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焦点”。我校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从“练说—写话—写段—仿写”.到“写物—写事—写人—抒情”.形成了“先说后写,连句成段;由段到篇,先仿后写;由易到准,由篇到面;循序渐进,先叙事后抒情”的序列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一、分析结构、层次、段意。二、综观全文,有何特色?【I阅读入门指津】一、这是一篇论说文,是一篇论求学态度的文章。作者针对当时读书不能虚心问人的恶习,着重阐述了“好问”的重要。文章第一句就明确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君子之学必好问”,紧接着指出“学”与“问”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转而强调好学尤当好问,“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为什么呢?我们可想而知:因为学习中一定会有疑问,如果好学,就一定要想彻底解决疑问,这就必然会勤问,“舍问,其奚决焉”?作者在第一段提出论点,略加说明后,文章就:为什么勤问?即好问的重要性;怎样才算好问;好学而耻问;所问非所学等问题,从正面(第2—3段)、反面(第4—6段)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目标指向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根据学段的不同提出了相应要求。梳理并提炼三个学段的关键词,我们发现:第一学段指向“会问、有法”,第二学段指向“会思、明理”,第三学段指向“会劝、能写”。把三个学段的要求做纵向联系,可以看到,“会问—会思—会劝”形成了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思维闭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表达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歌大意我在苍松下询问小童子,他说师父去采药了。只知道人在这大山之中,可山中云雾缭绕,又哪里能知道他的行踪呢。诗歌故事贾岛是唐代出名的“苦吟”诗人,他写诗时,每句诗、每个字都反复锤炼,花尽心思。因为用心,因为“苦吟”,贾岛还出过“车祸”,也“因祸得福”写下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5.
钱穆先生青年时有一天路过山西的一座古庙,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钱穆好奇地问:“这古柏虽死,姿势还强健,为什么要挖掉呢?”老道士说:“要补种別的树!”钱穆问:“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  相似文献   

6.
翔和丽是很好的朋友,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家又是窗户对窗户的邻居。“丽,你这些天晚上上哪儿去啦?那么晚才回来。”翔在回家的路上问丽。“没什么。出去走走,放松放松。”丽很轻松地回答。“不会吧!放松到十点才回家?!”翔做作惊讶地说。的确,对于正处于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谁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行踪,尤其是补课、搞到其它试卷之类。“你为什么监视我?”丽加速骑着自行车往  相似文献   

7.
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用人物的行踪组织材料;有的用人物在特定情境中某个特征组织材料;有的以某个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有的用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组织材料,如《小橘灯》就是以具有象征光明、象征胜利的小橘灯为线索展开记叙:小橘灯主人的遭遇—做灯、送灯—接灯—议灯—问灯—想灯,组成了一个生动的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提问—思考—回答一评鉴,融合了教与学的双向思维。“问”之得法,事半功倍;“问”之不当,事与愿违。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则可以使提问成为开发智力的“钥匙”和吸引注意力的”磁铁”,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环节。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好课堂提问这个教学环节,应该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明确目的,恰当选择提问方式。 提问的目的在于: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或者说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三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是防止学生非学习行为的发生,克服非学习行为对学习的消极影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对教学现场的有效控制。 根据上述不同目的,适当地选择提问方式,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常采用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岁寒三友     
<正>【原文】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译文】儿子侍奉父亲,站在庭院前,看见梅树开着花,松树和竹子也长得很茂盛。儿子问:“降霜下雪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我和孩子     
(这是我在二十岁时所经历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和孩子,同在一个庭院里生活,同在一片阳光下,每天,每天。有时,他们会蹦出天真的问活:“老师,你有孩子吗?”问得我低下了头,羞红了脸。望着那些好奇的目光,天真的笑脸,我俯下身,轻声说:“有啊,三十多个孩子,我们这个班o’”啊,孩子们欢呼雀跃,一齐涌到我的身边,搂我、亲我、羞我,我们都笑得那么香甜。我和孩子@雨虹!辽宁沈阳~~  相似文献   

11.
文苑小品     
种夹竹桃的道士
  钱穆先生有一天路过山西的一座古道观,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钱穆先生好奇地问:“这古柏虽死,但姿势还强健,为什么要挖掉呢?”老道士说:“要补种别的树!”钱穆先生问:“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先生大为惊异:“为什么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士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优秀课评比中,最优奖获得者刘英春同志《海滨小城》的教学,颇有新意,现节录于后。……师:本课中的“小城”部分,可分几段?生:按“庭院”、“公园”、“街道”可分为三段。师:不错。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各是什么意思?生: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说小城的每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第二句话举出一些树的名字,具体地说明树多。第三句话说桉树叶子散发出香味。第四句话说凤凰树花开得很热闹。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这样一条法律:“车子不得到达王宫的卯门。”有一天,因为楚王急着召见太子,太子立刻乘着马车进殿。由于天刚下过大雨,庭院中积水较多,太子的马车一直冲到卯门。一名守卫对他说:“车子不允许到这里,你这样做是违法的,赶快把车退出去。”太子傲慢地说:“大王召见我,车子不准停到这里,那庭院中没有积水我才能退出去!”守卫不客气地说:“法律上有规定,车子不得到达王宫的卯门。也没有规定庭院里积水,车子就可以赶到卯门。快把车子退出去!”太子被守卫问得张口结舌。他傲慢地说:“你管不着!”又驱车直冲。守卫看到太子专横跋…  相似文献   

