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及Excel统计分析功能,以石油天然气工程类科技期刊为例,分析该领域综合排名前列的期刊近十年高被引论文特征,结合期刊发展动态探索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结果】 高被引论文数量逐年增长,热点内容论文较短时间内易达到高被引;拥有核心学术力量的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重点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被关注度、引用率普遍较高;学术大师与知名专家不仅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率较高,合作者论文被关注度也较高;作者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与发文数量关系不大,但与研究选题直接有关;热点、重点领域的引文贡献突出。【结论】 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应以内容建设为核心,重点提高引领学术创新的能力,周密组织策划出版内容,提高期刊论文质量,增强出版内容多样性。同时,倡导编委、审稿专家、编辑、作者、读者等的知识回报与价值体现,并从“快”“推”“宣”三方面提高期刊“三度”,使辐射效应在提升期刊影响力方面的作用得到最佳发挥。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顶级科研论文代表了世界学术领域内重大的独创研究成果,其在网络中的受关注程度体现了社会大众对重大科研进展的关心热度。研究顶级期刊论文在网络中的关注度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提出全面科学的论文评价体系奠定基础,为论文在网络中获得高的网络关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过程]利用2016年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的1584篇科研论文的Altmetrics数据和题录信息,从分布特征和相关系数两个维度描绘了论文社会影响力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从论文研究主题和来源国家两个维度探析了论文网络关注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顶级期刊论文的Altmetrics指标和被引量波动范围较大,各指标分布均呈现长尾偏右的尖顶曲线;论文的Attention score与被引量的相关性较弱;探讨与人类健康和生活相关研究主题的论文更容易获得高的网络关注度。不同国家的论文网络关注度呈现出3类较突出的特征;论文的国际合作程度越高,越有机会获得高的网络关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引入IMRD架构对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细分与归类,有利于挖掘各类关键词的潜藏信息,丰富论文创新性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和内容,从而提升评价指标的精确性、科学性。[方法/过程]应用文本处理技术和LDA主题模型提取论文的关键词,根据IMRD架构将论文的关键词分为Topic关键词和Method关键词,结合两类关键词的相似度和相似论文数量等因素计算论文相似值,继而根据关键词的类别特征分别构建Topic关键词学科热度值、学术潜力值及Method关键词创新性的数学模型。最后,整合论文创新性的各种影响因素,构建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论文创新性评价指标。[结果/结论]以CNKI数据库中“篇关摘”含有“自然语言处理”的中文期刊论文为实证对象,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创新性评价指标能有效区分具有不同创新水平的论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特征,探讨该类期刊在提高影响力方面的措施。【方法】 收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13种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期刊在2011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对其作者数量、第一作者所属机构、第一作者职称、第一作者学历、基金资助情况以及论文下载频次、篇幅、类型及学科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刊零被引论文数量与其发文量相关性不大,零被引率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呈负相关。高等院校的零被引论文占比最大;零被引论文随完成论文合作机构数量的减少而增加。基金资助论文的零被引率高于非基金资助论文;资助项目少的论文零被引率低于资助项目多的论文。篇幅短的文章或不系统的研究性论文较少被引用。摘要信息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综述型论文零被引率小于研究型论文。【结论】 各刊发文量与零被引论文量间的关系视具体情况而定。针对零被引论文占比较大的稿件,即高等院校及任务类稿件,应在论文发表前的各环节进行协同控制。要加强及重视摘要信息的规范编辑。对来稿字数应作要求。编辑要及时掌握研究领域动向,加强与资深专家及学科带头人间的沟通,积极约稿。尽早发表并提高论文的显示度,进而减少零被引或低被引文献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揭示期刊声誉与高影响力论文的关联,探讨高影响力期刊作为学术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期刊科学地理解与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通过定义期刊影响力区间,分析一组大样本高被引论文及刊载期刊在不同影响力区间的分布情况,并比较期刊高被引论文刊载量/率区间差异和高被引论文引用层级区间差异。[结果/结论]高被引论文主要分布在高影响力区间期刊上,但无论论文引用层级如何,仍约有2%~3%的高被引论文刊载在影响力居后的50%期刊上;而高被引论文期刊仅占期刊总量的53%,其分布也呈现高影响力区间聚集效应,且刊载量或刊载率越大,高被引论文期刊聚集程度越高。最后提出在不同的评价情境下,辩证使用高影响力期刊指标。  相似文献   

6.
