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明熙 《武当》2010,(9):14-16
阴阳中和之道,含义有二:一目修阴阳中和之气,二日把“中和”立为尚德精武之大道,名出有二,实则为一。它的本质内涵,构成了太极拳的灵魂,表明了太极拳取名“太极”之本意。  相似文献   

2.
张升 《武当》2014,(9):20-20
“太极”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传》。《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时,天地混沌,阴阳未分,称作“太极”,万物由此而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两仪”(即“阴阳”)生矣。此处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3.
刘力 《武当》2003,(11):22-23
《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元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易经·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宇宙观来分析,即是说:天地宇宙原为混沌一气的“无极”状态,发展为后来阴阳分离(上天下地)的“两仪”状态。进而又孕育出以人为代表的千万事物即大千世界。在这个生化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击拳道     
刘焕军 《武当》2005,(11):36-37
武术之道在于阴阳辩证。所谓“道”,则是衡量一切运动学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基本法则。道合乃为一气,混元之二五为尊。二是阴阳,五是五行。由此能衍生出养生、健身、防身、表演、技击及竞技竞赛等。这里主要说的是技击之道。  相似文献   

5.
1陈杨二式之相同点 1.1哲理同源 太极拳的太极一词源出自《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取其含意为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而太极图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宇宙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原理的模式图。陈式太极拳是依据中国古代“太极”理论创编的,从其内在哲理上实为“把握阴阳”、“动静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至本始”。  相似文献   

6.
党建国 《武当》2004,(9):26-27
形意先哲有经云: 混沦一气内外修,泾渭不分至道由。 空洞自然凝神静,化虚还原此中求。 夫先哲之道,法天地之于一气,宗老子之自然而无为。盖天地一气,乃混沌之气,浑浑沦沦,阴阳未分,然形意之法,淡泊宁静,恬淡虚无,虚极则神,静极必动,动静相搏,阴阳调和,道法真谛,禀自一气,冲发二气负阴抱阳,生机不息,和衷共济,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7.
孔德 《武当》2007,(3):32-34
【原文】玄天上帝①曰:“《易》曰:‘乾父坤母②。’阴阳之义,昭昭可考。有天地然后有男女,则阴阳之道又不言而喻,则是有天地之不可无男女也明矣。”男受乾坤之变化而成其象,女亦秉乾坤之交泰而有形。凡具此形象者,皆具乾坤之?,而同列于宇宙之间耳。  相似文献   

8.
林泉宝 《武当》2014,(9):19-19
大道因静而得。“静”也是太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关键。“道”的含义囊括了清与浊、静与动对立的两个方面。其中,清静是本,浊与动是流。因为清是浊的根源,静是动的基础。所以,不论是养生或是技击,都要以清静为本,这样拳道合一,天人合一,则与天地同寿。先哲有云:“无劳尔形,无摇而精,归心静默,可以长生,生命之根本决在此道”,其中的诀窍在于形神清静,保持根本。太极拳的各门各派都非常讲究这个“静”字。  相似文献   

9.
阴阳学说,是我国最早的哲学思想。最早的阴阳观念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后来被《周易》引入自然哲学对立统一的范畴。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阴阳生克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万物的纲纪,一切生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源。因此,人的养生活动同样是受阴阳总规律制约的,人的寿与夭决定于机体的阴阳状态。阴阳和(相对平衡)则寿,阴阳离(相对不平衡)则夭。如《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又如《荀子》曰:“阴阳大  相似文献   

10.
孔德 《武当》2005,(9):48-50
[原文] 玄天上帝曰:《易》曰:“乾父坤母。”阴阳之义,昭昭可考。有天地然后有男女,则阴阳之道又不言而喻,则是“天地之不可无男女”明矣。男受乾坤之变化而成其象,女亦秉乾坤之交泰而有形。凡具兹形象者,皆具乾坤之(?) 而同列于宇宙之间耳。今当慈航普渡之际,宝筏共撑之时,男则教亦多术, 竟舍坤维而不顾哉!指男之玄精奥妙,不啻汗牛充栋,度女之法范典型,殊成寥寥无几也。吾切发悲而独论之:  相似文献   

11.
八仙圈     
李麟 《精武》2003,(2):8-11
“八仙圈”属八仙门拳艺,特点是身手运行多走圈走圆,圈环之妙,应用技击则变化无端,用之健身则养气增力。“八仙圈”有三种练法:1.柔多刚少慢练之;2.刚多柔少快练之;3.纯柔无刚缓练之。青壮年可练前两种,初学者或体弱年老者可修习后一种。人手、入门应柔练、慢练,“柔极生刚,慢极生快”,盘之功纯则得阴阳中和之道,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形神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远 《武当》2003,(10):18-20
身心之在,古哲谓之形神。《练功秘笈》曰:“有形谓之形,无形谓之气,运有形与无形而会之谓之神。”哲者又云:“形者有为之功,神者无为之德。”古人又云:“灵明知觉之谓神”。清玄散人曰:“神者,变化(阴阳)不测之为神,昭感应化者为神,出乎意料者为神,不由思虑智慧而得者为神,拳技武艺运用自如,依随自然,不凭思虑所出而制胜者为神。”  相似文献   

13.
宣焯山 《精武》2007,(3):46-47
序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能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相似文献   

14.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最核心的秘密是什么?方方面面、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它的髓核是什么?这就是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就对阴阳的关系进行了说明:“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的这段话对阴阳作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审美特性的根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美”离不开“气”气是宇宙万物之所以为美的总根源,也是武术美的本源。人的生命根基是气,而气分阴阳。武术中阴阳二气的运化是丰富多样的。但其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阳刚美,阴柔美,节奏美,神形和谐美。武术所具有的这些基本审美特征是符合“耗散结构”学说所揭示的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特征。人们通过观赏武术的运动形式,能观照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动形式,从而产生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7.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8.
古韵 《集邮博览》2011,(9):85-85
夫“中”者,内也。别于外,别于偏。然则,其内涵不独若此,“天地之道。帝王之治,圣贤之学,皆不外乎中”,古人论道,也以中为归旨:“中即道也,道无不中,故以中形道。”  相似文献   

19.
孔德 《武当》2001,(5):42-44
道也者,生天地,育万物,放之则包罗虚空,敛之则退藏于密。两仪、日月、五行都是道中造化耳。物物各具一太极,即道也;人人心上有先天,亦道也。五行顺而生入生物,五行逆而成仙成佛。故云,五行顺则法界火坑,五行逆则天地七宝。这五行之精,秘于四大形山,不内不外之密处,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耳。民可使由之。顺行也;不可使知之,逆行也。夫鱼在水中,不知其为水也;人居气内,不知其为气也。此譬喻当潜心研究,回光返照,明心见性,果证仙佛,复何难哉!  相似文献   

20.
静在无极中     
《太极拳经》(明·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这就是说只有无极才能生太极。所以后来的太极各门派都遵守:练太极拳必须从无极式开始。什么是无极呢? 无极就是无念、无象。古人论道说:“盖未有天地先有理,理为气之阴阳主宰。”未有天地就是在鸿蒙混沌阶段,没有意念,没有形象。这就是阴阳未分,清浊未判的世界。这就是无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