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11月,余映潮老师在江阴英桥国际学校执教了《记承天寺夜游》一课。  相似文献   

2.
王爱新  庹秀娟 《教师》2010,(30):32-32
有一节公开课是讲《记承天寺夜游》,课是这样安排的:由咏月诗引出,简介背景,师范读、生齐读,疏通文意,由本课的表达方式引出本课结构。老师把重点放在本课结构上,通过概括明确本课结构:①叙夜游之事。②描庭下之景。③议淡泊之志。  相似文献   

3.
听王益民老师的课,我在惊诧于学生出色的表现之余,总会想起叶老的那句话:“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这次听《记承天寺夜游》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夏发祥 《教育文汇》2014,(10):36-36
最近听了李恒老师执教的一节研讨课,课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的这篇短文如一块小巧玲珑的璧玉,晶莹剔透,叙事简洁,写景传神,抒情含蓄。李老师如何带领学生认真咀嚼、欣赏这篇美文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诗歌体系中,意象是诗歌的核心要素,是构成诗歌的关键部分。诗人在表达情感、寄托理想时都无法脱离意象。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从以“意”带“象”、以“象”领“意”两个角度,解读意象在古诗文中的深刻含义,并通过设定目标、巧妙导入和解析意象等课堂教学环节,推动《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听过张玉新老师执教的三节语文课:《断魂枪》《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这三节课可以用九个字概括:明学情,抓细处,显本质。明学情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抓细处表现出教学过程的精细性,显本质体现了授课者的教学理念。一、教学的针对性教学针对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在讲《断魂枪》时,张老师采取课前调查问卷的形  相似文献   

7.
正《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心境。对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大家基本认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师: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常将喜怒哀乐寄情于山水,发泄于笔端。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记承天寺夜游》。这是一篇写号抒怀的好文章,让我们去苏轼凝练传神的文字中畅游一番,感受他微妙的心境。  相似文献   

9.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中以质疑的态度探究"户"字古义,老师扎扎实实教,学生扎扎实实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关注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实录剪辑:余映潮先生《记承天寺夜游》(张家港市鹿苑中学版)(出示投影) 师: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课文里面有一个地方是明写高兴的,还有一个地方是暗写高兴的,我读给你们听一下。  相似文献   

11.
熟课生教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教过多次。这篇文章内容不深,篇幅短小,叙事、写景、抒情虽非常平淡,但决非平淡无味,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淡而有味,淡得隽永。这天又教《记承天寺夜游》,我从作者最后的一句感叹切入,抓住一个“闲”字,从闲情、闲景、闲人三个方面引领学生多角度品味感受苏东坡别样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有这样一句话: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披是拨开的意思,披文入情就是要拨开表面的文字深入到作者的心灵世界。沿波讨源意思是要沿着水流去探索源头。那我们怎样才能由文面深入到文心讨得源头呢?下面我结合赵谦翔、余映潮老师所作的《记承天寺夜游》课例,从四个方面谈谈讨源之法。  相似文献   

13.
课堂语言,是老师教育智慧和理念的显示器.自然、贴切、多彩、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能关注情感指导学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把课堂润滑得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因此,课堂语言也是评判老师业务素养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观我校L老师借班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后,我对此有了更加直观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古人晚上出游,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有闲情逸致,属文人雅事或雅集;二是心中有充盈郁结的不平之气,借出游排遣。苏轼所记夜游承天寺,更偏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全文言简意丰,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不仅要积累文言词句,还要"披文入情""披文入境","此心乐出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对此,本文再现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教学设计过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1]王雨冰老师执教的就是其中的《记承天寺夜游》。此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带领学生"穿行于文字之间",品析情感,入心入肺。全课以"理游之事、赏游之景、悟游之心"三个环节来架构,采用言文合一、情境还原、材料助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情味,并以朗读贯穿,达成了文本情感的内化与外显。  相似文献   

17.
有一节公开课是讲<记承天寺夜游>,课是这样安排的:由咏月诗引出,简介背景,师范读、生齐读,疏通文意,由本课的表达方式引出本课结构.老师把重点放在本课结构上,通过概括明确本课结构:①叙夜游之事.②描庭下之景.③议淡泊之志.  相似文献   

18.
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个,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屏显.生读.) 1.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熟读成诵.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品味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与提示: 1.F 2.D 3.B 4.A 5.E 6.C 7.苏东坡夜游承天寺后,以极精练传神之笔,摹写清寂空明之月色,及其对闲适淡雅之美的领悟和追求。张宗子于西湖深夜观雪,包蕴宇宙于胸襟,亦以简洁的艺术才华,显露出一已孤高之性格和落寞之情怀。  相似文献   

20.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就其命运而言是悲惨的.但对于中国文坛而言却又是幸运的。在黄州。作为闲者苏轼去江边游黄冈赤壁,去城郊访故友.去承天寺赏月……留下了能炫耀古代文坛的许多诗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