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墨西哥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墨西哥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仍有局限和不完整。墨西哥阶层分化现象明显,女性仍然备受父权制的压抑和身份设定的刻板桎梏。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呈现了墨西哥女性最真实的生存状态与最典型的时代症候——为了自身的独立和权利不断地与父权制社会做抗争。本文以符号学为理论工具,通过对墨西哥影片《罗马》中克里奥、索菲亚和奶奶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的细致解读,展示出不同社会阶层女性的爱与信仰、独立与坚韧等复合性形象特质,以及对传统刻板印象的新变、对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对父权制的抗争。  相似文献   

2.
塔西佗在其《编年史》开篇章中概述了罗马历史书写在漫长的政治变革中所呈现出的兴衰转变。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史家尚能秉笔直书,西塞罗与撒路斯提乌斯在这方面的成功描写堪称典范。当奥古斯都确立元首统治后,罗马史家开始避免犯颜直谏,这其中李维和庞培·特罗古斯故作曲笔,以王政时代与共和时代的历史隐喻当下的罗马国运及皇帝德行。及至提比略统治时期,罗马史家转而热衷于阿谀奉承,维莱伊乌斯·帕特库鲁斯由此将源自赞美诗的各种技巧融入历史书写中。通过对文本的仔细梳理和对比,分析这些基于社会现实的历史撰述,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政治环境与历史写作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为后世史学的发展开辟了多重进路。  相似文献   

3.
吴愚 《文教资料》2008,(28):229-231
电影观众是期待一部影片真实于某种不成文的成规,而不是真实于真实的世界.虽然涉及艺术的"成规"无法像科学定理那样给出精确的参数,可是看清楚一些事实无疑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的牺牲.本文就尝试阐述笔者所理解的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比如:严格意义上的或着说是理想意义上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艺术真实"又受到诸多局限.在事实表述时,我们要把握好叙述历史的分寸,而在电影创作中,我们尊重用影片来做判断、提供一种表述历史视角的电影作者,我们也认为虚构的、专心于精彩叙事的电影同样也忠实于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罗马平民问题是罗马早期历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史学界争论很大。文章主要对罗马平民的起源、演变、发展及贵族的斗争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与梳理,重点突出罗马平民在罗马从王政时代走向共和时代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马平民问题是罗马早期历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史学界争论很大。文章主要对罗马平民的起源、演变、发展及贵族的斗争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与梳理,重点突出罗马平民在罗马从王政时代走向共和时代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轻轻地合上那本书,眼中早已热泪盈眶,为了书中那个少年最终的悲剧。 黑格尔曾在他的《历史哲学》中痛心地评价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国:"他们是出现于文明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地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他们的来临和退去都像潮水一样难以解释,以至于人们只能将他们看做是上帝派来的对古老文明的一种惩罚。"  相似文献   

7.
罗马史家李维以其文辞晓畅、叙事宏富名动当时奥古斯都时代的文化圈,也因其《建城以来史》对古罗马历史无可比拟的史料价值而名垂后世。但是,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中却称李维笔下的罗马一成不变——罗马独特的军政制度和典型的民族精神从罗马建立时起始终不变。经考察,《建城以来史》早期诸卷的历史叙事,为柯氏所诟病的元老院、军团制、占卜仪式其实都依随时代的变迁而多有变化。罗马人在不断吸纳各阶层、各民族的过程中形成,共和国与王政时代体现出一脉相承的联系,共和制度中各级官职、会议、法律随等级斗争的推进而不断完善等,都体现出李维视历史为生生不息的变化发展过程。实事求是地说,李维记述罗马崛起时的历史性与阐扬民族精神时的永恒性是并存的,罗马人的传统美德在李维心中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人怎样看待意大利?这是研究罗马共和末年到帝国初期历史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中寻找答案是一种尝试,其意义非同一般.贺拉斯是当时最著名的罗马诗人之一,他的作品集中地反映了他心目中的意大利.在他看来,意大利是一个区别于罗马城和罗马国家的地域实体;他家乡的阿普利亚人的生活和性格表现了意大利的民族精神,已经与罗马人融为一体;意大利在政治上归属于罗马已经毫无疑义;佃农的家庭生活成为当时意大利经济生活的普遍现象;在吸收希腊文化的基础上,统一的罗马—意大利文化融合而成.贺拉斯诗歌中的意大利是当时罗马人关于意大利的看法的一种概括和升华,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并在一定高度上来认识奥古斯都时代暨罗马共和末年到帝国初期的意大利的社会和文化状况,从而丰富今天的罗马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五十五度春秋,印证着北京教育学院的光荣历史 北京教育学院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艰苦创业之际,复兴于改革开放、尊师重教的时代洪流之中,经历了世纪之交的两次重组与深度融合而发展壮大,在新世纪阔步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我国史学界正兴起一个城市史研究热潮.许多同志在进行中西城市史比较研究时,仅仅将西欧中世纪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进行比较研究,而忽视了将古典古代的希腊罗马城市与中国同一时代的古代城市进行比较研究.马克思说过,"古典古代的历史是城市的历史".不了解西方古典古代城市的历史,即不能真正了解西方中世纪乃至  相似文献   

