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环境下,开展情报产品可视化展示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为情报产品可视化的便利性、易读性、生动性和可传播性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情报产品的可视化问题类型分析以及可视化工具调研,采用了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结论]对情报产品可视化的信息表达思路、信息传递模式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对不同分析场景的可视化展示模式、可视化工具选择提出建议,为情报领域信息分析人员提供思路、方法和工具参考。  相似文献   

2.
寇静行  林阳 《情报探索》2023,(1):119-126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开源情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国内学术界在开源情报领域研究热点,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与启发。[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中检索得到开源情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从发文量分析国内开源情报领域的发展历程,使用CiteSpace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结合内容分析方式,总结讨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结论]国内开源情报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的颁布是一个重要契点。2017年以前为萌芽阶段,2017年至今为起步阶段,加速频率的增长孕育着未来崛起的可能。研究热点集中在对境外开源情报体系(重点是美国)的研究、与新技术融合应用研究、开源情报感知能力研究以及开源数据资源研究四个方面。最后,基于分析结果,针对下一步研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视角下的情报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在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提出军事情报和社科情报进行共享的概念并分析其可能性,掌握情报共享的发展脉络、研究趋势和创新研究十分重要。[方法/过程] 基于数据可视化分析,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情报共享的相关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情报共享研究的历年分布、关键词网络、作者和机构等信息,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当前情报共享发展的制约问题和研究热点。[结果/结论] 分析了军民融合下的情报共享可能性,提出了新时代特征中情报共享问题的研究方向,对情报共享的深入研究和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意义]分析我国科技报告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以促进我国科技报告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方法 /过程]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数据源,以"科技报告"为关键词,题名作为检索条件,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软件,对我国科技报告相关文献从期刊来源、重点学科、高频作者以及关键词共现等方面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 /结论 ]我国科技报告主要研究热点为制度建设、检索和体系建设,主要研究单位为科技信息(情报)机构。  相似文献   

5.
章小童 《现代情报》2018,38(8):107-117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发现和揭示国内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我国竞争情报人才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参考,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国内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研究的期刊文献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计量分析与主题归纳分析,借助Ucinet、NetDraw等软件工具,对国内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参考建议。[结果/结论]从文献数量上看,近年来国内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整体上呈波动发展的态势;国内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研究文献集中分布于以《现代情报》为代表的少数几个期刊中;综合发文数量和影响力2个指标分析,发现了8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作者;国内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研究合著网络密度较小,且具有小世界效应;热点聚类和主题归纳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研究主要聚焦在3个方面;国内竞争情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3点;最后,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为建立健全竞争情报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邓君  宋先智  钟楚依 《现代情报》2019,39(10):154-164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热度的逐年升温,探究我国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助于反思不足、明晰发展方向,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以CNKI收录的2001-2018年的数字人文领域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对我国数字人文研究的时间、空间、高被引文献、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与内容挖掘,识别研究前沿,以全面了解我国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结论]目前我国数字人文领域存在四大研究热点|数字人文学科分布呈现以图书情报档案学为中心向其它人文学科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发挥情报、情报学、情报机构更大的价值,推动情报研究向智库研究转化。[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的方式,对情报与智库的概念进行界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提出情报贯穿智库研究全流程的“SQTSP过程”,从思维方式、市场性质、服务对象、属性特征、导向因素5个方面总结了情报研究向智库研究转化的关键问题,为情报支撑智库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分析情报在引领并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过程中的研究热点,能为研究人员充分认识情报的"耳目、尖兵、参谋"作用,并为了解当前研究态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利用主题发现和文本挖掘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情报学的研究热点,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情报工作的地位、转型、学科建设和体系构建、服务路径和工具、改革等方面内容。[结果/结论]分析结果得出:重新定位情报服务国家总体安全的作用,智库、开源情报、军民融合、大数据成为情报工作服务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路径和工具;在情报工作内容和过程方面,面向国家战略决策并以任务聚焦为目标进行机构、领域、区域融合;为更好服务国家安全、发展和创新,应重视人才培养、情报融合、科学技术,并在情报机制和体制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杨思洛  董嘉慧 《现代情报》2021,40(11):167-177
[目的/意义] 研究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知识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CSSC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通过研究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路径、核心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对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进行分析,梳理智慧图书馆的知识脉络、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趋势。[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智慧服务策略探索以及在智慧图书馆的具体实践。未来的研究将围绕技术的融合、智慧服务效能提升、以及智慧图书馆的具体实践3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语境是情报产品的基本要素。根据语境的规律特征来编写情报产品,可以提高情报交流的成效。[研究方法]借鉴语言学语境研究的理论方法,探讨情报产品语境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情报产品中语境的作用及语境的构建。[研究结论]情报编写具有情报交流的功能及语言交际的特性,因而语境是情报编写研究的重要内容。应该充分发挥语境的制约、解释和引导等方面的功能,确保情报产品准确表达与理解。编写者是语境构建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促成编写者表达语境和读者/用户接受语境的交汇融合。  相似文献   

