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辽东是明王朝在东北地区发展势力的基地又是捍卫京师北京的屏障。辽东的军户则是明王朝在这一地区征兵筹饷的主要对象。辽东军户的状况不仅关系到明朝在东北地区统治力量的消长,而且关系到整个明王朝的安危.它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课题. 一明初统治者对于辽东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视,在这里设置军事重镇,并把它列为“九边之首”。为了保证这一地区兵源不绝,粮饷有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扩充辽东  相似文献   

2.
家族移民史是中华民族迁移史的微观基础,明代武功县宋家堡宋氏家庭移民的原因和时间的历史溯源,对透视明代中叶陕西庞大的军户移民有一叶知秋的学术价值。研究采取历史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试图还原明代中叶宋氏家庭军垦移民的历史真相,继而为了解明代陕西庞大军户的形成奠定微观基础。明代在陕西实施的军屯移民战略,可稳定国防、充实“宽乡”、减轻赋役,形成明代特殊的移民方式,使陕西成为全国军户移民最多的省份。宋氏父子两代人的血泪移民史,是明代陕西军户移民现象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明初,移民的到来及军事卫所的建立,河南怀庆府地方社会的秩序得以重新勾画。在移民入籍及军户寄籍的历史过程中,他乡即故乡的认同感在军户移民中被逐渐强化。尤其到了明中叶,军籍儒生在科举上的成功及以何瑭为中心的学术群体的形成,使得军户群体成为影响书写地方社会历史的重要因素。同时,军籍乡宦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塑造也是对地方社会认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长达277年的明王朝(1368-1644年),不仅政治、经济均有发展,而且文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富有特色,对其进行总结,不仅在学术上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吸取历史经验。发展今天的文化事业,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明代文化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局限性等略作论述,恳祈读者不吝指正。明代文化的特色,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第一,富于总结性。明代文化在许多领域,将中国人民在以前几千年中创造的成果,作了详细的回顾和整理,写出了许多大部头的总结性著作。如迄今部头之大仍居类书首位的《永乐大典》,采用唐宋以来形…  相似文献   

5.
明代诗文复古思潮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诗文领域里的复古思潮,是贯穿整个明代文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从“吴中四杰”到“前后七子”,都以复古相标榜,活跃于文坛一百余年。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归因于明代文人的“嗜古”、“好古”。略加探索,不难发现,其后蕴藏着广阔的历史与现实的动因以及文学价值观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倭患问题是明代的一个严重问题.倭寇的骚扰,不仅使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正在高度发展的经济遭到了破坏,也使这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直接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还使沿海诸港长期与海外建立的贸易关系受到了损害.本文试图阐明明代倭患产生以致猖獗的原因,并由此论证御倭战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朝为维护集权的皇权专制统治,创建了廷杖制度.廷杖是皇帝对犯颜直谏或忤旨的官员杖责于殿阶之下的一种刑罚,明朝廷杖施用贯穿于明王朝始终,具有鲜明的特色:随意性、侮辱性、残酷性、长期性,这种酷刑加剧了统阶级内部的离心倾向,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古代地方行政区制度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地方行政体系,即地方行政区建制,各层之间关系,设置沿革,以及各代之间设置变化承袭因车及发展关系等内容。明代地方行政体系十分复杂。大体而论,明代行省府县三级制,一级行政区为西直隶十三市政使司与奴儿干、朵甘、乌斯藏三都司,北方瓦刺、鞑靼,西北哈密诸卫、亦力把里则系一定时间内以想部形式对明政府表示臣服之地区。大行政区之下,内地为府州县等二、三级行政区机构,边地少数部族地区则以各种形式共存于全国整一体系之中。一、省级行政区。明代省为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可按京钱、内地与…  相似文献   

9.
选官制度是国家用人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明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其选拔官吏制度也更加完备。《明史·选举志》载:“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日科目、曰荐举、曰铨选。”并用“三途并用”来概括明代选官途径。关于三途,人们说法不尽一致。明世宗说祖宗朝用人三这为“科举、岁贡、荐举”[1]。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  相似文献   

10.
<正>明初朱元璋因革前朝,创立吏员制度,经明中后期的发展(变化并不大),演成一套最系统完善的制度,对明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解明代的吏典制度,有必要先对明以前各代吏制的沿革略作描述。  相似文献   

11.
明代里甲制的內容究竟如何,至今在有关著作中还没有给以满意的解释,因此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还是不无俾益的。梁方仲先生曾就里甲制说:“明代的里甲制度在洪武十四年正式建立。它是全国通行的关于户口编制和赋役供应的地方组织。它规定凡居处相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人家编为一里。每里之中,推丁多粮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每甲有首领一人名曰‘甲首’。先编排里甲的次序,由第一甲而至第十甲,再指定每甲应役的年  相似文献   

12.
纳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婚姻制的补充形式,在古代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明代的纳妾制度比较严格,对娶妾的数量和纳妾原因都有严格的限制,对纳妾的程序和礼仪也有相应规定。纳妾制度对社会及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妻妾矛盾、夫妻关系紧张以及其他家庭悼突,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3.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其官吏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试从明代的官吏选任制度、任官的回避制度、官吏的考课制度、官吏的监察制度、官吏的俸禄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代经筵制度作为明代文官政治重要衍生物之一,同明代内阁制度、言官制度、诤谏、票拟、封驳等诸多制度与现象一起,构成了明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经筵制度的爬梳及对其演变规律的总结概括.进而探索明代经筵制度同帝王、内阁、宦官势力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我们把握明代政治生活特征及其规律的切入点之一,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里甲制度,建于洪武十四年。这一年,在编制赋役黄册的基础上组成里甲,它成为明代庞大的封建国家机构的基层行政单位和最基本的役制组织。研究里甲制度,对进一步了解明代封建中央集权强化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的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在全国城乡设立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并非明代首创。自秦建立郡县制开始,及至宋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军功制度有其历史与阶级的特点,实行"以战斗表现论功"和"计首论功"两大标准.洪熙、宣德以后,"首功制"逐渐成为明军功制度中的主导标准.这两种标准都有其巨大的弊端,明人对于这两种标准也评价不一.为解决军功制度的弊端,明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在实践中做的比较成功的是戚继光.  相似文献   

17.
明代定婚行为需要符合凭媒而立、尊长主婚、写立婚书或女方收受聘财等构成要件,尤其双方要自愿、意思表达一致,才有法律效力。法律同时规定了婚约解除的法定事由,按照过错主义原则追究法律责任。笔者认为明代定婚制度中的进步因素可以视为为近代婚姻立法的萌芽,是在继承前代立法成果同时的伟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明代朝廷大臣有关科举制度的地位和目的、培养人才以及使用人才的方法的思想 论述。此外,还对明代“提学”这一教育行政长官的产生、职权,以及大臣们对改进“提学”的督学工作提出的建议作了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19.
商业也称贸易。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和商人已很活跃。秦至明代,商业发展更出现了三次高潮。一、秦汉时商业的崛起秦汉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得到了新的调整和充实,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使社会生产获得了较大发展。这一时期应视为中国封建经济大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商业也出现了新的繁荣。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推行了带有巨大变革性的措施,例如,废除关卡、统一税收、修驰道、通水路,促进了水陆交通的发展,从而打破了隔离、闭塞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浅论制度     
本文阐述了制度的基本含意,构成制度的四个必要条件,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制度问题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