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原意为藏书而兼校书之所。清袁枚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卷14)稽之史籍,斯说诚然。《新唐书·百官志》云:“开元五年,乾元殿写四部书。置乾元殿使,有刊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押院中使一人,掌出入宣奏,领中官,监守院门;知书官八人,分掌四库  相似文献   

2.
驻颜与美容     
驻颜与美容名似同而实殊异蓋前者求其本後者齐其末也美容所需者化粧品耳若夫驻颜则非内腑清洁不为功清导丸为洁净内腑之唯一良方凡男女之欲免除面疹斑剥皮色萎黄而保持其青年美态者不可不备之也婺源永泰号王君腾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在小学五年级课本上,载明春秋时期是自公元前七二二年开始至公元前四八一年止的二四二年,战国时代是自公元前四○三年到公元前二二一年止的一百八十多年,那麽春秋止的公元前四八一年至公元前四○三年(战国开始)中间七十八年将叫什么时代呢?为什么不连接呢?同时课本所说的春秋战国时代与许立群著的“中国史话”中所载的战国时代开始为公元前四五三年(即周贞定王十六年)又相矛盾了,到底是谁对呢!(福建永春锦斗中心小学徐其勋)答:“春秋”时代这个名辞,是由孔子“春秋”一书得名的。周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春秋”一书,始於鲁隐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终於鲁哀公十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四八一年)共二百四十二年。一般人称此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这就是小学五年级历史课本所载春秋时期起迄的根据。“战国”这个名辞,或以为源於刘向所编“战国策”一书;但“战国策”中载苏代说燕王噲云:“凡天下之战国七”。可见当时已有“战国”这个名辞。战国时期以韩、赵、魏三冢列为诸侯为起端,最早记载见於“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4.
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  相似文献   

5.
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就李贽的《藏书》“提要”说:“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同时若焦竑诸人,几推之以为圣人。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犹有尊信不疑者。如置之不论,恐好异者转矜创获,贻害人  相似文献   

6.
《史姓韵编》指误寒星汪龙庄撰《史姓韵编》一书,为学者检阅史传人名而作。因姓觅卷,最为简便,使读史者获益良多。惜诸史中附见之人,或录或否,尚未赅备。倘得承学之士,于纪传表志中诸人,逐一补遗,凡有姓名者,悉数标举,毫无漏佚,俾考古者皆可依姓寻求,知其出处...  相似文献   

7.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南宋时期的一部判文集,因其均为实判,故此史料价值很高。《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案例,大多与亲属间的诉讼有关。通过分析相关判词,尤其是亲属间的财产纠纷诉讼,可以看出当时民风浇薄,很多人为一己私利不顾亲情的世间百态;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名公们的态度,他们大力提倡儒家重视家庭伦理的主张,对关涉人伦案件的处理,往往以教化为先,惩罚在后,以美风俗、厚人伦为为政之根本,可谓儒家思想的忠实卫护者和积极践行者。  相似文献   

8.
辩晏子春秋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它第一次全面地描写了古代汉语语法,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立有开创之功,但是书中也有体例不清、论述不当、引例混乱乃至模仿印欧语法的缺点。后来的研究者对此每多贬词。本文对《马氏文通》研究中一个似已定论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希望与同志们进一步研究。《马氏文通》初版卷三“主次”章原有这么一段话:“凡句读中名代诸字之为止词、起词者,皆居主次,已详于前。间有名字不为止词、起词,而归入主次者,有三…  相似文献   

10.
《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名著。但是,对于它的著作时代和作者却一直难得定论。汉儒、康有为、王成祖列为孔子绝笔;王国维、辛树帜定归西周之作;顾颉刚、俣仁之以为出自战国秦国人士之手;《河山集》认为《禹贡》属于战国时期的著作,其成书不早于公元前482年,应在公元前403年之后,作者可能是魏国人;日本学者内滕虎次郎则称其成书当在战国季世到汉初之际。其间虽不乏精义,然而皆于山水名物细加诠释,而少有着眼政治思想和著作体裁之作。本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完成的《日本变政考》十二卷,是进呈光绪皇帝的建议书之一。该书本是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定以后,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翻译日本明治维新有关的历史文件,再由康有为自己编辑整理汇集成书。康有为回忆说:“时上频命枢臣催所著各国变政书,乃昼夜将《日本变政考》加案语于其上。凡日本事自明治元年至二十四年共十二卷,更为撮要一卷,政表一卷附之,每日本一新政,皆借发一义于案语中。凡中国变法之曲折条理,无不借此书发之,兼赅详尽,网罗宏大,一卷甫成,即进上,上复催又进一卷,上以皆日本施行有效者,阅之甚喜。”可以知道康氏父女多么用心编译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史料,而住在九重宫阙里的光绪皇帝,透过《日本变政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3):F0002-F0002
河北省盐山县历史悠久,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东邻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东,“素有冀鲁枢纽”、“京津门户”之称。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环渤海经济区开放县”。盐山县也是中国历史第一侨乡,公元前209年,秦方士徐福奉秦皇之命在此招募千名童男女,东渡扶桑寻求长生不老之药,首开中日交流之先河,至今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其言问枣及古冶子等尤怪诞。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  相似文献   

14.
超然台记     
原文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  相似文献   

15.
我爱我家(A4)     
人之初,性本善。此之谓人生而善性,既是,然世何存性恶者?生之乎,教之乎?皆非也。曰:因其不爱其家也。家者,供养所也,非一室一户之尺寸地,凡置身处皆可谓之。  相似文献   

16.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相似文献   

17.
古典咖啡     
一、阅读〔宋〕苏轼的《超然台记》,完成1-5题。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輔糟啜镵,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相似文献   

18.
《史记》之名,非迁书原名也。其见于《汉书》者,《艺文志》述刘歆《七略》称“《太史公》百三十篇”,《杨恽传》谓之《大史公记》,应劭《风俗通》(卷一、卷六)同。《宣元六王传》谓之《太史公书》,斑彪《略论》、王充《论衡》同。而《风俗通》(卷二)时或称《太史记》。是知两汉时并未有名迁书为《史记》者。本书中“史记”之名凡。八见:(一)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中华书局本《元史》 ,发现麦术丁与崔或上书弹劾桑哥时间不一致 ,现略作校补 :《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崔或传》记载 :“(至元 )二十三年 ,(崔或 )加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同佥枢密院事。寻出为甘肃行省右丞。召拜中书右丞。‘近者 ,桑哥当国四年 ,中外诸官 ,鲜有不以贿而得者。其昆弟妻族 ,皆授要官美地 ,唯以欺蔽九重 ,月俊削百姓为事。宜令两省严加考 西敫 ,凡入其党者 ,皆汰逐之 ,其出使之臣 ,及察司官受赇者 ,论如律 ,仍追宣敕 ,除名为民。’”查《元史》卷十六《世祖本纪十三》记载 :“(至元二十八年 )五月甲辰 ,中书省臣麦术丁…  相似文献   

20.
卒更、践更和过更这三个名词在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的注里分别可以看到。汉书里昭帝纪元凤四年(公元前七十七年)诏云“三年以前逋更赋未人者皆勿收”,即凡在三年以前未缴到的代役费都不再补收。在这下面,如淳的注说“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前,次值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史记吴王(?)传“卒践更,輙与平贾”,即吴王对于应值徭役的人,往往给以相当的工资,以示恩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