宋玲玲 《现代情报》2017,37(10):137-143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学术迹和学术矩阵的学术测度测算国内航空、航天领域期刊的学术矩阵参数和学术迹,实证探索研究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学术测度方法对期刊各类学术成就进行量化评估,充分展现期刊整体学术水平提供了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并深化了学术评价的直观性和全面性。[方法/过程]以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10种核心科研期刊为研究对象,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集10种期刊的可被引论文数、零引论文数、h指数、总被引数和h域引文数5个独立数,基于学术迹和学术矩阵的学术测度测算它们的学术矩阵参数和学术迹,实证探索研究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通过学术迹的动态变化趋势比较发现它们的学术迹整体呈发散状走势,有效学术贡献的累积期至少需要2~3年;学术矩阵的各项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期刊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主要从总学术贡献、发文的即时关注度、学术潜力爆发期和整体发文水平等方面对期刊学术成就差异进行总结。这对于学术期刊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及科研影响力起到了客观且正确的敦促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91篇论文,从被引和施引作者、作者单位、研究主题、施引期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论文同时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引用情况进行了比较,从中了解《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被关注的程度、研究主题及相关学者等信息,发现引用和施引论文的学者及研究机构和施引期刊,建议增加论文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创建本刊英文网站,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吸引国外稿源,进一步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学术质量和学科领域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百度指数分析非核心期刊在评为核心期刊后该称号对其的滞后性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中文核心和2013年CSSCI中新入选的部分管理类核心期刊的百度指数数据,绘制其百度指数的趋势图.[结果]从趋势图中可以发现这些期刊关注度存在明显的拐点,即当核心目录公布之后期刊的关注度陡然上升.通过百度指数这一工具证实后效应现象是存在的,非核心期刊一旦获得“核心期刊”的称号后读者对该期刊的关注度陡增,借鉴和引用期刊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期刊的投稿数量也会大幅度的提升,这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文章质量.[结论]核心期刊的评选有助于提升期刊的质量,百度指数为实时监测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学术影响力的综合类/专科类期刊栏目建设和专题策划的差异化情况,从突出相关学科期刊差异化发展的视角,探索综合类科技期刊有效避免不良竞争、与相关学科期刊共赢的高质量发展途径。【方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期刊学术影响力情况和中国知网的期刊栏目发文引证数据,以处于不同学术影响力水平的老年医学相关学科的8种专科类和综合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纵向(不同学术影响力期刊)和横向(综合类与专科类期刊)分析比较期刊栏目建设和专题策划的差异情况。【结果】学术影响力较高的4种期刊中,综合类和专科类期刊的栏目发文量排名、篇均被引频次排名差异较大;学术影响力较低的4种期刊中,综合类和专科类期刊的差异较小。在不同学术影响力期刊中,专题类、特色类栏目是促进差异化的重要栏目;学术影响力较低的4种期刊的指南共识类发文的学术质量有待加强,专题数量和选题质量需要继续提高。应通过降低相关学科期刊间共有专题比例,关注选题综合性、专业性、连续性,以及与国家重要课题结合等加深差异化程度。【结论】医学综合类科技期刊需要提高栏目统筹管理水平、加强特色类和专题类栏目建设、注重指南共识类文章的学术质量,从差异化视角推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论文标题中往往包含部分或全部关键词,标题与关键词之间存在差异便于读者将二者结合,更全面地了解文献内容。[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提出了论文标题与关键词差异度的概念,然后对CSSCI中近20年的图情类期刊论文分别从差异度的年度分布、不同期刊论文差异度比较、标题长度和关键词数量对差异度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标题与关键词差异度有随着年份变小的趋势;有4种期刊差异度相对偏大,说明这几个期刊的标题与关键词能反映更多的内容信息;标题长度在15~30之间和关键词数在4~5个时,差异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CNKI《科技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引文检索功能,检索国内6种医学学报2002~2012年历年高被引论文共600篇,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类型、学科分布、发表年份、论文来源进行分析。表明最近10年内,栏目类型上,6种学报发表的基础研究类论文有较高的关注度,流行病学研究的关注度也不容忽视;学科分布上,肿瘤学、中医药和新技术方法类的文章也有较长的关注时间和被引机会,增加这些文章的比重对提高期刊影响力较为关键。年限分布上,不同年限的高被引论文分布均呈集中趋势,文章发表第6年以后,有较多的高被引论文出现,各刊略有差别。高被引论文来源上,校内稿件是主要来源,但近年来,校外稿件在高被引论文中所占的比重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从语义功能角度探究不同类型关键词在学术文本中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识别领域热点主题和技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关键词的词汇功能进行识别,将关键词分为问题类和方法类;其次,构建关键词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分别采用K-M曲线和Cox回归对关键词的生存时间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次数与问题类和方法类的关键词生存时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期刊等级、是否基金资助、作者合作规模和参考文献数4个因素与方法类关键词的生存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问题类关键词生存时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所收录的眼科学期刊历年被引用论文数的统计,发现期刊被引用论文数在期刊出版后的3~5年达到峰值,然后又下降;期刊的被引频次也呈现同样的被引分布。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论文数与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来作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可以作为反映期刊论文被利用概率大小的测度指标。进一步随机选择生物学基础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学类、数学类、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计算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对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均无相关性。由此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不能作为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但是它能反映出期刊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概率的大小,能提供给作者论文发表在哪些杂志上被引的可能性更大,哪个杂志受读者的关注度更高。