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门事件”以来,“一门”族词语进入汉语系统并广泛出现于各种传播媒介。通过分析“一门”族词的结构特征、产生方式及流行原因等,可以发现“一门”族词的出现既是对语言的继承,又是对语言的发展。对于目前“一门”的语义泛化甚至滥用现象,则应保持警惕,强调使用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64):75-76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指一个语词有多种不同却具有相互联系的意义。从认知机制出发可以对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阐释,从而深化对这种语言现象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新闻报道、网络论坛,甚至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等各种文字载体均出现了"门"族词语"繁殖"现象,并呈现有增无减势头。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转喻现象。作者运用英汉语料,从转喻的认知机制和过程来诠释和论证这一现象,以探索"门"族词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作者也探索性地提出了"门"族词转喻认知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假说,并主张其凸显的不确定性和复合性,这是对于原型理论的发展和案例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经验观、百科观、隐喻观和原型观等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综述,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解释者对客观世界的解释;与解释者的知识体系相关;通过相似点映射而得等;以一个中心意义向外扩展而得等,进而探讨认知语义学对语言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孔元元 《考试周刊》2012,(30):27-28
转喻和隐喻都是基于经验的思维方式,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以英汉“cake(蛋糕)”为语料,从认知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从而呈现词义延伸的认知思维结构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言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食:①吃。《捕蛇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吃的东西,食物。《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专指饭。《隆中对》:“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④读sì喂。《马说》:“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些词只有一个意义,但也有些词有多义现象,即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例如,“食”在“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中解释为“吃”;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中解释为“食物、吃的东西”;在“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饲”,喂养;在“月盈则食,日中则昃”中通“蚀”,亏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倩 《考试周刊》2014,(50):89-90
英语词汇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的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它为多义词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介绍原型范畴理论,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并提出其对一词多义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关于意义构建的重要理论,对多种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阐释力,为我们研究语言意义提供新的视角。并将个人经验、语义语境等词汇层面之上的各因素考虑在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内部机制。本文以概念合成理论对多义现象的解释为基础,阐述英语多义词的意义构建和生成机制,并指出该理论在对多义现象进行解释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曲玉雪 《考试周刊》2014,(68):92-93
一词多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英语中除了专业术语之外,极少有单义词,大多数词都是多义的。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通过隐喻的思维方式,对名词"heart"进行多义分析,探讨一词多义的产生机制。这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既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Rosch的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在传统范畴观的基础上,为了更科学地定义词义的范畴而提出的一种概念构建模式。本文从原型理论视角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认知解析,并利用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深刻地理解词的多义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传统的语言学大多从词汇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常见词“头”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的角度,主要探讨一词多义现象的根源、生成机制及认知分析。多义现象不仅仅是语言经济原则的结果,更是隐喻认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李世荣 《初中生》2007,(11):48-49
1.book书,预定 露西预订了一张直达香港的机票后,继续读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X门”大量涌现在新闻报导,特别是新闻标题中。“门”族词的内部构成又可细分为核心构成、后置附加语、前置修饰语等三个层次;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意义由专指各种“丑闻”扩大到“风波”、“事故”等;其动词搭配日趋丰富,其中双关修辞大量应用。“门”族词在新闻标题中大量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语内因素和语外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利用两种概念的相似性、用已知概念去表达未知概念的隐喻认知模式对理解和掌握一词多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隐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并提出通过掌握基本范畴词汇、寻找词义间的相似性以及在语境中理解隐喻等方法来提高隐喻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静 《考试周刊》2010,(39):105-106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互相联系的意义。先前的语义学理论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本质,因此不能对这一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原型理论、隐喻等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另外,本文还阐述了两种确定多义词义项的方法:语境和关联。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解释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利用的方法,对于英语教学也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刘甜甜 《海外英语》2012,(8):279-280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对"微"族词的起源及生成机制进行了认知阐述,揭示了人们理解意义时的心理运作机制。通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知分析为新语新词的意义成因和理解提供了理论进路,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20.
杜婷 《现代语文》2010,(5):58-59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作为一种重要认知方式,它有效地解释了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尝试从认知角度用隐喻机制来分析"上下"这一常用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以及产生和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