这一外来的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风格来说明与阐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更好的传播与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余志强 《湖北档案》2022,(11):19-21
<正>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国家重要领导人。1886年,董必武出生于湖北黄安县城内城南街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父董基文、四叔董基民都是教书先生。1910年,董必武从武昌文普通学堂毕业后,曾赴黄冈中学执教谋生。受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影响,董必武在革命生涯中非常重视党的干部教育,是我党干部教育工作的“先驱”。革命年代,他在湖北的干部教育实践活动着眼于社会革命,紧扣时代脉搏,为党和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8.
王飞 《编辑之友》2016,(4):107-112
通过对建党初期的宣传活动分析,可论证中共在创立时期,就开始注重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将“宣传”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赋予了中国化的“宣布”与“传播”之义.建党初期的政治传播主要由传播组织、传播媒介、传播路径、传播对象、传播目的五方面组成.其相互作用并彼此关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宣传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付鑫 《北京档案》2016,(7):42-44
1921年7月,中共一大顺利召开标志着这个伟大政党的正式诞生,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中共一大召开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上海、北京、武昌、长沙、广州、济南等地陆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强化与工人运动的有机融合,进行了党的组织形式的前期探索,为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理论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辛亥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主要表现为维新派、同盟会、无政府主义社会党和其他类别成员等不同程度上的宣传、阐释、传播,虽然对当时的思想界和革命界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处处展现着早期传播时代的诸多明显不足。本文拟从这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作一番历史考察,以期望重现马克思主义初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