这些信息对于读者选择期刊投稿非常有用,对于研究人员评价期刊的整体被利用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我国农业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中我国农业类期刊2002—2005年主要引证指标的分布情况、各学科平均值及其4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与全部收录期刊总平均相比,农业类期刊群的学术影响力虽整体较弱,但却发展变化相对较快;②农业类期刊学科平均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学科平均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与学科期刊数量和论文产出的关系不大;③4年中影响因子列于榜首或前列一些期刊均为高自引期刊。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影响力医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提供的医药卫生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为依据,选出22种高影响力医药期刊.以2004~2008年版CJCR为源数据,分析他们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来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比与国际论文比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采用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分析期刊的影响力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这些期刊的国内学术影响力均较高,其影响力变化呈现4种趋势:一直上升、先升后趋于稳定、呈"V"形或波动上升与高位震荡;这些高影响力期刊同样存在基金论文比低、国际影响力低、影响力受到期刊学科性质和期刊刊载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其中国际论文比对期刊影响力的作用在减弱.  相似文献   

16.
宋惠兰 《现代情报》2017,37(11):163-170
[目的/意义]当前有关论文合著的研究大多以主题或学科为研究对象,很少从整个研究机构的角度去探讨各个机构之间的学术合著情况。[方法/过程]本研究选取2007-2016年在Web of Science发表的图书情报学方面的期刊文章,利用书目计量及社会网络分析两种工具,对其论文合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显示M大学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学术合著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同时论文合著活跃度分别与学术生产力和学术影响力轻度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机构分析学术研究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有关研究显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为: 期刊数量相对较多而影响力相对较低;发表论文数量较多而被引次数相对偏低;期刊进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数量不尽人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期刊的发行量有限.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本文分析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构成要素;探讨了高被引论文与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质量决定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深度,数量决定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范围;提出了挖掘高被引论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度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能力,为提升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学术话语权提供决策支撑.[方法]构建基于社交媒体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论文传播广度、强度和速度等指标,测度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能力,利用统计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揭示各学科论文的传播特征.[结果]不同学科期刊论文在传播广度、传播强度和传播速度的总体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工程科技Ⅱ、基础科学和医药卫生科技领域论文的传播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学科中的期刊论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一枝独秀.[结论]应挖掘各学科领域热点选题,加强期刊的建设、宣传与推广;推进落实系列发展行动计划,加大对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扶植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提升社交媒体传播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英文期刊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国内编辑出版类作者的选题及同行编辑组稿、选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期能对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有所裨益。【方法】 以7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2009年刊发的文章在6年内(2009-2014年)的零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的不活跃性入手,参考相关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思路,对这些论文的相关文本信息、相关作者信息、主题内容、基金资助情况、论文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零被引论文的出现与期刊的H指数、影响因子及其论文的语种、类型、学科分布等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结论】期刊应该减少或避免零被引论文的出现,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要能够发现那些具有较大创新的优质稿件,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学术社交网络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参与并使用,对学术社交网络中的学科交互研究有利于促进科研人员利用学术社交网络开展非正式交流及跨学科合作。[方法/过程]文章以ResearchGate(RG)为例,将iSchool成员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获取61所iSchool机构成员用户的交互关系数据,并对其中的2798所机构及其间所形成的30393条交互关系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结果/结论]从交互数量来看,iSchool成员机构在学术社交网络中的学科交互范围较广,但跨学科影响力有限,其跨学科交互情况反映了目前图情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从交互关系网络来看,iSchool成员机构整体学科交互关系网络结构较为松散,网络还呈现出iSchool成员机构分别主要与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和工程与技术科学类的机构产生交互关系的两种趋势。此外,对学术社交网络中交互关系的拓展和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有利于科研合作的开展和学术声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