11.
孙琳 《现代情报》2018,38(10):65
[目的/意义]产品情报的有效获取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竞争态势,并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对产品情报及其知识需求呈现跨领域、跨行业、多主体的综合性及深度挖掘商业价值的迫切性。[方法/过程]构建细粒度的产品情报知识元模型,通过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融合过程,实现产品情报知识元属性集与关系集描述空间的扩展以及知识元属性关系网络的生成。[结果/结论]实例研究从业务和竞争力两个视角,实现产品情报知识元属性集的融合与深加工,为产品情报的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提供相对完备的知识基础。证明了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融合方法对产品情报知识元融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意义]通过对近十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数字图书馆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学分析,从而了解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过程]通过Cite Space软件,从标题、摘要、关键词三个字段对数字图书馆的文献数量、期刊、作者、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分布及关键词聚类和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结论 ]2009~2018年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研究已逐年减少,文献主要集中于图书馆情报类的专业期刊并呈现离散状态,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并形成几大研究团队;研究热点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云计算"、"信息服务"、"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建设"、"个性化服务"、"知识产权"、"大数据"等,关键词突变分析可看出在不同年份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刘溪 《情报探索》2022,(1):130-134
[目的/意义]旨在阐述5G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热点,并对重点建设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与展望。[方法/过程]对国内学者有关5G技术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利用CiteSpace工具获取高频关键词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发现有关5G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热点主要涉及终端设备、信息传输、空间重构、用户感知四方面内容,并从智慧服务新模式的催生推广、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现有应用基础上的升级改造三方面阐述研究趋势。最后对本文研究的不足进行简述,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期对图书馆做出自我变革与深度调整提供一些全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旨在为交叉学科领域科研人员拓展思路、寻找创新突破点等提供支持,并为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品质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SciVal研究主题,通过梳理知识服务对象发表文献参与的研究主题,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挖掘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潜在合作伙伴以及重要发文期刊等数据。[结果/结论]发掘出的前沿主题不仅精准对接服务对象的科研方向,而且可以细化到前沿主题的参与者、发文期刊等信息,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满足服务对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从研究主题的知识生产与扩散两方面识别学科研究热点,有利于明确学科重点,把握学科发展动向,为预测未来研究趋势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过程]提出主题动能概念,基于研究主题的生产与扩散指标构建主题动能模型,综合分析某时间段某主题的研究质量(横向热度)与速度(纵向变化),识别学科研究热点;并根据多时间段的动能变化情况划分不同类型的研究热点,描述其动态变化。[结果/结论]选择图书情报领域2017—2021年研究文献与引证文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主题动能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当前阶段的学科研究热点;选择2012—2016年和2017—2021年两个时间段的相关数据分析主题动能变化,能够划分学科“前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研究热点,实现对学科研究的动态描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融合多源数据,从大量真实具体的企业竞争对手中抽取出竞争对手的画像,为解决海量竞争对手无限性和企业竞争情报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提供启发。[方法/过程] 从画像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数据融合、数据分析、画像构建和画像应用等环节出发,提出了一套融合多源数据的企业竞争对手画像构建模式,然后以H公司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基于所提出的竞争对手画像构建模式,构建了H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画像,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对手画像构建实践以及为后续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6)
[目的/意义]对国外"人工智能+图书馆"相关研究进行搜集与分析,梳理人工智能在图情领域研究现状,以期为人工智能在图书情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CiteSpace.5.6.R3、Bicomb、Ucinet、NetDraw等工具对WOS收录的关于"人工智能+图书馆"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趋势看,国外关于"人工智能+图书馆"发文量前期处于低迷状态,近几年呈直线上升趋势。从研究热点主题看,国外研究主要围绕图书馆智能技术体系研发与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检索以及知识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安全与伦理素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旨在为图书情报学科发展的有效探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结合CSSCI核心期刊论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NSSFC)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多项数据作为数据源,从宏观层面对图书情报领域近十年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其研究发展过程和变化趋势,从微观层面对对图书情报领域成果进行文本挖掘,发掘出近十年研究热点。[结果/结论]图书情报领域热点主题以“图书馆”“情报”为侧重点,呈交叠式融合、各热点之间互相交错关联的社交网络图。这从侧面也证明了图书情报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主题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使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广泛关注,涉及技术、法律和应用市场等多方面,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直观的了解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过程]文章以CNKI收录4951篇文献作为数据样本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个人信息保护近10年的研究学科及期刊分布、具有影响力的机构和作者、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个人信息保护作为多学科交叉复合型研究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范畴,研究领域集中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民商法及行政法、新闻与传媒、图书情报等;作者、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且多为内部合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法律和应用市场等方面,发展趋势集中在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立法、开发和技术保障以及社交网络、终端提供的服务等。该研究为揭示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旨在为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图书馆微信主题研究和微博主题研究的对比分析和文献计量分析,探讨图书馆微信研究的整体情况、发文趋势、学科分布、热点主题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汇总全国范围内各类图书馆微信服务的调研情况,分析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开通情况、服务内容、运营与服务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结果/结论]微信不仅是图书馆一种新的宣传工具和社交媒体,更是一种深藏丰富原创信息的资源。提出图书馆应从资源的角度对微信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