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拉布尔在其新作《爱克斯摩的女巫》中把奇特的意象,哥特的恐怖﹑悬念和童话中的意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更有力地批判了社会现实中的丑恶现象;辛辣讽刺和嘲弄了英国中产阶级的虚伪﹑冷漠﹑狡诈。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恋人的别离则往往是其中最令人伤感的话题。同为描写爱情之作,秦观的《鹊桥仙》和邓恩的《别离辞》虽然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传统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两首作品却表达了作者大体相同的爱情观。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的不同题材﹑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思想内容等方面,来分析这两首不朽的爱情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小说《对纯真的爱》是德国作家威廉·格纳齐诺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作为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格纳齐诺没有急于追问父辈应对二战所承担的罪责,而是将他们作为战争的受害者,描写战争如何摧毁了他们的信念﹑理想和希望,导致他们在战后因这种心理创伤而无法正常生活。小说不仅书写了战争亲历者的直接创伤,还书写了战争对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所造成的间接创伤。作品中所描绘的双重创伤既是对战争的控诉,又是对战争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轴心的法西斯侵略集团与苏、美等反法西斯同盟及反法西斯力量之间进行的全球规模的战争。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侵略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为止,前后历经6年,战争把世界分成两大阵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7个法西斯国家为一方,以美﹑英﹑法﹑中等50多个国家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约五  相似文献   

5.
艾丽斯·沃克被称为“黑人妇女的辩护士”,有着强烈的黑人女性意识,从其作品中可窥见一斑。本文通过分析《梅丽迪安》中对黑人女性生存状况的描述﹑独立﹑反叛的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黑人民俗的自觉运用,揭示作品中的黑人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着从形式主义﹑人物心理﹑历史学﹑社会学﹑读者反应等五个文学批评视角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进行解读和阐释,旨在说明对同一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打量、去领会,就会有不同的内涵,而各种内涵的汇聚便不断丰富了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下丈夫》是约翰·契弗的著名短篇小说,在其中,作者通过田园意象、神话意象以及战争意象的运用,对人奚自然状态、欲望、文明的混乱进行了指涉。  相似文献   

8.
雨这一自然事物到了唐代已成为诗人钟爱的抒情意象,折射出唐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不同时代诗人笔下的雨亦是风格迥异,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王维﹑杜甫和李商隐笔下"雨"意象的不同特点,以窥见唐诗的发展历程,发掘"雨"意象的运用在盛唐到晚唐诗歌流变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珊珊 《海外英语》2011,(13):264-26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黛西房子尽头的那盏绿灯﹑灰烬山谷﹑艾克尔堡大夫的眼睛﹑盖茨比的豪宅以及美国东西部的对立均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这些意象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以及社会道德的败坏。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讲述了一个富豪和一个流浪汉通过一个善良女人的努力,相遇、相知、互相改变的故事。通过对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河流意象的解读,更深一层地阐释作品的主题,经过归纳总结,从原作中提炼出河流的三个基本意象:河流的救赎意象、河流的历史意象、河流代指黑人的意象。  相似文献   

11.
《易经》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文化﹑文学﹑审美均有深远的影响,研究《易经》是研究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特征的基础。本文从《易经》的文本的意——象——言着手,即《易经》中的太极之美﹑意象之美和语言之美的角度来阐述《易经》的审美特点,它对于了解中国民族的审美特点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品中体现的意象能使人感受到作家独特的心理变化。"失路"这一意象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他们通过这一意象表达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内心的感受,以及人生路上的坎坷。陶渊明在其诗歌中通过对失路意象的营造,充分表达出他在人生之路上困惑、迷惘及曲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学鉴赏是人们通过审美思维所实现的对于学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读运用化积累重建作品意象,并补充、丰富作品的意象。学鉴赏是对审美意象的再创造,是一种审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5,(4):81-86
"战争与和平"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既充满了激情与浪漫,又具有高度的责任与忧患,不管是从思想内容上,还是从影视效果上,都可称为难得的佳作。冯小宁战争影片通过鲜明的意象、唯美的画面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中华民族及同盟者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内容,表现了各族人民忠贞团结、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本文以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为例,对其战争影片中色彩意象及和平主题的升华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学鉴赏是人们通过审美思维所实现的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读者运用文化积累重建作品意象,并补充、丰富作品的意象.文学鉴赏是对审美意象的再创造,是一种审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意象为诗歌美的重要体现形式,以庞德意象主义理论为依据,并以其中国古典诗歌译文作品为实例,通过对其意象传递的手法的分析后发现:诗歌翻译重在意象传递。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儿童丈学作品中的大自然意象的梳理,证明大自然意象在儿童文学中的普遍存在,尝试解释这种存在深层原因,并分析这些意象对儿童的益处,从而得出“儿童文学中的大自然意象的创作是一举双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中意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意象创造上有共同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洁的语言的强调.由于历史﹑文化及语言等因素,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又有不同之处,如意象创造中主客体统一的方式,意象的审美追求及表现力度.  相似文献   

19.
桑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典型意象之一。文章通过对与桑意象相关典籍梳理和诗文厘析,重点解读了其作为意象,象征的男女之情、生育繁衍、吉凶之兆等多重蕴藉。  相似文献   

20.
《北方》是艾青一首内涵很丰富的抒情诗,诗作通过对意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诗人对人民遭受的苦难的同情,对战胜苦难的精神和力量的赞美和讴歌,在诗中得到了独特的表达。文章以中国古代和现代及西方文艺界对"意象"的理解为切入角度,对作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诗作通过具象来表达抽象,从而使得作品感情的表达更加充分和具体感性;其次,作品运用了形象体系中不同的意象作为载体营造独特意境;最后,诗人运用独创的艺术形式,使得意象的表现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