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提示了法治应包括良法和法律至上两个要素,并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因而主张实行法治。在法治的具体操作方面, 他认为法治应具体体现在立法、执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中,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不但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治实践提供了积极的思路,而且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以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在法治建设进程中,道德始终具有支撑作用:道德是法律运行的保障力量,是弥补法治局限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法律意识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法治国家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组织结构模式,道德与法律作为法治国家中一硬一软的两个维度,共同组成了法治国家的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社会治理模式。从法治国家的内涵上看,它包含着正向的价值目标和伦理追求,法治国家不仅追求道德价值,与道德紧密相连,而且,道德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法不离德、德亦补法和人需有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建设与守法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公民自觉守法意识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基础,而公民自觉守法意识的最终形成则需要道德的支撑,为此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增强全民自觉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爱国主义的核心是国家认同.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任课教师要积极发挥教材功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浸润学生的心灵,进而将这种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有效提升对国家制度和文化的主动认知,深化...  相似文献   

6.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依托思政等课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聚焦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探索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效融入,需把握目标、内容和方式三大着力点。具体而言,坚持素养导向,从启蒙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知识和强化国家安全行为三个方面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目标体系;遵循《纲要》要求,从国土安全等8个安全领域挖掘内容要点,丰富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从沉浸式教学、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探索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法治对道德建设的推动是通过法治运行的四个环节来具体发挥作用的。越是完善的发达的法治,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愈大。因此,当务之急乃在于健全法治,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推动道德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道德--法治的源头与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的产物,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其调整的范围是此消彼长的,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对道德有引导、保护和激励作用,并为人类最终走向德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德治”与“法治”的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治国方略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必然,是法律与道德功能互补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二者作为治国的方略并举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相似文献   

10.
国家认同教育包括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党史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具有以下特点:内容丰富、逐年深入;凸显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贯穿法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教材也有一些需要优化之处:关注细节学习和兼顾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李金龙 《家长》2021,(7):95-96
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两个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法律意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笔者在此以革新课堂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从多个层面探索国家安全观教育,希望能为当前的初中思政教育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法治建设举足轻重,发挥着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不仅能给新农村建设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促进农村经济有序发展;还能在引导农村实现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更能使整体社会实现协调、全面、持续性发展,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一直以来农村法治建设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研究成果也十分有限。为此,有必要加大加快研究力度,在充分掌握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探究必要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文化与法治国家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化对于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新形势下,必须应对法治国家的要求,构建新型的、现代化的法律化,促进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建设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要经历许多过程,中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快建设法治国家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国富则民强",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公民的国家意识是帮助国家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柱,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的主要途径。文章通过对比教学、结合影视、探究史实、建立基地、主题实践五种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的产物,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其调整的范围是此消彼长的,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对道德有引导、保护和激励作用,并为人类最终走向德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是我国封建法制最健全的时期。贞观法制的推行,维护和巩固了唐初的政治统治,社会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作为最高统治唐太宗的法治思想,对贞观法律的制定与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立法、司法和守法之风中可见太宗礼法合一,依礼制法的法律思想体系。在唐太宗礼法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唐律》保障了“贞观之治”的实现,奠定了我国封建专制主义刑法的规范,为以后  相似文献   

18.
守法,是法律的主体化和对象化,是个体化的主体价值与法律化的社会价值的磨合与融合。其程度取决于对这两方面价值的评价、选择和建构。  相似文献   

19.
法治作为社会理想出现在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之后,开始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的思想家、法学家都在不停地探索,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法治无论从历史来看,还是从逻辑来看,都是立法、司法、守法的统一体,而每一环节都蕴涵着深刻的道德内涵,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道德是司法的保障,道德是守法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全球化背景下,对初中学生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认同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要通过将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初中生课堂、融入生活、融入实践、教师示范、融入校本等方式,构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谐共生的国家认同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国家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