11.
一、历史是时代的记录,史学是时代的标志之一.在每个时代的成熟阶段,或者是在时代的转折阶段,都会产生代表这个时代的史学.在中国,《春秋》、《史记》、《资治通鉴》、《国史大纲》、《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上册)、《中国思想通史》等,是不同时代因时而生的历史著作.在外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都产生过一批代表性的历史著作.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罗马李维的《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塔西佗的《编年史》;十七世纪启蒙时期伏尔泰的  相似文献   

12.
刘大先 《大学生》2014,(17):32-33
正1983年,导演史蜀君根据武大中文系女生喻杉同名小说改编的《女大学生宿舍》可谓风靡一时。那是恢复高考后不久,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关于历史的反思、青春的意义、未来的追求,让这部电影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时的大学生对于人生、社会、时代的思索,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像后来的一些校园电影精神收缩,将目光关注于个体情感和成功学式的奋斗。  相似文献   

13.
1.金的化学符号是Au,源自罗马神话中的"曙光女神"欧若拉(Aurora)。不过亮点出现在古墨西哥,在阿兹特克人的语言中,黄金的写法是Teocuitlatl,意思是"上帝的大便"。2.黄金可能是史前人类加工过的第一种金属。早在62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保加利亚原始人已经开始加工黄金,在2500多年前古埃及人掌  相似文献   

14.
埃塞俄比亚是瘟疫发源地的说法,至少从希腊古典时代起就盛行于整个地中海世界。该说一方面是来自希腊社会对埃塞俄比亚的荷马式童话认识及对希腊诸神的回应,另一方面则来自希腊的世俗医学理论认识。这两种认识传统在罗马得以继承和延续。到基督教产生巨大影响时期,基督教作家用基督教取代了希腊罗马的诸神来解释瘟疫产生的原因,但瘟疫的起源地之世俗医学认识则仍然沿袭了希腊罗马认识中关于瘟疫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传统,基督教作家的历史写作也继承了古典作家的传统。埃塞俄比亚瘟疫发源地说直到中世纪时代都盛行于整个地中海世界。古代作家记载的亲历瘟疫或是不容置疑的,但他们“据说”瘟疫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说法却只是希腊罗马传统说法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七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西方很长时间内的主要教育内容,与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等理念密不可分.本文将"七艺"的演变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晚期四个阶段,探讨了这一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并通过课程的视角考察其在西方教育中的制度化过程.文章指出,笼统地说"古希腊罗马的七艺"是不准确的,"七艺"的概念成型于古罗马晚期,并与基督教有不可割裂的联系,它主要是一个属于中世纪与基督教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罗马史学把国家政治军事大事等作为记载的重点,历史写作的主题也围绕于此。史学政治功能的形成源于罗马国家成长过程中战争的频繁。最初的历史记载"祭司表"内容多为国家军事宗教事务。布匿战争时期,希腊史学的传入刺激了罗马人历史意识的产生,在临摹吸收希腊史学的基础上,罗马史学形成了自己的为国家政治辩护的特点。历史学家改变了之前历史记载的简明方式,开始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叙述解释历史,并致力于建构罗马民族特性和培育爱国主义情感。从公元前2世纪中期开始,历史写作与罗马国内的政治环境联系起来,成为政治派系斗争的辩护工具,政治人物也一直是历史写作的主要群体。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一直遵循"影以载道"的艺术原则,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起到了凝聚力、向心力作用,而作为个体生命意识在中国电影中长期处于边缘和失语的境遇。时代发展到今天,个体生命意识越发成为当代导演观照的对象,叙述个体的、边缘的、"小人物"命运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从个体生命意识视角对当代中国电影进行巡览,试图就当代电影构建过程中对个体生命意识的观照进行梳理,阐述个体生命意识在当代中国电影建构中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茅盾是不满足于写"闲适小品"的人,他总是成功地把时代洪流掩藏在自己的作品里。在这篇构思奇特的散文里面,如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又称"红色电影")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红色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文化形式为人们所喜爱,它承载着国家意志和社会规范,并且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文章结合主旋律"红色电影"的定义、特征、价值、发展历史,探讨其历史特征、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20.
在欧洲,彩绘玻璃比哥特建筑的历史还要早200年~500年.在意大利各地,如罗马、米兰、那不勒斯和拉韦纳都建有著名的玻璃作坊.工匠们继承了300多年来的罗马传统,将各种矿物质添加到制作玻璃的原料中去,制作出色彩各异的玻璃,然后根据画稿将彩色玻璃镶嵌成人物或风景的图案,制作教堂的玻璃窗,阳光透进五彩缤纷的彩色玻璃窗,产生斑斓迷离的视觉效果和一种虚幻离奇的神秘感,把信徒们带进"天国"的氛围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