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科学自主教学”概念的界定 科学自主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使学生有能力以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去搜集信息并有权利为科学探索“丰富多彩的答案”,学生有为捍卫真理的“质疑权利”和“争议自由”。一句话,科学自主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追求的是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以更好地促进科学课程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悉心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现行的自然教学要向《标准》靠拢,教师要从重“教”转到重“导”的层面上来,引导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了解科学、体验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科学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的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做”的欲望.继而真正地“做”起来.  相似文献   

5.
以“铁盐和亚铁盐”教学为线索,以“补铁剂”的成分、含量、禁忌和用法探究为真实教学情境,创设了医药质检员的工作内容、“补铁剂”成分及含量的检验、“补铁剂”的高效使用、“补铁剂”的服用建议四个探究环节,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变化观念”“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为主线的学生教育活动。它要求教师遵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施教;要求学校营造浓郁的氛围,改进学科教学现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满足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愿望,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力求跨越学科界限,实现对知识的融合与贯通。以初中《科学》教材中“酸碱溶液混合”一课为例,阐述以发展科学思维为导向的深度学习策略(挖掘教材背后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利用前认知进行合理推断,实现跨越学科的知识迁移;在纠错与改进中建构知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以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从“记忆科学事实”向“发展科学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唤醒“问”的意识,转变观念,使学生“想”问。科学减除学生过重的学业和心理负担,明确教学中“教”与“学”的责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多举一些因问题而开始的科学发现,让学生知道问的好处,从而唤醒他们“问”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通过几个科学史经典实验,在探究“遗传物质是什么”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以提升对科学本质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学中,利用物理学科“光的色散实验”原理、化学学科萃取方法及数学模型,解决生物学问题。基于学科融合,以问题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实现科学概念的建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1.
邓迎春 《考试周刊》2009,(45):231-23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这都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当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关注学生,使其乐于探究,引导学生勇于提出探究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与预测,  相似文献   

12.
“科学商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技伦理道德,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而良好的组织发动,建立一支以学生为主体,能够主动积极有效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知识传播的队伍至关重要。这就需要重点了解并分析学生对“科学商店”的认知度和态度、对“科学商店”创新活动的参与度、参与“科学商店”的动机、对“科学商店”效果的认识及对“科学商店”的期望等多方面的行为与心理,调动并整合人才培养的各种积极因素,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在服务和研究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提升,达到“科学商店”聚焦于创新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告诉我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课堂的多向对话是探究活动的一个过程,直接影响着探究的进程,决定着探究的深度与效果,能够引发真正的学习活动。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追求的是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以更好地促进科学课程总目标的实现。将这种新理念积极渗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努力为学生合作提供学习的空间,推动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  相似文献   

15.
浅议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要求物理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探究是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其内容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四个方面。《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还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它还是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之一。在当前小学科学课堂中,有很多教师仍然只关注科学知识,不太关注科学探究能力;多采用知识讲授,少真正实施科学探究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央财经大学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精致化发展,在实践中坚持“全员育人育全人”“以学生为本”“科学、精致育人”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精细的思路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设计日常思想教育内容体系、实施个性化学生管理与服务、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形成了全员参与、多主体影响、学生深度受益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养成“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完善学生的认知,文章提出了指向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形成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做中学”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改革前沿之一,它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以教师为支持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亲历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科学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笔者将“做中学”理念引入到化学课外实验活动,以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自由的氛围下、自由的空间里广泛地参与化学实践与科学探究,在“做中学”中求体验,在“做中学”中求发展,在“做中学”中求创新。笔者认为,将“做中学”理念引入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此,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实践与同行作分享。  相似文献   

20.
邹国芬 《海南教育》2014,(18):19-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以“生活”为基石的科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让学生的生活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可以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好科学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