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真不愿看到乔丹现在的样子。他在我们心中永远是‘神’,我们不高兴他被‘人化’。”  相似文献   

2.
从水龙头里淌出的,永远是水。从血管里涌出的,永远是血。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决定着这个人言说的内容。这些年,我始终呼喊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正是因为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在书香世界里拥有完美人生,我的人生因阅读而幸福。  相似文献   

3.
第一篇社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篇社论当属1949年10月2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这篇社论针对联合国大会通过诬蔑中国人民的“决议”,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社论写到:“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将永远记住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他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他宣布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社论强调指出:“在中央人民政府已宣告成立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可以确信:我们已是一个不可能战胜的国家了.”  相似文献   

4.
认老乡     
我们连那时候有一个“家门口兵”,他家离营房的距离不超过五公里。我们都觉得他很幸福,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没有“老乡”。按说,营房外面全是他的老乡,但是他却十分无奈地说:“是呀,可是谁认识我呢,谁管我呢。”  相似文献   

5.
兰格格 《出版参考》2009,(12):36-37
《东京爱情故事》是如初恋般久远的电影,赤名莉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日本人。因为她唇红齿白,眼神天真,因为她诚实地爱一个人——就那么喊着他的名字飞奔过去。所以,当她撑着红色的雨伞站在打了烊的餐厅前等候失约的人,我开始为她心疼,并用看尽红尘般的口气说:“你永远等不到那个甘心让你等的男人。”  相似文献   

6.
王度庐原名王葆祥,字霄羽,190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困旗人家庭.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社会反讽派”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 “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王度庐”是他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王度庐七岁时父亲不幸病故.九岁大病一场,愈后由于营养不良,身体一直不好.从十二三岁时起,做过眼镜铺学徒、军官听差、小报编辑、小公务员等,但由于性格孤僻,不会逢迎,经常失业.1937年末,王度庐举家迁来青岛,开始了他在青岛十余年的写作生涯.  相似文献   

7.
戴维  远山 《出版参考》2009,(3):39-39
他可真像旧上海的学徒 不熟悉的人会以为沈昌文是沈从文的什么人,其实两者并无干系。因在文化出版界执役多年,沈昌文被尊称为“沈公”。连王蒙也说,沈公是八九十年代文化界的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书籍美术界,提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中年美编鹿耀世,很多人都会禁不住称赞一番。他对艺术潜心钻研,成绩斐然;他对同仁倾力扶助,古道热肠;他对生活一片赤诚,有颗永远年轻的心。鹿耀世,于1958年进工厂学徒,在当工人的十余年中,也许是家庭的耳濡目染吧,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他研读中外文艺作品,苦练书画与写  相似文献   

9.
福柯作为一个“思想学徒”的生涯,先是经历了黑格尔,然后由黑格尔穿越马克思,再由马克思抵达海德格尔,最后经由海德格尔找到了尼采,而尼采成了高悬于他的世界之上的“太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漫画界,江有生被公认为是一位“常青树”.不仅其漫画能常画常新,而且其思想和观念总能跟上潮流.站在时代的潮头。听惯了别人对他漫画赞赏,他总是冷静地回应:“我只是画出了我自己的风格。”常常面对新闻漫画是死是活的争论.江有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过来人特有的平和:“新闻漫画没死,但路途艰难。”谈到新闻漫画的改革,他敏锐地指出:“模仿很必要,但独立的创作更重要。”谈到新闻漫画所遇到的尴尬处境,这位年逾八旬的老者的回答依然掷地有声:“面对困境至少我们还能微笑。” 这就是江有生.一个永远坚持自己的风格.永远保持乐观心态与平和心境的慈祥老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企业界,虞洽卿算得上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虞洽卿把他一生中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航运业上,三北航运集团是他事业发展到巅峰的代表,是他一生中心血的凝聚。虞洽卿从“不名一文”的学徒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商,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北轮船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集团,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在他所处的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外,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企业家在经营和发展三北航运集团中所体现的那  相似文献   

