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齐金颖 《读写月报》2023,(13):24-26
<正>《百合花》是茹志鹃的经典短篇小说名作,也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必讲篇目。小说依托战争题材,歌颂了主人公百合花般纯洁高雅的人性、人情和心灵。小说虽然以《百合花》为题,却没有把花作为主要物象融入文本,而是让撒满百合花的“被子”成为文中重要的线索和元素。“被子”在文中以不同的形态多次出现,  相似文献   

2.
茹志鹃的当代短篇名作《百合花》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必读篇目,在审美认知和革命情怀两方面都能让学生受益无穷,影响了几代人。文章简述了它成为经典名篇的原因,并以李建军、张清华和许子东等学者的经典文本解读为例,提出教学《百合花》时应该注意的几个“度”。《百合花》的课堂教学,要采取艺术性与时代革命精神相结合为主导性思想的教学思路,认为守正和创新要辩证地进行,这才是教学中要切实坚守的正道。  相似文献   

3.
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自我追寻的主题总是以不同形式呈现,并且具有深刻含义。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挖掘潜藏在《欢乐之家》中典型的"镜子"意象,可以揭示在"他者"映照下女主角丽莉.巴特曲折的自我追寻之路。在老纽约上流社会,有早期自我觉醒意识的丽莉在经历了自我迷失、痛苦分裂、挣扎与反抗后,以死亡为代价,改变了女性他者的地位,最终走向自我实现。这一悲惨的结局被赋予崇高与悲壮,使如百合花般的丽莉真正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朱江 《语文学习》2021,(1):48-50
恐怕没有哪一个词语,像《百合花》中的“被子”一样,在一篇短篇小说中,被反复提及。《百合花》是著名作家茹志鹃的成名作,发表于1958年3月的《延河》杂志。小说致力于表现解放战争的生活,揭示正义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主题。解读这篇文章中的“被子”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界很少关注《一粒麦种》中"森林"这个象征意象,也忽视了它深刻的象征意义以及英国对肯尼亚的殖民统治问题。本文将"森林"作为切入点,将其置于英国殖民肯尼亚这一历史语境中,解读其深刻的象征意义,森林不仅象征爱情、同时也象征自由与希望,同时揭露英国在肯尼亚殖民的历史真相以及殖民对肯尼亚人民的迫害,分析肯尼亚人民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肯尼亚的未来抱有的殷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鲲鹏"是庄子在《逍遥游》里为我们这个民族创造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征意象,更多地承载着人类超越自身的精神品格。通过庄子笔下"鲲鹏"的"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求解性"的分析,把"鲲鹏"确定为人类超越自身的精神象征。在中国文化的血脉里,"鲲鹏"从此成为志趣高远、精神豪迈、追求自由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在王小波的《青铜时代》小说三部曲里,都出现了"城"或与"城"近似的意象。而在王小波的创造性写作中,"城"的意象已经不再仅仅单纯作为人物活动的地点,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隐喻的意味,寄寓了王小波作为小说作者的艺术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万寿寺》中"城"的意象,解答以下三个问题:"城"在小说文本层面内的隐喻、"城"意象的现实指涉,以及"城"的意象与王小波的艺术理想之关系。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背影》中除了背影这个意象外,还蕴含着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世界,即曾出现过多次的“泪水”意象。  相似文献   

9.
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在批评界受到了热烈欢迎,尤其是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更是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不过,对于作品中自然意象所反映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却很少有人关注.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阐释《简·爱》中自然意象在简爱女性意识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简爱女性意识沉睡之...  相似文献   

10.
意象符号是文学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作家理性思维与情感活动的综合体现,作家在创作中可以用各种方式建构意象。白先勇在《孽子》中构建了许多意象,其中公园作为多种意象含蕴经常出现,有的象征着命运枷锁,有的象征着道德阴暗面,有的象征着心灵归宿等。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月牙儿》以“月牙儿”作为线索,线性地描写了旧社会女性生活的艰难,用如同散文诗般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旧社会扭曲的社会风气,妇女们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妇女腐朽守旧的思想。她们的悲剧包括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命运的安排、社会风气的腐败等等。而“月牙儿”在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意象,它连接了整个文章,反映了女主人公心态的变化,也展示了妇女们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背影》中除了背影这个意象外,还蕴含着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世界,即曾出现过多次的“泪水”意象。首先,“背影”意象的生成,离不开“泪水”意象的浸透。一方面从文章字面上看,背影一文中的“背影”“泪水”两个意象总是相伴而生的。“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除了第一次说自己“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与自己“不能簌簌地流下眼泪”的关系比较间接外,其余三次的出现皆与“泪水”直接相关。或是说“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或是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  相似文献   

13.
老舍的《月牙儿》以月牙儿作为线索,线性地描写了旧社会女性生活的艰难,用如同散文诗般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旧社会扭曲的社会风气,妇女们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妇女腐朽守旧的思想。她们的悲剧包括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命运的安排、社会风气的腐败等等。而月牙儿在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意象,它连接了整个文章,反映了女主人公心态的变化,也展示了妇女们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孔子继承并发展了西周以来托事于物、比德于玉的思想传统,从道德和审美观念出发,将玉视为德行操守的象征,器宇宏阔的人格风范.<论语>中出现的玉石原型,无不投注着孔子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解读原典中孔子及其弟子对玉石形象所作的深远类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情感认同和人生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周易》承载了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意蕴,是中国辩证法的源头,“桑”是《周易》中独特的意象,虽涉及桑的记载仅仅只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但是却含有无限之意蕴,“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周易》记载原始先民“仰观俯察”“观物取象”的认识方式是分不开的,“桑”的意象形成与原始先民生命崇拜、祭祀占卜、以农为本、男女婚恋等的文化观念和民风民俗是密切相关的。文章结合历代对《周易》的研究,解释“桑”意象所蕴含的原始文化,分析其承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氓》是山东人教版课本必修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在精心备课、认真咀嚼内容时,笔者发现诗歌中的意象——淇水虽仅出现三处(分别是第一节中的"送子涉淇",第四节中的"淇水汤汤",最后一节的"淇则有岸"),但作用不可小觑。而查阅教参和有关资料,却少有关于"淇水"意象解读的文章。故在此谈谈自己的拙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英国杰出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善于选择意象刻画人物,其代表作《简·爱》中“火”的意象渲染了气氛,有力地展示了主人公简·爱独立、叛逆的性格.  相似文献   

18.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在剧作中,作者用了许多蕴含象征隐喻意味的原始意象符号,如雷雨意象、死亡意象、出走意象等。“窗”在《雷雨》中多次出现,因其蕴载了作者情感及人物命运和剧作主题的众多内容,从而使之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并成为《雷雨》整体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从文化象征的角度来说,“窗”意象与“门”意象属于同类意象体系。“门”是一个出入口,“象征着两种状态,两个世界,已知和未知,光明和黑暗,财富和贫匮之间的出入口。它开向一个神秘的世界。但是,门具有动态和心理的意义;因为,它不仅表示出入口本身,而且还请你跨…  相似文献   

19.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耗费了大量笔墨对神话传说中"吃"进行描述,建构了一个"吃的世界"。"吃"在文本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意象,一方面,对"吃"的戏谑叙述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神话英雄,另一方面,"吃"反映了鲁迅复杂的生存观、对中国文化和国民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牛汉的《华南虎》选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连续听了几节课,感到教师教的浮光掠影,学生学的“云里雾里”,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这首诗的理解深度不够,说句不客气的话,有些教师根本没有理解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