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2008,(2)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源远流长,流光溢彩,令人赏心悦目。可是当前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只限于一些景点和特产的名字,至于很有特色的民间风俗文化则是知之甚少。我们发现传统的人文精神在严重地流失!如何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们去了解、发现、认识其中深厚的文  相似文献   

2.
陈琳 《培训与研究》2006,23(5):21-23
也斯通过在柏林的“走路”而勾画出的城市心灵地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即如何从历史的角度,从空间的角度,从异乡人的角度看一个城市,看城市的文化。也斯特别由柏林反观香港,以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为自己的家乡寻觅着空间定位与人文定位。  相似文献   

3.
正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如何让学生爱上"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热土,将爱国主义的概念更加具体化?我们宿城区实验小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经过对本土教育资源的梳理和挖掘,我们决定以楚地英雄人物项羽为依托,让项羽文化、项羽精神成为热爱家乡教育最形象生动、最真切感人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常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熟视无睹,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了解不多,有时甚至用不屑的态度对待家乡的特产。苏丝畅销全国,竟然有泗阳人说:小泗阳能生产出这么漂亮的丝绸?轻视家乡的言谈比比皆是,这种不良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一般人都有家乡情结,为什么不少人反倒瞧不起自己的家乡呢?我认为其原因一是宣传不够,二是受思维定式的  相似文献   

5.
苑国明 《教书育人》2013,(23):27-28
一、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在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特征,会在本地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就地取材、因势利导,让学生对地域特色的认同感更强烈,培植学生爱家乡之情感、强家乡之宏愿。  相似文献   

6.
一、与地域特色相结合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在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特征,会在本地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就地取材、因势利导,让学生对地域特色的认同感更强烈,培植学生爱家乡之情感、强家乡之宏愿。  相似文献   

7.
"谁不说俺家乡好……"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生于斯,长于斯,这种热爱与依恋,是发自内心的,与生俱来的。家乡的一草一  相似文献   

8.
<正>千里江山,锦绣如画,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当以少年意气、志存高远回报这片哺育和滋养着我们的土地。史书之载,今日来思。尧舜之德,万古流芳;春秋战国,暗流涌动;秦扫六国,统一天下;汉辟丝路,促进交流;大唐盛世,粲然生辉……而至清末,本歌舞升平之地转瞬间满目疮痍、寸草不生。在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唯一将文化延续下来的中国,从古至今,有无数仁人志士、文人墨客初心不负,  相似文献   

9.
<正>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学生只有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才能激发建设家乡的情怀。枣庄二十八中所在的枣庄市峄城区是个老城区,他们通过弘扬家乡文化,让学生深切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体验家乡文化精髓,领悟家乡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阵地,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一、建立民俗博物馆所,弘扬家乡文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们记忆中的生活用品,我们的孩子已不知为何物,身  相似文献   

10.
别致的小院     
主题一:风物博览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民情,都是重要的写作题材——无论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还是履痕所至的他乡异域。在我们的写作中,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些重要的写作资源,特别是乡土写作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背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导语也指出:“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为了增进同学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真实的情境中、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郑淑蓉 《福建教育》2022,(13):41-43
<正>【背景分析】高中阶段是多数学生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生活的最后阶段,家乡文化将成为每个人灵魂深处的印记,伴随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然而,据调查,我班高一新生对家乡方言——闽南语的认知多数是零散的,甚至个别学生对家乡方言缺乏一定的认同感。而闽南语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是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记,它映射着闽南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发展,也最能透射出闽南人的性情喜好和言谈特点,  相似文献   

13.
美术活动为幼儿表现认识、抒发情感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对提高教育效果有着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在美术活动中实施“双爱”教育。在绘画作业中,我们有意识、有步骤地安排了画天安门、国旗、长城等内容,教育幼儿热爱首都,尊敬国旗。通过画熊猫,让幼儿知道那是我们的国宝;画少数民族小朋友的服饰,使幼儿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又带孩子去写生,在画家乡鳞次栉比的新住宅、美丽的雨山湖、秀丽的佳山过程中,孩子们身临家乡的美景之中,描绘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老师们设法找来中国名画让幼儿欣赏,例如:齐白石笔下那“活蹦乱跳”的虾;徐悲鸿笔下那千姿百态的马以及韩  相似文献   

14.
无悔的选择 1995年8月,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走出毕节师范学校大门,怀揣美好的教育梦想,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那时的她很单纯,单纯到只要能当上老师就行.其实她可以不回来的,按当时的分配政策,凭其在师范学校的优异表现,完全可以分配在县城工作,但她却毅然选择到家乡学校当一名乡村教师.那时的鸡场小学办学条件差,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建议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眷恋家乡的情感状态,乡愁承载着我们记忆中温暖、传统、斑驳的文化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为我们展示多元乡村文化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留住乡愁"的情感意义和文化进路。在大众传媒中,乡土文化的传统价值是留住乡愁的关键因素,乡贤文化的教育引领是留住乡愁的重要力量,敬天畏地的生态文化是留住乡愁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为追逐梦想付出过不菲的代价。出生于湘江边的我从小离开家乡.跟着父母走南闯北,最后全家定居于东莞。直到我读小学六年级.我们家才在侨苑山庄买了一套房子。那时我就有过简单的想法:我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  相似文献   

18.
广播呈现     
赵万里:伴随着轻松愉快的轻音乐,我们的《故乡风》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两年多来,队员们通过这个栏目,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增强了对家乡的感情。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家乡文化童谣大赛"活动,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大家想不想听听队员  相似文献   

19.
家乡,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方圣土,令多少游子离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千百年来,炎黄子孙无论是闯荡江湖,流落天涯,还是漂洋过海,客居异域,流淌的血液里总融着浓重的乡土情结,那是深厚淳朴的热爱,那是真挚动人的眷恋,那是难解的乡愁.古人为文赋诗,倾吐心底无法割舍的桑梓之情,他们赋予家乡种种爱称,寄托乡土情愫,耐人寻味.笔者集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长和生活的贵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不断地激励着贵州各族儿女建设家乡,走出山门,走向世界.如何将贵州地域文化融入到中学语文教学?笔者就此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