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初中生》2013,(7)
2012年,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掀起了一股狂热的真人秀风暴,一时好评如潮.2013年初,又一档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横空崛起,风头立刻盖过《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出发点是对近几年来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兴衰交替的思考,着重分析了2012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在大片策略、整合运营模式、赛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指出该节目既有别于传统音乐类选秀节目,也打破了传统的"制播分离"模式,其精神内核应是"反选秀"。并总结了该节目对当前电视选秀节目的启示,从趣味性、互动性、去功利化、整合化的角度提出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创意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荧屏激烈竞争的今天,情感真人秀栏目作为独特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充斥着观众的视野。该文试从电视叙事学的角度,将中国最初的情感类栏目《真情》和当今情感秀首屈一指的《人间》栏目进行对比,通过两者的异同来探析该类节目的叙事策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吸引了大量在校大学生观众。本文透过职场真人秀节目热播现象,深入分析了职场真人秀节目对大学生求职就业方面所产生的正向影响,并从高校辅导员及大学生这两个角度思考探讨了职场真人秀节目所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真人秀"节目从西方电视媒体开始,经历的高度集中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电视上发展壮大。在当今中国真人秀节目高度密集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真人秀节目进行对外文化传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对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节目的分析,总结了节目成功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探索与发展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10个年头,随着电视节目平民化、日常化的发展趋势,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在我国正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越来越受到电视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借助文献资料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的缘起、发展现状和症结问题等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和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对节目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的思考.试图为我国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配额抽样调查,发放300份问卷获取观测数据。研究发现:受众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认知度较高,但满意度较低;一档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可以扩大该卫视的影响力,但对公信力的提升并无显著影响;受众普遍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持不信任或怀疑的态度。通过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电视真人秀节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文试图就《中国好声音》所产生的传播影响力加以阐述,考察其作为本土真人秀节目走向成熟期所拥有的节目特质和高额收视率及广泛受众影响的秘诀。《中国好声音》凭借其高端的节目质量,瞩目的音乐贡献及显著的师德传播形成了良好的电视生态和媒介文明,在执着正面舆论引导和高端质量的电视演示同时,更以其传播的良好精神气质和情感价值追求产生了社会化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8,(1):42-45
随着各类"真人秀"海外版权在国内的"遍地开花",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近年来可谓风起云涌、热闹非凡。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管理层以及学界的高度注意。"真人秀"节目样本的文化意涵牵动了全社会的敏感神经,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媒介研究范例。本文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属性出发,在文化传播、消费文化和价值回归三个方面对电视"真人秀"节目文化与消费的特征进行深入剖析,试图在寻求解决"真人秀"节目的潜在问题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赵鑫程 《考试周刊》2014,(38):24-25
目前,真人秀已成为国内电视界的一个热门节目形态,并呈现跨媒介传播的新趋势。本文运用跨媒介叙事理论,比较分析《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两档真人秀节目电影版的叙事特征差异,阐述真人秀独特的叙事特征对吸引受众、推广这种节目形态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和完善真人秀跨媒介叙事应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优化其发展进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电视真人秀节目自引入国内以来,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随着激烈的商业化竞争和电视节目的整体娱乐化,电视工作者一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着本土化改造,一方面又不断挖掘新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让真人秀这种舶来品在中国出现奇观化发展态势。本文以当前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花儿与少年》等真人秀节目为讨论范本,对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表现和原因进行学理化的分析和解读,以期对今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开始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制作质量和社会影响明显提高,各类综艺节目、娱乐节目都在自觉使用真人秀元素,这一变化对节目主持人有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将如何在此类节目中进行"真"和"秀"的主持风格的"完美转身",把握主持角色与节目风格的恰当契合,最终达到满足大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从而影响着电视真人秀节目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利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308-309
正值四年一度的世界杯酣战之际,去年全国收视第一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推出第二季。根据央视-索福瑞电视收视率统计,2014年6月20日首播当期全国网收收视份额14.24,在当天全国所有节目中排名第一。本文从语用学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对本期节目进行分析,与大家共同欣赏真人秀节目中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4.
刘伟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95-100
真人秀节目作为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电视节目类型,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吸引着受众,但似乎难以走出同质化、娱乐化的困境。在广电总局下达“限娱令”之后,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纷纷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然而在这种尝试中,真人秀节目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构真人秀节目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研究节目倾向低俗化的失衡现状,从节目的价值导向、服务功能、媒体公信力及电视媒介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三我失衡”的危害,可以从“三我和谐”的平衡中探索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世界》2012,(20):10-11
顶尖明星导师阵容 作为由浙江卫视强力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无疑是近期最火热的真人秀节目,节目邀请中国音乐类最顶尖的明星阵容,四大明星导师那英、刘欢、杨坤、庾澄庆现场坐镇,寻找值得培养的乐坛新人,为中国乐坛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提供真音乐、真声音!  相似文献   

16.
探寻了中西电视发展的差距,梳理了中西电视节目发展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从西方电视发展的共性力量看,中国电视发展有本体化回归、商业化、分众化及娱乐化的趋向.从电视节目形态个性化的角度出发,西方电视节目当下主流形态对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的影响主要包括:真人秀节目的日常化、多样化、明星化;益智节目的复兴;电视剧对于弹性叙事的引进,边拍边播或许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中国电视媒体快速发展的舞台上,真人秀节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类型越来越多,收视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交换空间》作为其中一档生活服务类真人秀节目,倡导亲自参与、绿色家装、热爱生活、情感沟通,并展示了一定的设计内涵。与其它真人秀节目相比,《交换空间》虽没有大红大紫,但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收视率,节目的生命力也较长。从《交换空间》的节目设置中体现出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特征,对大众设计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几年电视媒体邀请的众多文体明星加入,参与的一些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综艺类真人秀节目频频播出,使人们对运动开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本文将从对综艺类真人秀体育节目概念的界定、媒体的传播优势、名人效应、节目特色及发展态势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综艺类"真人秀"节目对群众体育发展有很大效应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杜欣  韩强 《教书育人》2013,(6):111-112
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产生的一档娱乐节目,备受观众喜欢。但是,在真人秀节目快速发展衍生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对真人秀节目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作为一档娱乐节目,在现在的生活中给了我们压力之外的轻松与娱乐,而作为传播媒介的电视理应起到教化、引导并不断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作用。所以,在娱乐的背后,我们要反思生活,思考人生的价值。我们更要不断提高真人秀节目的质量,抵制庸俗,善于创新,使其真正为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以目前广受欢迎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例,从传播学视域下受众角度切入,分析真人秀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如何通过"真实性"包装下的仪式化传播,遮蔽背景下的真实叙事,聚焦视角下的矛盾性叙事等方式确认受众的主体性存在。以此,受众在真人秀节目的信息接收过程中,获得了主体身份的认同,窥探欲与欣赏快感的满足,期待视野的戏剧化满足,同时,也迷失在真人秀框定下的虚拟真实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