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体教结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解决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并结合陕北竞技体育发展的实际,探讨了"体教结合"的基本内涵,有效地提出了陕北"体教结合"的基本对策,为体育后备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下,用学习目标定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因此,竞技体育应该在仔细总结自身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的基础上,应用体育心理学目标定向理论,使竞技体育的运动参与者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多地进行学习目标定向(掌握目标或任务卷入),不进行或少进行成绩目标定向(自我卷入)。以努力营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和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陈颖 《考试周刊》2012,(26):124-125
一、竞技体育的起源辨识体育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而竞技运动的产生则较晚。教育是社会得以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形成的最初阶段,人类自身尚未进化完成,社会生活也不太复杂,因而产生于这一阶段的教育自然也很简单。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模式的构建,竞技体育协调、持续发展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的优势所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增量改革和举国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最后提出适合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模式:竞技体育自身内部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依据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完善自身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扩大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竞技体育教学内容,普及健身教育内容,注重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6.
奚国庆 《考试周刊》2009,(2):173-174
高校体育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指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依据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完善自身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扩大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竞技体育教学内容,普及健身教育内容,注重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学內容改革,必须依据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完善自身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扩大体育理论教学內容,合理安排竞技体育教学內容,普及健身教育內容,注重实用性体育教学內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明确界定了体育的教育价值观的涵义,阐释了体育在转变健康价值观、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从当代中国体育的教育价值观来看,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全面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价值和人文教育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的竞技体育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四川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较弱;竞技体育发展资金来源单一,在管理模式上缺乏灵活性,高校对竞技体育建设存在“高度重视、低幅投入”的现象;地缘因素是影响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首要外在因素,为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各高校应统筹规划本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努力创建适合自身竞技体育发展的融资渠道,并体现出建设突出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是竞技,体育是增强人的体质的教育,这就要求破除传统体育思想束缚,改革体育课程结构,建立新的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把伦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结合了起来,而且把两门科学与关于人的一般哲学学说及其方法联系了起来。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整体“框架”作用决定了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教育哲学对道德教育做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教育学课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诉求于教育。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坚持素质教育的导向性,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高度统一,把教育贯穿于受教育者生命的始终,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教育面向生活世界的理论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存在是理解教育面向生活世界的思想方式,它包含着三层意思,即作为教育活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教育思想方式的转变,强调人的存在是理解教育的思想路线;作为教育价值取向,它是一种心态、一种意向。这三方面的阐释,回应了关于教育面向生活世界观点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表明,杨叔子已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教育思想体系:"育人"是其主题,文化育人是主题的基本内涵。"育人"是正题,它的反题就是"制器"。文化育人体现在,只有强调文化的整体性才能培养整体的人。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文化育人既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养分,更要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育人"的途径在于:学习知识是基础,思考可以激活知识、活跃思维、掌握方法和原则,最终,文化源于人类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大学的"育人"必须建立在"治学"的基础上,建立在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要想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就不仅仅是生物人的成人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人的成人的问题。而人的精神成人离不开教育。灵性教育的介入与参与,不失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途径的教育选择。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形成和个性的自由发展等。灵性是人的心灵层面中居于高端的、具有超越性且能够创新技能和知识,能够产生智慧的存在、状态或力量。灵性教育是指传授使学生能够创新技能和知识,能够产生智慧的能力的教育。教育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灵性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研究的是人的精神中的一个点——灵性,是以人的灵性提升和拓展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的对象是人,灵性教育研究的对象也是人。人是二者共同关注的对象。只不过,人的全面发展所研究的人的领域更宽广、内容更丰富,而灵性教育所研究的人的领域相对较窄,只是人的心灵深处的灵性问题。灵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耦合发展: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灵性教育的最高理想,另一方面,灵性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应是向“人的教育”的回归 ,归根结底还是重在人文教育。因为人文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人文素质是形成综合素质的基础 ,人文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文文化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人文文化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人文文化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对象是人 ,现存德育对人的关注远未足够 ,还必须从人是独立的、完整的、整体的进一步拓展 ,把“人”作为德育的基点 ,以培养人的情感为关键 ,人的实践为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部分张扬或者抑制人的自然天性,而不能创造天性"作为基础假设,紧紧围绕"从抑制到张扬——学校教育之于个人的发展;"从无限到有限——学校教育之于社会的发展;"从有用到有意义——学校教育功能的超越"三个相关子命题进行展开。通过对上述三个子命题的具体展开,充分地论证了本研究的基础假设。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生性部分,是人作为动物一面所具有的倾向于野的本性,从这个层面可以说人的本性是野的,即人性本野。人性观与教育观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性,树立正确的人性观对做人的教育转化工作来说至关重要。野性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因而要抓好幼儿时期的养成教育,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二元论主体哲学和技术理性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教育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完整的自我的三重支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必然性。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理性的樊篱 ,需要运用整体有机论的视野重新建构人的主体价值 ,把主体性理解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内在统一 ,由此确立起哲学和人类生活中的“新主体性原则”。指向于“新主体”的生成、内化了“新主体性原则”的教育即是“新主体教育” ,追求“新主体教育”是建构教育中之时代精神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