14.
弗劳拉和她的爸爸要搬家了,周五搬运工就会来把家具搬走。到下周,工人们就会把院子的泥土挖掘起来,她和爸爸种的那些花将会被毁掉。弗劳拉把那些她不想带走的东西摆在院子里卖。她坐在旁边,看着那些怒放的花儿,心里很难过。庭院卖场在苹果街还是首例,所以,很多邻居都围着看。爸爸端出来一盘花生让大家吃。爸爸是个很爱开玩笑的人,他看了看弗劳拉写的“庭院卖场”的牌子,冲着围观的人挤挤眼,问道:“你的庭院卖场都卖什么?”弗劳拉不知道他又要耍什么花招,就回答道:“有机器人、木偶和衣服,违反规定了吗?”爸爸纠正说:“我问的不是你卖了‘大…  相似文献   

15.
李建新同学问:“《天气陛下》这篇文章很长,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进行说明的?”《天气陛下》这篇说明文有72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文章以说明人与天气的关系为中心,分两部分来进行说明。第一部分为第1—28段,说明天气陛下的威风;第二部分为第29—72段,说明人是怎样跟天气陛下进行斗争的。这两部分安排的先后顺序,是逻辑顺序,每个部分具体说明时,也是逐层深入地进行的。第一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第1—9段,说明天  相似文献   

16.
空中穿绳器     
爷爷喜欢在庭院里种瓜果,他常说:“自食其果最有味。”从前年开始,每到初夏,爷爷都要“侵占”架在庭院高处晾衣服用的三根铁丝,以它们作经线,然后搬上  相似文献   

17.
错在哪里     
题设x.tan15“ cot15”,求冲M广的值...-“”“”“”——“‘”’”””1 /-”“—“解法1(M广一(一i)量一Z(一i)‘上一1亡一1..;..l十户一解法 2 由 x=tan15” coils“,得*Inl丫*osib一幻* 亚丁一问*0*-fo-1工一—一二二二1广7一二万二二——一 二_二、二二一、COS lh”Slllh-IOSlb”llllbl__.O-._4,则C J工一(一Z)了一(一i)’—一1...、.l i”两种解法,解答不同,错在哪里;我们知道,幂的运算法则(.“)一.””是在实数集卜E立的,有a>),ineR,nER的限制.当数控扩充到:数集时,中学课本没有指出此法则是否仍适用,致,生议团到有关问题时自觉不自觉地套用了此法则.[实广,当底数a是虚数时,若,n、,;都是整数,法则是川J的;而在..、n中有一个是分数时法则就不适用,ioJ‘十—一1”,这是众所周知的,但g成“i’一(i.l)会一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由《水浒传》横逸斜出,故可称为水浒之“外典”。二书情节有连带,但命意大不同,艺术视角更是各逞其姿。《水浒传》的结构,颇近乎西欧十六世纪后之“流浪汉小说”。人奔波着,景转换着,作者视线,随书中人物行踪而游移。小说开篇,就突现了这种风格。由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到第十四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人物迭出的序列为高俅——王进——史进——朱武、扬春、陈达——鲁达——李忠、周通——林冲、高衙内、陆谦——柴进等;场景转换依次为东京——史家村——少华山——渭州——雁门县——七宝村——五台山——桃花庄——桃花山——瓦官寺——东京——野猪林——柴庄——沧  相似文献   

19.
宋清两代词作中,“庭院意象”不断被描绘与重组,最表层的因素是宋代以来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而其深层原因则与每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有关,并与词的内部发展相联系.对比宋清两代文人词作中“庭院意象”的功能特性,归纳其演变之因素,总结出“庭院意象”这一相对独立的审美空间,在文人士大夫的文学作品中从抒情中介进入到拥有自身独立审美特性的演变.其功能性的转变,完成了“庭院意象”从媒介性到文学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医生考侦探     
<正> 相信有不少同学都看过《福尔摩斯探案传奇》这本小说集或动画片。不知有多少同学注意了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华生医生考大侦探福尔摩斯。一天,福尔摩斯到华生医生家作客,两人坐在开着的窗旁聊天。突然,从庭院里传来一群孩子的嬉笑声。福尔摩斯好奇地问华生:“请告诉我,您有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