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股市动态分析30指数回顾及简评上证指数1月28日收于2752.75点,本周末收于2827.33点,上涨2.71%;股市动态30指数1月28日报收883.61点,本周末收于910.23点,上涨3.01%;其中股票组合上涨3.91%。股市动态30指数自2008年1月1日设立以来,下跌8.98%,同期上证指数下跌46.26%。本周股市动态30指数、股票组合均跑赢大盘。  相似文献   

2.
正张岱《夜航船》序中结尾的小故事,我想拿来作本文的开头:从前,有一个和尚,与一位读书人,同宿于夜行的航船中。读书人高谈阔论,和尚非常敬畏慑服,睡觉时,也将脚蜷缩起来,害怕碰到读书人。然而,和尚听出读书人的话里有破绽,就问他:请问这位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答:是两个人。和尚追问:那么尧舜呢,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相似文献   

3.
且试天下     
事业渐成规模的同时,李茂青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忘记那些正在和当初的他们一样摩拳擦掌准备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们.  相似文献   

4.
晴日观夕照     
正值万紫千红的深秋时节,早早地吃完晚饭,我登上三层楼顶,在白云朵朵的蓝天下极目眺望。夕阳像是一轮光辉夺目的玉盘的悬浮在遥远的西天,它那温柔而耀眼的光芒直射到了天地相连的地方辽阔的大地上,宛如笼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俯视微风中清澈的水面浮光跃金;放眼瞧,绿树那茂密的叶子好像擦上了一层油翠绿里泛着闪闪的光亮。抬头凝望夕阳,那温柔的光芒竟也刺得我眼泪都滚出了眼眶。夕阳下的晚霞,绚丽的色彩不断地变化着,一会儿呈百合色,一会儿呈金黄色一会儿呈半紫半金色,一会儿呈半灰半红色,一眨眼的工夫,又呈紫檀色了。其间,由于云层的厚薄…  相似文献   

5.
6.
<正>一房朵和妈妈大吵了一架。结果是房朵在妈妈的注视下跑出了家门。天气燥热,房朵一口气走出了很远,委屈难过的情绪完全被炎热磨没了,平静下来后,她发现自己被烘烤得口干舌燥。奈何当时头脑发热,什么都没带就直接跑了出来,现在处在一个尴尬境地。回家也是不可能的,房朵只能赌气地向前走着。  相似文献   

7.
咏箸     
正~~  相似文献   

8.
带领孩子们走入书香童年,让我再次沐浴了童年世界的春风,从而生出了无限感慨。与其说是我们带领孩子进行经典阅读,倒不如说他们带我重游童年、文学、经典交织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5月17日是全国助残日,2015年全国残助日的主题就是关爱自闭症患者.自闭症又名孤独症,其病症主要有:孤僻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言语障碍、兴趣狭窄、行为刻板等.  相似文献   

10.
新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选录了《诗经·邶风·静女》,对“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解释为:“赠我牧场白茅草,美妙异常放光华。”并且注释“洵”字为“诚然,实在”之意。此注表面看来似乎没有疑义。关于“洵”字注释,最早当属东汉郑玄之笺:“洵,信也。”后人笃信郑玄这一说法。现今几乎所有《诗经》注本,像《辞海》、《辞源》等  相似文献   

11.
筷箸起源于中国有以下两方面根据.一、从原始人学会用火推测筷箸的起源.距100多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遗址化石中有炭灰烧骨和20多万前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洞穴灰烬里埋着烧骨,可以推测先人们不仅学会用火,还会用两根潮湿的树枝将肉块夹进夹出,这就可能是华夏最早的雏形筷箸.二、从半坡出土文物实证筷箸的起源.距今6800~ 6300多年前的半坡博物馆“发簪部分”,展出了九根发簪,其实主要是筷箸;另据上海博物馆1977年编印半坡出土的29根骨针和骨制两端器,其实也主要是筷箸,只是他们没意识到这是筷箸罢了.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某种物质创造的成品 ,往往同时又包含着人的科学思想、价值意识、审美情趣等观念形态的综合成就 ,并且体现出人的生活习俗、行为定势的规定性要求。因此 ,本文作为笔者拟议中的“器物的文化史研究”中的一篇 ,重点是描述勾勒筷箸这一中国乃至汉字文化圈中所特有的取食工具 ,在它身上所积淀的文化意味、习俗惯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纣为象箸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译文]沉迷于斑斓的色彩中,会让人视觉迟钝:沉迷于动听的声音中会让人失聪:沉迷于美食的享受中,会让人味觉越发挑剔:纵情于骑马打猎,会让人心神躁动难安:爱好宝物珍玩,终致道德沦丧.所以圣人的生活,只求吃饱肚子,不求更多的感官享受,摒弃一切浮华的事物,保持俭朴宁静.  相似文献   

14.
正书画,是一种高超的传统艺术。而学习书画,既是艺术享受,也是一种养生的方法。书画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说法,古人早有论及。古画论中记载:"黄大痴九十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余岁神明不衰,无疾而终……"历史上负有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书法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近现代书法家郭沫若、于右任都活到八十多岁。画家刘海粟曾说:"人们只知道运动员和武术家在练功健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电脑》2005,(9):30-31
2005最火爆的数码产品是什么?非音乐手机莫属。  相似文献   

16.
蓝翔 《教师博览》2004,(5):32-32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做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中国传入。我国乃世界用箸进餐国家和民族的母国,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筷不离手,习以为常。可是如今,人们仅把它当成吃饭的工具,并未把这小小的筷子看作是我国四大发明之外的又…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一般的说法,“箸”改称“筷”是因为古代船家的忌讳.但是筷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经常用到的高频词,从语音变化的发展来看,这样的词语不容易改变.一般来说,标准语的确立是和经济政治文化分不开的,明清时期的吴越文化是中国汉族文化中最先进的区域文化,并且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地位,吴中地区的方言词“筷子”由于吴中先进的经济文化,扩散到其他地区,并最终取代原有的“箸”的称谓,成为标准语.  相似文献   

18.
筷子自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筷箸文化。这项关乎"日本人的生活革命",极大地丰富了日本人的饮食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注重读写结合似乎是个老掉牙的论题,尽管这个话题确实很老,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将其落实得很好。我以为"读写结合"的老调实在有重弹的必要,必需将写作教学深深扎根于阅读教学的沃土之中,以读教写,以读促写,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扎扎实实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伴着徐徐秋风,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的"三标高快"品牌建设拉开序幕,使得师生的幸福像花儿一样无拘无束地绽放开来。我们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也捡拾起一串串令人惊喜的珍珠,留予品味分享。一、没有根之坚固,哪来花之绽放徐樱老师的数学课行云流水般地进行着: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班内总结倒数的意义:3/4×4/3=1 1/5×5=14/9×9/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