12.
一想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人,就是央视知名主持人芮成钢.他风光的履历和成绩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最终的下场也肯定无人不知.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因为不断地看到和听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也有这种倾向.这就是作者策划“童话名家暖心绘本”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我采访过一个劳动模范,是一个排排场场的小伙子,只因为是掏粪工,介绍的几个对象都和他吹了。他很苦恼,当我询问他的婚事时,他提都不想提。但是,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个青年的可贵之处在于,并不因为苦于讨不上老婆而不爱自己从事的平凡工作。我被感动了。我采写他的通讯也感动了许多读者,产生了出乎意料的强烈反响。后来我想,这次采写能够有如此好的效果,不完全是他的模范事迹起的作用,很大成份是由于同时  相似文献   

14.
孙勃 《中国档案》2011,(3):80-81
2011年1月14日,对于我们大悟人来说是极其不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让大悟人引以为自豪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上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带着众多荣誉和家乡人的牵挂走向了另一个世界.作为有幸亲眼见到刘副主席并在工作中得到过他关怀的人,我唯有用文字的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和对老人家无限的崇敬之意.  相似文献   

15.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他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大师”头衔?“大师”的一般标准是什么?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比同时代的人活得长,就称呼他为大师,也不能因为他和更有名的人打过架,混了个脸熟,就给他“大师”称号。大师不同于常人之处,  相似文献   

16.
内地的贺岁片,冯小刚即使不被称之为“鼻祖”,起码也是一个永远无法绕行的建筑。冯小刚曾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写到:“1997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个导演在中国拍了一部贺岁片,神话般地传遍座座城市,奇迹般堆起了票房的金山……”我们不知道冯导演的青春都献给了谁,但可以肯定他的青春有不少都砸在了贺岁片身上。  相似文献   

17.
《浙江档案》2003,(12):14-14
早在1945年春,郭沫若就跟一位与他亲近的青年说,他最崇拜的人是毛泽东,这不仅因为毛泽东已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更因为他对毛泽东的才华和人格力量的“崇拜”。开国大典时,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无党派人士给毛泽东献锦旗,锦旗上大书:“我们永远跟你走”。当年重庆谈判,郭沫若见毛泽东的怀表已经很旧,立即将自己的瑞士名表相赠。毛泽东对郭沫若的这一赠品十分珍视,曾多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这块表的来历。毛泽东对郭沫若的史学著作,历来十分重视。1944年,郭沫若写了一篇长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毛泽东亲笔复信郭…  相似文献   

18.
罗学蓬 《湖北档案》2016,(10):28-31
原红四方面军干部何福圣回忆往事时,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同四方面军的官兵一样,对陈昌浩一直怀有复杂的感情.虽然他在回到延安时政治生命基本结束了,可是,我必须说,他是我们老战士心中永远的军神! 在“列宁号”飞机上向敌人扔手榴弹的总政委  相似文献   

19.
黄炯相 《出版史料》2008,(1):105-108
宋原放的名字与“伯乐奖”连在一起,与“中国韬奋出版奖”连在一起,与《出版史料》连在一起……虽然他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出版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先进文化不懈追求的精神和谦虚谨慎、无私奉献的品格,特别是他钟情于《出版史料》的编辑出版工作,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20.
严文井先生     
严文井先生走了。孩子们永远地失去了一位熟悉的老朋友;我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前辈和老师。我对严文井先生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不仅因为喜欢他的童话,也不仅因为景仰他的为人;我怀念严文井先生,还因为在我前进的路途上,曾经得到他的帮助。他不止一次地给过我支持和鼓励。1978年夏天,我所在的研究室(国家出版局设在版本图书馆内的审读处)解散。老同志各自归口到原先所在的文化、新闻或出版机构,而我们一些从大学分配来还没有几年的年轻人,则面临一个重新找工作的问题。在这个岔路口上,我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因说来也很简单: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